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安徽省高校思政教育的网络传播效果研究
—以《青年大学习》为例

2022-07-06张梓韬胡然尹升志

智库时代 2022年28期
关键词:团课思政内容

张梓韬 胡然 尹升志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承担着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在新兴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创了全新视角,如何将网络化传播途径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相结合是当下研究的新课题。为引导广大高校在校大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共青团中央发起《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活动。随后,各高校积极组织开展该项青年学习活动。

一、文献回顾

高校思政教育,是在高等院校中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展的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目前,学者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的论述,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把“坚守教书育人初心”“与一流学科建设紧密融合”及“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作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三大策略。与此同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是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有机结合也是当前热点话题。

现阶段,学界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大多将重心放在内容引入、方法探索和成果评价等方面。同时,部分学者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影响。而“互联网+”时代改变了高校教育环境,要求高校必须转变传统思政教育理念和模式,“互联网+大思政”应运而生。

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体系构建、教育机制革新和教育目的与效果方面。现阶段高校思政理论课面临着整合各类要素、发挥好协同作用的问题,需要认识到“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协同教学的趋势。同时要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实现思政教育效果最大化,培养新时代青年。

近年来,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网络化传播的相关研究较少。当下,网络传播拥有大量受众群体,而网络传播途径和媒体矩阵作为信息传递的渠道和载体,其合理性和创新性在受众能否及时有效接收信息上起到重要作用。

2018年,网上主题团课《青年大学习》正式上线。目前,国内学者对其研究较少,主要侧重于《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的内容机制。《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覆盖全团,高校大学生占大多数。创新传统知识学习方式,用流行的短视频H5形式进行传播,也给高校进行思政教育活动提供方便,有助于各级团组织聚焦高校这一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主阵地,更好地推动“青年大学习”行动在校园落地落实。鉴于此,本研究选取《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作为典型个案,以安徽省高校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高校推行时实际传递到受众后的效果。

表1 样本描述(N=274)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共收集问卷278份,其中有效问卷274份。问卷信度系数值(Cronbach α系数)为0.952,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高。本研究选取安徽省高校学生为主要调查目标,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性,收集足量样本,去除无效数据,基本信息数据如下:

2.深度访谈法

本研究选取安徽省具有代表性高校的在校学生作为访谈对象,通过线上电话和线下实地采访的形式进行深度访谈。

本研究的访谈问题包含以下部分:个人基本信息;《青年大学习》在安徽省高校的普及情况;现阶段《青年大学习》的网络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同时通过滚雪球抽样获得样本,为增强样本的代表性,本研究选取了安徽省不同城市来自本、专科不同专业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进行访谈。

(二)传播效果分析

1.呈现形式多样,但核心内容吸引力不足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拥有丰富多样的呈现形式,H5形式也较好契合大学生学习时间碎片化的特征。同时,共青团吉祥物、来自不同行业和身份的主讲人以及灵活多变的互动形式均给学习者全新的学习体验。

但其宣讲主题和内容等核心要素却被学习者所忽视。主讲人、吉祥物等本应成为宣讲内容辅助形式的元素当下却有“喧宾夺主”之意。由此可见,《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的宣讲主题和内容并未较好切中大学生群体的喜好和需求,大部分信息未经加工便以初始形态传递给学习者,导致吸引力不足。

表2 被访者基本情况

表3 研究对象对《青年大学习》呈现形式的记忆点

图1 研究对象平台体验响应数据

根据问卷数据显示,占比高达96.04%的学生所在高校主动推行过《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98.56%的学生学习过《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然而七成以上学生只是基本了解形式和内容。S8、S11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对《青年大学习》的内容不太了解:

看的时候会对主题有点印象,但是看过后就忘了,可能是学习内容大概是回顾历史和了解时事,所以不是太了解。(S8)

对内容不了解。我不是很喜欢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S11)

大多数学习者对主讲人和吉祥物印象深刻,对宣讲主题、互动形式的关注程度较低,一定程度上说明《青年大学习》核心内容的吸引力不足。例如S2、S4在接受采访时,分别表示对主持人和吉祥物印象较深:

主持人印象比较深,因为主持人的选择比较契合年轻人口味,会让人眼前一亮并记住他们。(S2)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吉祥物团团,我觉得它很可爱,而且每次的主讲人都会把它抱在手里,能给人一种亲切感。(S4)

2.平台体验感较差,播放卡顿问题尤为明显

平台体验感作为影响大学生对《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客观因素之一,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在研究中,受访者普遍表示《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所依托的微信公众号平台的体验感较差,存在诸多问题,如“界面设计不美观”“设置时长过长”等,尤其是在视频播放过程中经常卡顿,只能退出重学的情况,极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体验,不仅造成了学习过程的中断,还容易引起负面情绪。

平台网络问题带来的困扰是用户反映最多的问题。例如S7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平台播放容易卡顿,S5则着重提到平台画质不够清晰的问题:

可能会遇到卡顿的问题,卡顿后就无法继续观看,只能选择退出,这样有点浪费时间。(S7)

平台画质不够清晰,感觉很多视频都比较模糊,在手机端展现的效果一般。(S5)

3.学生自主学习动机较弱,学习效果一般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是一种强互动性、高频率更新的内容传播活动,学生的主观能动参与尤为重要,但学习者往往是因一些客观环境影响选择参与学习。对“任务型”学习的抵触心理结合高频次的课程推送,容易导致学生陷入形式主义、片面化学习的状态,甚至对网上主题团课产生抵触和抗拒心理。

问卷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研究对象是应“学校要求”学习《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以“自我提升”为目的的学习者仅占三分之一。S9、S10在接受采访时,都只提到了是应学校的强制要求,而非自己主动学习:

学校要求学习的,大概一周一次。(S9)

每次出新的都会学,因为不学会引来辅导员或者团支书的催促。(S10)

三、优化建议

(一)创新内容形式,实现话语体系年轻化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基于IT技术的各类媒介形态应运而生。《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可以充分借鉴全媒体生产实践的经验,基于当前形式,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同时拓展承载媒介的范畴,将VR、新闻游戏和H5结合起来,生产出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全媒体产品。

此外,内容生产者在坚守“内容为王”准则的同时,需要转变思维,从高校学生角度思考内容需求。当下高校学生对网络热门话题、网络流行语等事物表现出极高兴趣。这也要求传统思政教育话语体系与时俱进,走向年轻化,拉近和大学生的心理距离。

(二)拓宽传播矩阵,提升平台学习体验感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目前仅能在微信公众号上开展,为提升平台体验感,内容生产方可以通过缩短视频时长、优化视频呈现方式、引导学生错峰学习等方式,尽量减少以“网络问题”为代表的外部影响。

此外,加强网络技术开发,借助小程序、APP等平台,拓宽传播矩阵,实现多渠道、多平台传播,为思政知识的传播提供更快捷、更有效、更稳定的环境,进而提升学习体验感,减少因平台问题引发的负面情绪,提高思政学习质量,达到良好学习效果。

(三)转变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现阶段,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思想和单向传播的传播模式已经成为思政教育在大学校园开展的阻碍。因此,高校亟需转变思维方式。首先,积极响应“互联网+大思政”教育体系建设需尽早提上日程。其次,弱化思政传播中的政治导向,突出兴趣导向。通过以兴趣为驱动的引导方式,关联大学生切实关心的问题和切身需求,让思政教育更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在网络思政教育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成为网络思政教育的主体,赋予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创新参与形式,让学生也从被动接收者变成主动参与者,从而增强网络思政教育的正向效果。

猜你喜欢

团课思政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团课建设策略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江西:“微团课”引领团组织生活“新时尚”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团课标准化体系初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主要内容
上团课不要只吸收少数青年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