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寻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生活情趣和言语智慧

2022-07-04王志芳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情趣老舍母鸡

王志芳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五篇课文出自老舍笔下,分别是四年级下册的《猫》和《母鸡》,五年级下册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六年级上册的《草原》,以及六年级下册的《北京的春节》。从动物到人物,从风景到风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生活情趣和言语表达的智慧。老舍先生对生活的热爱,是温润学生心灵的甘露。教师要对这些课文进行深入解读、充分赏析,引导学生走近老舍。

一、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找寻老舍的生活情趣

1.爱美丽自然。作者初到草原,是那么欣喜,那么激动。《草原》一文,作者开篇就直抒胸臆——“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用两个“那么”来深情赞叹,还表达了“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的内心的冲动。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2.爱可爱生灵。《猫》一文中,古怪精灵的大猫、活泼调皮的小猫,都那么惹人喜欢。老舍用心陪伴,细心观察,因此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了如指掌—— 捉老鼠时屏息凝神的专注,平时丰富多腔的叫唤,敢和蛇一决高下的勇敢。对它们,老舍满心宠溺、疼爱有加,以至于将它们踩在稿纸上的脚印视为“几朵小梅花” ,还心甘情愿地把花园供给它们做游戏场,让它们荡秋千,任凭它们把他心愛的花木弄得枝折花落,也绝不会责打。

《母鸡》一文中,作者讲了母鸡寸步不离地守护孩子,耐心细致地教养孩子,小心谨慎地喂养孩子。为了孩子的安危,它可以昼夜不眠;为了教孩子学会本领,它可以不厌其烦;为了让孩子吃饱,它宁可自己饿着肚子,还会驱赶劲敌;为了让孩子在它身上尽情玩耍,就是被啄痛也能一声不吭。老舍笔下的母鸡,不仅是一只普通的家禽,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正如他所评价的——“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

3.爱家乡民俗。《北京的春节》一文,老舍将老北京的年俗娓娓道来,让读者欣赏了一幅北京的风俗图。从腊八到小年,从除夕再到元宵节,大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做新衣、祭灶王、扫房、准备年夜饭……小孩子买零食、买玩具、看野景、骑毛驴、赛骆驼、看花灯……这样的春节,忙碌之中有情趣,古朴之中有美好。恰如老舍所说:“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仁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心。”(《想北平》)正是因为对家乡的眷恋、对生活的热爱,才有了这篇洋溢着浓浓的老北京风情的《北京的春节》。

4.爱人民群众。《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骆驼祥子》,主要描写了祥子身材高大、身强力壮、朝气蓬勃的外貌特点,也从侧面写出了他热爱生活、吃苦耐劳的美好品质。无论是衣着还是长相,作者都对祥子进行了生动而细致的刻画。首先,祥子身材很完美。“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多么宽,多么威严”的肩,确实像“一棵挺脱的树”。其次,祥子的脸部很结实,打扮也很干练。作者不吝笔墨,对祥子进行了详尽的描写,言语之间饱含着对这位车夫的喜爱、欣赏之情。

《草原》一文,不仅写了草原美景,还写了草原人民。从“欢迎远客”到“宾主相见”到“把酒联欢”直至“依依话别”,作者边叙边议,写出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也道出了他对草原人民的一片深情。其中不乏生动的比喻,如“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里的“彩虹”,既写出了草原人民身着盛装欢迎远客的样子,又传达出作者初见草原人民时的愉悦之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既描写了话别场景,又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收束全文的同时点明中心。这些饱蘸深情的语言,反映着作者对草原人民的热爱。

老舍就是这样有情有趣。他爱生活中一切可爱的事物—— 爱自然,爱生灵,爱家乡,爱人民……他将心中浓浓的爱意倾注笔端,那汩汩流淌的文字,凝成一个个可爱的意象跃然纸上。对生活无尽的热爱,化作了这位“人民艺术家”创作的宝贵灵感和不竭动力。

二、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找寻老舍的言语智慧

1.语言——朴素之中有艺术。戏剧家曹禺曾说:“他(老舍)的作品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传的。”确实,老舍的文章,语言明白晓畅,却不直白寡淡,读来很有味道;看似不事雕饰,实则匠心独运,读来饶有情趣。

(1)用词考究。作者很讲究炼字。《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这样来写老铺挂出的几百盏灯:“有的一律是……有的清一色是……有的都是……有的通通……”作者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都”这一意思,使语句显得很灵动。

(2)巧用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的手法。这些课文中,几乎每篇都有比喻的写法。就以《草原》一文为例,其中有多个比喻,如“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短短一个句子,蕴含着两个比喻,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绣在绿毯上的大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羊群在青青草原上行走的无限美感。《猫》和《母鸡》则通篇运用了拟人的写法,猫和母鸡以可爱的孩子或者可敬的母亲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让人读来亲切可感。

(3)语言幽默。樊骏评价幽默之于老舍:“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 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与地位。”作者写猫可爱的个性,却用了“古怪”一词,明贬暗褒,很是风趣。作者写未做母亲时的母鸡,用了拟人化的写法,生动刻画了母鸡无病呻吟、欺软怕硬、虚荣高调的浅薄庸俗的形象,这样的小丑角色让人读来忍俊不禁。作者写腊八粥,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小小的一碗粥成了隆重的展览会,经这么一夸张,让人在强烈的对比中感受到腊八粥所承载的满满的仪式感,进而领悟到老北京人对过年的重视。

(4)富有京味儿。老舍是地道的北京人,他的语言富有京味儿。纯朴、平实、口语化、大众化是京味儿语言的特色。《北京的春节》一文,尤为典型。文章语言几乎不加任何修饰,读来犹如听老北京的街坊邻居在说话。作者用充满京味儿的语言来写充满京味儿的年俗,语言与内容相映成趣,将老北京的年俗写得更加地道。《母鸡》中写母鸡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就咕咕的一阵“紧叫”,在夜间听到动静时放声啼叫的声音“顶尖锐,顶凄惨”,这口语化的语言,用来写看似很普通的母鸡,很是恰切。

2.立意—— 平常之中有深意。这些课文所写的内容,大多是平常的事物。猫和母鸡,普通的家畜家禽;祥子,一个底层社会的人力车夫;北京的春节,老北京的风俗;一次访问,看见了草原上的人民。如此这般,似乎都很平常。但是,读者的收获却并不平常。在字里行间,我们充分感受到小生灵的可爱;体会到了伟大的母爱;了解了旧社会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感受到了民风民俗的魅力,欣赏了大草原壮阔的美景,更加深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

老舍的文章就是这样,小意象中,蕴含着伟大的形象和浓厚的情趣;普通事中,承载着精深的文化。这些文章恰似香茗,细细品味,醇香四溢,回味无穷。

3.构思——普通之中有匠心。这些课文的构思,看似普普通通,实则匠心独运。

(1)详略结合。北京的春节,时间跨度很长,前后四十来天。但是,作者仅用一千多字,就把这漫长而隆重的节日介绍得清清楚楚,让读者了解得明明白白。秘诀何在?构思巧妙。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详写了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些日子,略写了其他日子,将习俗次第展开,娓娓道来,既窥斑见豹,又全局在握。

(2)先抑后扬。他写母鸡,先花了很多笔墨写母鸡的各种讨厌之处—— 叫声难听、欺软怕硬、高调炫耀。而后,来个大转弯—— 它成了母亲之后,摇身一变,顿时,浅薄媚俗的母鸡成了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鸡母亲,作者对母鸡的情感也由讨厌变为尊敬。先抑后扬,读者在强烈的对比中受到震撼,为伟大的母爱所感动。

老舍的文章,在平实的表达之中,蕴藏着大美;大美的背后,蕴藏着他写作的大智慧。

这些情趣盎然、智慧非凡的文章,犹如颗颗宝石,散落在中高年级各册教材中。教师要慧眼识珠。在学完若干篇文章后,可以一线串珠,进行多篇作品赏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初识老舍,为以后更好地认识这位语言大师,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大义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情趣老舍母鸡
北平的秋
母鸡
母鸡下蛋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爱情趣数字
母鸡
夏虫情趣
老舍的求婚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