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及实施

2022-07-04吴义霞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跨学科科幻板块

吴义霞

随着社会和课程改革的发展,“项目化学习”这一学习方式逐步走入一线教师的视野。项目化学习是教师设计具有真实性、驱动性、挑战性的问题,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深入的、持续的探究,解决问题、形成成果,深化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形成关键技能和迁移能力。项目化学习有三个显著特征:真实性、开放性以及协作性。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设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呢?

一、确定“融合点”

何为“融合点”,也就是找到一个适合开展语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主题。“融合点”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并与当前的教材紧密关联。下面,笔者就结合“未来,我们怎样学习”这个项目来谈谈如何确定融合点。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编排的课文很显然与“科学”这一主题密切相关,着重于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其中的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作为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科幻小说,与校园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未来世界的变化、未来学校的变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与此同时,笔者翻阅了六年级其他学科的教材,发现在这一年段,对“科学”“未来”“科幻”这一主题都有所涉及。在科学课上,学生分别接触过“未来新能源”“未来材料”“探索宇宙”等主题;美术教材安排了“科幻画”的学习;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材整本书的主题都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如智能机器人、智能道路系统等。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所在课题组以“科幻”为融合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确定了“未来,我们怎样上学”这一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主题。该项目的落脚点依然在语文学科上,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两大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确定“项目板块”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模式,需要教师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因此,教师可以从多个学科切入,用驱动性问题带动学生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人际的联系和拓展。此外,在设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时,还要体现层次性,教师可以采用板块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各板块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逐层深入。每个板块都由相应的驱动性问题切入,带动学生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

“未来,我们怎样上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板块设计

那么,如何来确定板块项目,又如何来设计驱动型问题呢?笔者结合“未来,我们怎样上学”这一跨学科项目,认为可以关注这几个方面:

1.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该项目的第一板块为“回望校园的美好”,设置了三个驱动性学习任务。这一设计正是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毕业在即,学生对校园生活一定别有一番感触。此时,设计“回望校园” 这一学习任务,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紧扣语文要素展开。项目的第二个板块为“走进科幻作家笔下的学校”,设置的三个驱动性问题都是紧紧依靠语文核心要素来进行的,尤其关注了“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要素。如活动①,找:未来的学习方式与今天有什么不同?这是一种比较思维。再如活动③,辩:哪种学习方式更好?这一活动与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辩论”进行整合,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再通过思考辩论,进而体会到科学技术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或命运产生的影响。再比如第三板块“畅想未来的学校”第一个活动:有备而来,畅想不空想。以问题“未来的学习会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展开,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提升思维水平。

3.多种学科融入。在进行板块和驱动性问题的设置时,要积极考虑多学科的恰当交融,通过多学科的融入帮助学生在更广的空间和范围内进行探究、思考、展示,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第三板块“畅想未来的学校”第二个活动——多种形式,畅想“炫起来”,比较显著地体现了多学科的融入在该项目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对美术学科“科幻画”的融入,科学课“未来新能源”“未来材料”“探索宇宙”等主题的了解,信息技术课“人工智能”知识的学习,语文学科“科幻故事”的创编,学生能通过多角度、多方式展示自己对未来学校、未来学习方式的畅想。这样的项目化学习,鼓励了学生运用多样的手段和方式表达,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设计能力等,也是对“审美鉴赏和创造”这一核心素养的提升。

基于语文学科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幾个方面。

1.实施时间: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通常都是由若干驱动性问题所组成,各个板块之间层层递进。整个实施过程不是靠一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在整个项目化学习实施的期间,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采用集中实施或分散实施的方式。

2.实施方式:自然灵动润无声。

(1)项目化学习的过程需要自然化。在整个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项目的开始、承接和展示等都应该是自然而然的,学生很自然地沉浸到这一学习任务中,并乐在其中,逐步参与到一层层的板块任务中。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都应该是自然而然的,学生甚至不会很明显地感受到与平时的学习有多大的不同。

(2)关注学生的差异,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活动任务。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关注学生,如,关注他们的兴趣点,关注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参与程度,并及时调整活动任务或板块。

如在“未来,我们怎样上学”第二板块“走进科幻作家笔下的学校”中,第三个驱动任务是“辩:哪种学习生活更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开展中,学生对于“口语交际”部分中的几个关于未来与现在之争的话题——“电脑时代需要/不需要练字”“现代信息交流方式会/不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更感兴趣。于是,笔者及时将这一部分进行了调整,课堂上学生有理有据、旁征博引,参与度非常高,起到了锻炼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同时也触发了学生对于科技发展的思考。

3.教师角色:承接新的挑战。

(1)教师也是学习者。在跨学科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相应地也发生了转变。教师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开展跨学科探究学习,还需要主动去了解学习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

(2)教师要“跨界联动”。一个好的跨学科项目化的学习,还需要各学科教师之间进行“跨界联动”。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哪怕是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之间的核心知识技能存在很大差异。为了跨学科项目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师还需要承担着搭建桥梁的作用,主动与相关学科教师沟通,协调不同学科的进度、课时的安排等,最大化地促进学生跨学科项目化的学习。

4.及时评价:充分的展示反馈。笔者认为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起到评价的作用:

(1)多途径展示。在跨学科项目中,学生展示的方式丰富多样,有口头形式的,有绘画形式的,有习作形式的,有视频形式的……学生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得到展示和成就感。

(2)多媒体参与。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在项目学习中,教师恰当地运用新媒体技术,能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展示舞台。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畅享作品通过新媒体进行发布,其他学生点评留言,增加了互动性,学生的体验感和收获感更加真实、丰富。

(3)多角色加入。参与评价的角色不仅仅是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都应该作为评价主体进行参与。多角色的参与增加了评价的丰富性,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尤其是学生本身作为参与者的“高分量”参与,更充分发挥了同伴榜样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湖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跨学科科幻板块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