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实录及点评
2022-07-04胡霞袁浩
胡霞 袁浩
教学实录
一、词语切入,展开联想,说出人物特点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相貌不同,性格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这节课,就让我们踏上发现之旅,去寻找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看,胡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词语。(出示词语:小书虫、昆虫迷、小问号、幽默王子)自由地读一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上面这几个词语都是根据人物特点起的绰号。
师:有没有哪个绰号让你想起了谁?为什么呢?
(生联系生活回答,师随机点拨)
师:你们在读这些绰号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什么别的绰号?
生:大胃王、戏迷、老烟枪、购物狂……
师:其实,每个人都是有特点的,每个特点背后都有故事。如果我们把这些故事说清楚,那这个人物的特点也就清楚了。(板书:故事)我们来看看书上的两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课本中的两个气泡框)
看见“热心肠”,我想起了同桌,我给你们讲一件事情……
“昆虫迷”?这不是在说我表哥吗?他在家里养了各种各样的昆虫……
生:第一个泡泡是借助一件事来说明人物特点的。
师:由此,你有没有想到我们刚刚学过的哪一篇课文?
生:我想到了《我不能失信》。作者借助庆龄为了不失信,一个人待在家里等小珍的事情,说明了庆龄是一个言而守信的孩子。
师:“昆虫迷”在家里养了各种各样的昆虫,那他还会做哪些事情呢?
生:他一定有很多关于昆虫的书籍,衣服上都有昆虫的图案,他还会和昆虫窃窃私语。
师:把大家说的这几点罗列在一起,也能说明人物特点。其实,这种写法咱们一点也不陌生。你们看,这段文字是哪篇课文里的?(出示《剃头大师》中老师傅给小沙剃头的一段内容)
生:《剃头大师》。
师:为了说明老师傅是“害人精”,作者说了几件事情呢?谁来读读?
(生读相关文字)
师:描写人物时,可以选择一件事情来说明人物特点,也可以选择一系列事情来说明人物特点。下面,就请大家自由选择一种方式,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某一个人的特点。
(生自由交流后,全班讨论)
生:看见“智多星”,我想起了我的姐姐。暑假里,当我遇到不会做的题时,就会问姐姐,每次她都能对答如流。
生:“花迷”,这不是在说我爷爷吗?他在家里养了各种各样的花。这还不算,每次上街,他都要买各种各样的花种。最不可思议的是,他在家里收藏了各种各样的种花书籍,一有时间就会拿出来看。
师:看来,咱们身边有特点的人还真多,故事也多。
二、聚焦事情,建构方法,写出人物特点
1.尝试写作,评价中达成基本目标。
师:老师很想了解你们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那接下来就请你们把想说的都写出来吧。
(生写作)
师:很多同学已经写好了,谁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习作呢?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对照习作评价单。想一想,他的习作可以得几颗星,为什么。
(生评价交流)
师:用同样的方法评一评自己的习作。你能得几颗星?请伸出手指示意一下。(生举手示意)很多同学都得到了两颗星,学会了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2.范文引路,品味中悟出修改方法。
师:那三星作文是怎样的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许墨艺同学的习作。谁来用一句话概述一下这段话的意思?(屏显范文)
“虎妈”?这不是在说我妈妈吗?有一次,我的桌子没整理好,被妈妈看见了。天哪,这可不得了了。只见她把桌子一拍,脚一跺,腰一叉,指着我大声吼道:“你看看你,桌子乱成这样!书这儿一堆,那儿一堆的,太不像话了。你这样怎么写作业?……”说这话时,她的脸涨得通红,眼睛直瞪着我,都快冒出火花了,我吓得一动也不敢动。
生:小作者通过一件具体的事写出了妈妈是个“虎妈”的特点。
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妈妈是“虎妈”?
生:“只见她把桌子一拍,脚一跺,腰一叉,指着我大声吼道”,这是妈妈的动作。
师:(板书:动起来)你能找出句子中的动词吗?
(生找出動词后,师生共同演示动作)
生:“说这话时,她的脸涨得通红,眼睛直瞪着我,都快冒出火花了”,这是神态描写,也能看出妈妈很凶。
师:是呀,妈妈说话时有丰富的表情。(板书:有表情)表情稍纵即逝,可是小作者却捕捉到了。你看,“都快冒出火花了”,多么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啊!
生:妈妈的语言也很凶。“你看看你,桌子乱成这样!书这儿一堆,那儿一堆的,太不像话了。你这样怎么写作业?……”
师:是的,言为心声。(板书:会说话)通过“妈妈”的语言,我们充分感受到她真的很生气。谁来读出“妈妈”内心的气愤?
(生读)
师:原来,小作者是通过让人物动起来、说出来、有表情等方法将事情写清楚,进而表现人物特点的。这样的作文就可以得三颗星。想不想看看许墨艺的誊写稿?
(屏幕显示,生发出“哇”的赞叹声。)
师:有同学说她字写得真漂亮。你看,老师已经批改过了,给她圈出了好词句,写出了评语,还画上了三颗星,是不是很羡慕?其实,许墨艺刚写好的时候也没这么好,咱们来看看她的草稿纸。(屏幕显示经过修改的草稿)你发现了什么?
生:用红笔添加了动作、神态、语言,修改符号也很标准。
师:真是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啊!
3.修改习作,练习中习得写作方法。
师:下面,咱们就运用这个方法一起来改改刚刚欣赏过的习作,好不好?
(展示刚刚交流过的学生习作,自由阅读、修改。)
师:下面,就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自由修改自己的习作,待会儿咱们来展示,看有多少同学能得三颗星。
(生各自修改,指名交流。)
4.尝试命题,“再改”中提升写作素养。
师:同学们,文章写好了,要想让别人第一时间有阅读的兴趣,我们还可以为它取个诱人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文一半。你们看,这些题目有意思吗?(屏幕顯示:我们班的昆虫迷、家有虎妈、戏迷爷爷)你能给自己的习作起个题目吗?
生:《我们班的小书虫》《幽默王子》《家有购物狂》……
师:加上这些题目,你们的文章一定更加吸引人了。课后请大家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可以请你习作中的主角听一听、评一评。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个性鲜明的人,世界因此更加精彩。让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找到各种真、善、美。
现场点评
在胡老师执教的习作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课堂结构紧凑。胡老师在教学中善于点拨、引导,能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她亲切、自然,整节课行云流水。学生在她的组织引领下,积极参与,乐于表达,独立自主地进行写作实践。
一、课堂结构紧凑
仪征实小老校长陈秉章的习作教学论强调,习作教学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写起来,在课堂中就完成习作。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突破。陈校长强调教师对习作的指导,关注学生实践的练习。而胡老师的这节课将导、写、评、改有机融合,交替进行,从学生实际出发,一步步向前推进,课堂是立体的,充分体现了陈校长的习作教学主张。
几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其一,读书中的一组绰号词语,问:看到哪个绰号,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人?再说说为什么。
其二,引导学生跳出书中绰号,拓展到别的绰号、人、事。这既是导,也是联系学生学情的一种练。
其三,关注两个气泡框,引导学生了解两种写作方法,这又是“导”。激活实践,读写结合,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我不能失信》《剃头大师》,让学生深入了解什么叫作“通过一件事去写”,什么叫“通过几件事或者一系列行为去写”。在对话中练,对话也是导;在评价中导,评价也是练。
其四,出示例文,在读中体会怎么更好地写出人物特点。导、练交替进行,生先写,后评,再改,注重方法的指导。就这样,胡老师把整节课变成了立体的、动态的、不断向前推进的好课。
二、尊重学生主体
综观整节课教学,胡老师没有直接把方法告诉学生,也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读、记有关方法的知识,而是尊重学生主体,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慢慢自悟、自得。
其一,让学生自由读读绰号词语,思考从中发现了什么。
其二,通过两个气泡框理解两种方法时,让学生自主选择运用。
其三,选用的例文是同龄人的文章,如此,学生便不畏困难,引发了他们的好胜心,激励他们努力提升写作水平。
其四,初步导入之后,学生先自主写作,再共同讨论,集体批改一篇现场作文。
作文是个体的事情,要尊重学生的起点。教师应发挥集体功能,让学生共同讨论,完成要点,集思广益,活跃思维;之后再独立修改,把集体改的习作再拿出来展示,学生作文素养的提高落实到了练习的实践中,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胡老师将学生作为作文的主体,尊重他们,把提高全班每个学生的作文素养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学生自主精神体现得好,写出来的习作也很令人欣喜。
三、善于点拨指导
学生发言时,胡老师注意倾听,不满足于学生给出的答案,而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巧妙点拨,让概念、知识更趋向完整,让学生对关键点有更清晰的认识。比如,一个学生说爸爸是“运动健将”,因为爸爸天天跑步,而且跑很长路程。胡老师马上点拨:爸爸天天跑步,说明爸爸爱跑;跑的距离很长,说明爸爸是“运动健将”……如此,就把概念具体化了,学生对于概念的认识趋向准确、完整。接下来写人物特点时,学生自然会注意到选材的问题。一个学生说表哥是“昆虫迷”,因为他放学回家时,口袋里经常塞满昆虫。胡老师马上说,法布尔小时候就是这样的。学生说到“小书虫”时,胡老师抓住时机,马上回应:“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让我们都来做一个高贵的小书虫……”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引导、点拨、理答,都充分体现了胡老师的教学智慧。
总之,胡老师的这节课着眼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素养提升落实到学生本身的发展。她不是追求一篇篇优秀作文的产生,而是关注写作过程,重视提升学生素养,这充分体现了陈校长在作文论中强调的“文章是经国大业,是生命发展、生活需要”的主张。※
(本文根据两位作者在“江苏省特级教师陈秉章教育思想研讨会”中的课堂展示和现场点评整理)
(胡霞,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袁浩,著名特级教师、《七彩语文·教师论坛》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