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习作“支架”提升表达能力

2022-07-04卞月婷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习作支架作文

卞月婷

作文有其自身的规矩,包括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修辞语法等,此外,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还要让学生坚持在真人、真事、真情中刻画独特的个人体验,将文字与生活发生真实的联结。以此要求为基础,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中搭建习作“支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习作的“支架”指通过教师的支持和帮助,结合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淀,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形成写作框架,完善写作过程,修改写作成果和建构写作能力的教学方式。该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升其构思能力,唤醒他们用文字表达情感的潜力。

一、情境创设,搭建沉浸体验式“支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指教者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造一个能令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使其主动积极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学习环境。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写作时经常出现选材不真实,内容雷同、空洞的问题,且此情况在学写命题或半命题作文时尤为严重,甚至出现一个班级的文章大同小异的情况。

为了让学生选取真情实感的作文素材,在习作教学的情境创设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出发,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话题,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

在四年级下册“游 ”习作课上,笔者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张自己最喜欢的“游客照”,张贴在黑板上。课堂伊始,教师随机抽取一张,让照片的主人公向大家介绍这张“游客照”背后的故事。学生介绍期间,教师通过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引导,例如:“这是在哪里游玩拍下的照片”“你为什么最喜欢这张游客照”“ 这处景点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等,有效唤起学生最难忘的一次旅游。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印象最深刻、体验最丰富的一处景点进行习作练习,从而避免动笔时无话可说、内容千篇一律的问题。

二、图文结合,搭建思维可视化“支架”

通过情境创设完成习作选材后,学生基本上能够做到习作内容言之有物。那如何才能将准备的“原料”言之有序地加工呈现呢?在实践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绘制导览流程图,通过图文结合搭建思维可视化“支架”。习作“游 ”所在的四下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本单元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非常典型的以地点转换即浏览顺序来写的游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要求学生能够写好一篇言之有序的文章。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写作前先列提纲的意识和能力,而在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中,学生也已经绘制过浏览双龙洞的路线图。在本次游记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先画出浏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再标注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几处景点”。以绘制浏览路线来代替传统的作文大纲,不仅能够为学生“再次呈现”浏览过程提供依据,形成独特体验的浏览路线,更能够在标注重点景点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行文内容详略得当,使习作逻辑明朗,条理清晰。

三、范例品读,搭建模仿迁移式“支架”

在所有习作教学的“支架”中,范例支架是最直观、最常用的支架类型。一篇优秀的习作范例能够对学生的习作起到示范的作用。常用的范文有教材例文、教师下水文、优秀学生作文等。教师在学生习作练习前提供范例,能够有效地规范学生作文的内容结构。同样,教師在写下水文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习作的要求,提炼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习作“游 ”所在的单元,教材选取了《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使用好这些范例,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写此类作文的方法,并灵活迁移到自己的文章中。在本节习作课中,笔者引导学生品读习作例文,通过补充完整路线图,体会作者如何把浏览顺序写清楚;圈画关键语句,说说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写作的。待学生梳理好写景文章的写作思路后,便有迹可循地打开了写作的思路。

搭建范例支架,能够促使学生做到写作内容符合文体、命题的要求。中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极佳,课内名篇佳作对学生的习作都具有高度的可借鉴性。如,一位学生在习作《游三隐潭》中,充分借鉴了《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写作顺序,字里行间小具名家之风,同时也不拘泥于优美华丽的词句,内容源自个人体验,读来清新自然。由此可见,正确使用习作范例支架需要教师合理把握尺度,发挥其最大价值。

游三隐潭

5月3日,我在浙江宁波,游览雪窦山的三隐潭。

出宁波城大约三十公里到溪口镇,过了溪口镇就到了雪窦山脚,在这里换乘山上的公交车。公路盘曲而上,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山上沙土呈土黄色。黄色的沙土,绿色的树木,再加上远处山脚下水库里那或浅或深的蓝,眼前一片明艳。

经过一路颠簸,来到三隐潭的入口,一进入口,便听到淙淙的流水声。在绕过几个弯后,看到一条飞流直下的瀑布,这是上隐潭。

一路顺着溪流步行,发现是往山下去的,沿路经过一座小石桥。虽说是石桥,可也未免有些简陋。怎样的简陋呢?就是几块石头架在河中,只能一次容一人通过,是这样简陋的石桥。过了石桥,看到一条瀑布,连着一片宽广的湖,这是中隐潭。

沿着溪流继续往山下走,经过一座摇晃的悬索桥,名曰飞云桥。过了飞云桥,水势渐渐变缓,山路也渐渐变陡。又经过两座桥后,溪流开始变宽、变急,逐渐汇成一条宽大的瀑布。底下的那片湖,就是下隐潭。潭水十分清澈,俗话讲,“水至清则无鱼”,此潭正是如此。

又走了一段路,来到了三隐潭之末:幸福快车西站。于是,我坐上幸福快车,离开了三隐潭。

四、评价多元,搭建诊断优化式“支架”

有效的教学评价对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习作评价是对习作过程的控制和监督,正确评价能及时发现习作目标与习作过程中存在的矛盾,能将有效信息及时地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习作评价应是过程性评价,重在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评价的对象是多元的,只有兼顾过程和结果,才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有全方位的认知。

评价的主体也是多元的,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各有其优势。在教学实践中,鉴于班级内学生能力水平参差的学情,在学生完成习作自评修改前,教师需要提供评价标准,以评价标准作为支撑来辅助学生进行自主修改。学生在完成习作后,可以对照教师提供的诊断优化支架—— 评价标准,先进行自主修改,在原作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合作互评”是支架式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以互评习作为载体,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学习中认识到自己习作的不足之处,通过同伴之间的观点交流和评改意见,对习作进行修改和完善。此外,互评互改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习作评价的活动中来,每一篇习作都得到多元的评价和建议。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从优秀作文中学习规范格式、语言表达及文章布局等,从还有缺陷的作文中反思自己习作的问题。

案例反思

一、基于儿童视角搭建习作支架

只有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的“支架”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无论是情境创设的沉浸体验式“支架”,还是帮助学生迁移模仿的范例“支架”,都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在阅读时联想到自身的经历,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发散写作思维。创设合适的写作学习情境是影响写作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搭建习作“支架”时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以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搭建合理的评价“支架”,向学生提出习作要求。

二、搭建支架,为自主学习能力赋能

习作“支架”的使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能动性,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此时,教师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我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针对不同学生自主学习时的误区给予必要指导和点拨,培养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必须达成的目标。

所以,在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探究,发挥个人的才能和智慧,最终赢得收获和发展。“支架”是发展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工具,不可让它成为束缚学生写作思维的牢笼。教师要随时保持清醒和敏锐,当学生显露困惑、无所适从时,教师要帮助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选择方法,做出判断等。不管是何种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应该有参与讨论、评价的机会,只有当学生有了个性化的写作,他们的个性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支架作文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习作展示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