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梯训练对高中排球运动员移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2022-07-04刘明倩袁芳韦静依王硕王亚萍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6期
关键词:实验组指标运动员

刘明倩 袁芳 韦静依 王硕 王亚萍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排球运动学院 北京 100084)

在排球比赛中,运动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按照顺序进行轮转。对方队员进攻击球的方向没有规律性可言,本方队员处理球的方式也要随机应变,既要防止在比赛场地内出现抢球、漏球的现象,也要顾及前后左右的队员。对于速度过快的球,更需要运动员倒地来救球,并且要求倒地、起身速度要快,动作连贯性强。可见快速的移动能力对排球运动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软梯训练是教练员利用其独有的特点,来提高运动员脚步移动速度和灵敏素质的练习方法。软梯训练可以根据每种专项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出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来达到提高运动员移动能力的作用。近年来,软梯训练作为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式训练方法,现已在国内多种体育项目中进行。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升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和脚步移动速度能力,并且能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消除训练中的厌烦情绪。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软梯训练对高中排球运动员移动能力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浏览中国知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公众号、互联网等资源,同时搜集和阅读大量有关于软梯训练、排球移动能力的相关文献,对重点参考材料与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为该论文的撰写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1.2.2 实验法

选取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中学20名年龄在16~17岁高二男排运动员为实验对象,要求受试者身体健康,无先天慢性疾病和严重的运动损伤,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成员各10人。实验时间为2020年10月12日—2020年12月13日,共8周。实验组在8周的训练中加入软梯训练实验干预,对照组则采取传统训练方法,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严格控制变量因素,得出实验数据后,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实验相关指标的选取。根据孙庆祝教授主编的《体育测量与评价》一书及相应的文献,并结合高中学生的生理特征及发育特点,选取5项测试指标。其中,移动速度能力的测试指标为十字象限跳、半米字移动、36m移动,反应能力的测试指标为起跑反应时、六角球反应测试。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此次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回收并分组整理,将相关数据导入Excel、SPSS 23.0 等软件进行检验分析,得出结论。

1.2.4 逻辑分析法

通过归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测试数据,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并认真总结软梯训练对高中排球运动员的移动能力提高是否有效,最后得出该论文的结论和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移动能力测试指标结果对比分析

在实验正式开始前,对丰润二中20 名排球运动员移动能力指标的成绩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具体测试数据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两组实验对象的十字象限跳指标、半米字移动指标、36m移动、起跑反应时、六角球反应测试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移动能力测试数据对比统计表

综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分组合理,测试指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2.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移动能力测试指标结果对比分析

2.2.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移动速度能力测试指标结果对比分析

对实验前后数据进行对比和差异性检验。经检验,实验组移动速度能力的3 项测试指标实验前后<0.01,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组在经过训练后,移动速度能力的3 项指标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对照组移动速度能力的3 项测试指标,实验前、后,<0.05,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对照组在训练后,移动速度能力的3项指标也都得到了提高,具体内容见表2、表3。

表2 实验组实验前后移动速度能力成绩对比统计表

表3 对照组实验前后移动速度能力成绩对比统计表

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训练对移动速度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移动速度能力。提高的原因可能是两组运动员都经过了系统训练,使他们身体各方面能力有所提升,测试的过程中能够更出色地利用身体机能,充分体现了训练效果。从移动速度能力3项测试指标可以看出,软梯训练相对于传统训练在弹跳能力有关的测试指标提高效果更为明显。

2.2.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反应能力测试指标结果对比分析

由表4、表5 可以看出,软梯训练更有利于提高排球运动员的起跑反应时这项测试指标的能力,实验组在经过实验干预之后,六角球反应能力提高明显,对照组在经过训练后,六角球反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表4 实验组实验前后反应能力成绩对比统计表

表5 对照组实验前后反应能力成绩对比统计表

软梯训练对下肢步法节奏、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协调发展能力的提升帮助很大。通过进行系统的软梯训练,运动员反射弧中兴奋传导时间明显缩短,能够快速应答各种信号刺激,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达到理想状态。处在排球比赛过程中的运动员,需要时刻准备接受外界刺激,并做出迅速的应答反应,排球飞行的方向和轨迹以及球速的变化等因素时刻考验着排球运动员的反应能力。

2.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移动能力测试指标结果对比分析

2.3.1 实验后移动速度能力测试指标结果对比分析

实验后发现,8周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皆有提升,通过差异性检验得出3 项移动速度能力测试指标值均小于0.05,证明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有着显著性差异,即软梯训练能更好地提高移动速度能力。具体内容如表6所示。

表6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移动速度能力成绩对比统计表

2.3.2 实验后反应能力测试指标结果对比分析

实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六角球反应测试成绩进行差异性检验,其结果<0.05,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六角球反应测试存在显著性差异,证明软梯训练方法更有利于六角球反应测试成绩的提升。具体内容见表7。

表7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六角球反应测试成绩对比统计表

通过一系列传统移动能力训练之后,对照组在除起跑反应时这项测试指标外,其他各项测试指标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提升幅度均小于软梯训练的各项测试指标。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机体在训练的过程,对刺激产生了相应的适应性,而无法进一步激发并有效地提高运动员机体的各项素质,所以这可能是传统训练没有软梯训练成绩提高更明显的原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受试者经过8 周的实验后,软梯训练对移动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而传统训练对除起跑反应时外其他移动能力测试指标均有提升,但提升幅度小于软梯训练。从移动速度能力3 项测试数据中可以看出,软梯训练相对于传统训练,在弹跳能力测试中的相关指标提高效果更为明显。软梯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训练兴趣和训练意识。观察以往的训练,发现相对于传统的训练方法,学生在进行软梯训练时的积极性更高,更能激发学生在训练中的激情。软梯训练作为新兴的移动能力训练方法,应用后对高中排球运动员移动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但也不可否认传统移动能力训练方法的作用。

3.2 建议

在进行排球的移动速度和弹跳等方面的训练时,适当加入软梯训练内容可以有效提升排球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针对排球项目提出“软梯训练”要有专门性的设计,适当增加训练内容的多样性,运用多样式的训练手段,合理地设计和安排训练内容。软梯训练较传统训练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不能否定传统训练方法对移动能力的影响。在如今的排球教学训练中应鼓励更多的教练员增加软梯训练并合理地与传统训练相结合。在网球、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项目中,运动员的移动能力也至关重要,根据这些项目的专项特点,可以适当结合软梯来进行训练,更好地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

猜你喜欢

实验组指标运动员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也议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