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2-07-05武佳宜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7期
关键词:运用小学语文

武佳宜

摘要: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融入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随着现如今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这期间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得以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运用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创新和实践,将知识和生活进行结合,通过实践去找寻知识的答案和真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小学语文;运用;

引言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各个学段、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时至今日,陶行知教育思想依然对包括小学语文学科在内的教学有着引领性作用。今天的教育背景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致力于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意味的概念,而从创新的角度来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体现在该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价值的判断上,很显然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具有新的内涵;这种思想还体现在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指导上,只有站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以及核心素养的角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才能发生质的变化。

一、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结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进行语文教学时,如果能在课堂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可以抓住这样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提高学生的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答辩赛,利用答疑、答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中也提出过“学贵知疑”的观点“,疑”指的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疑难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感受和疑惑,并让学生在课堂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和处理问题。以《詹天佑》这一课为例,教师在讲课之前让学生先进行阅读和预习,并在预习中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是有难点的地方標注出来,在教师讲课之后将问题提出来,勇于质疑,并且敢于质疑,利用其他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及时去处理学生的问题,并对本篇课文展开探索,整堂课的气氛都变得十分活跃,也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对詹天佑这个人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的同时提高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生活化思想为指导,转变教师角色定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陶行知教育理论,需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如此才能够适应语文教育发展的趋势,夯实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基础。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时,不应主导整个学习过程,而是应协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加强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认知,构建知识结构框架。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要以平等的态度与方式进行,全面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尊重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健全语文学习流程,并将学生具体状况作为立足点,实现小学语文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

三、充分利用多种新媒体,高效渗透陶行知教育思想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陶行知教育思想时,应当重视多加应用新媒体时代下的多种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进一步提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贯彻效率,给予学生更多、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应用图片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等帮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社会生活实践进行有机联系,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同时表达自己对生活场景、特定事件的个性看法,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营造生动的教育教学氛围。此外,教师可以多加应用课件展示导学案,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和生活化学习方法加以阐述,方便学生学会在“做”中学,有效落实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节约教学成本和教学时间、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四、实践感知,提升语文运用能力

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做合一”课堂效率的办法之一。语文教师需要将灵活的教学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中,进而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愉悦感,为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奠定良好基础。比如在教学生语言时,可以根据模具以及结合情形来教。还有一些有实物教学的课程,可以带学生在参观操作中进行,进而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同时还可以组织相关的语文竞赛,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竞赛活动以及材料准备中,进而提升语文的运用能力。其次,观察是小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妙笔生花,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例如:小学课文《观潮》一文中,作者以时间作为观察的顺序,详细地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大潮到来时以及大潮过后的景观和场面,让读者阅读文章后,能够体会到景物描写的层次性和条理性。教师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时,不但要对课文段落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特点,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借鉴作者写作中的技巧,完善自身的观察方法,从而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五、提高学生的自我观察能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让学生不再关注实际生活,降低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只把心思放在学习和考试上,从而脱离了生活的轨迹,变成了一个没有自理能力、只会学习的书呆子。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自己累点没关系。是啊,每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只要孩子未来能过得好就可以。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孩子早晚有一天都会脱离自己,不能一直依靠家里人。所以,陶行知老先生就提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加以创新,解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的眼睛从此有光,心中有理想。

六、立足生活实际,重视教学开放性

语文教育存在着开放的特点,要想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体会,除了需要立足于语言文字,还需要将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确保语文学习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所以,教师在探索教学开放性的过程中,可结合多媒体的引导加深对各类语文知识的认知。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采取有感情地朗读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从而开放性地探索语文的多种可能。在联系生活实际方面,教师可将其作为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固定环节,教学完一篇课文后就指导学生相互讨论“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情?生活带给你的启示又是什么?”此种教学方式可以较好地协助学生形成语文学习思维,这样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无论学习何种内容学生均会主动联系实际。另外,教学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学生知识的拓展方面。

七、提升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及时开展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注重在日常课堂教学当中落实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以外,还要重视及时反思和分析课堂教学中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落实情况,调整教学过程中不完善的地方,给予学生们更具有针对性的语文教学,有效发展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观念。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应当落实多元化教学评价方法,对自身以及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表現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为之后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分层教学奠定基础,有效提升生活教育思想的贯彻效率。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直观观察法关注不同学生在课上交流、实践作业活动、写作交流环节中的表现、态度等总结他们所具有的语言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在课下与本班学生交流课上学习情况,以此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生活,从生活中收集和整理多样化的语言现象、理解汉语文化等。此外,教师要多应用教育平台中有关陶行知教育思想得以落实的教学视频、微课素材等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感受和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核的前提下开展更高质量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写作教学。

结束语

由此可以认为,结合近十年来的教育教学发展实际,陶行知教育思想都可以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把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促进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强课外知识的引用,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从而打开学生的学习领域。教师也可以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延伸,设计几个不同的问题和作业,通过留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活跃自己的思维,在疑问当中努力发散自己的学习思维,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好地将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彻底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庄文艺.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家教世界,2022(08):61-62.

[2]康志强.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2022(13):36.

[3]夏丹丹.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新作文,2022(06):12-13.

[4]姜华.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启示[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01):9-11.

[5]马冬梅.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融合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A2):28-30.

[6]胡彦男.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1(48):67-69.

[7]孙桂兰.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中的实践[C]//.2020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20:25-27.

[8]王怡倩.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9):90.

猜你喜欢

运用小学语文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