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评价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运用
2022-07-02黄仙凤
黄仙凤
摘 要: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作为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认知班级管理的德育属性,以科学的方式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本文笔者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展开研究,旨在通过“激励评价标准层次化,确保科学性、激励评价周期即时化,确保有效性、激励评价内容期待性,确保价值性”三个方面来论述激励评价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激励评价;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激励性评价应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拉进学生与班主任的距离,小学生普遍存在喜爱夸奖的心理特点,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针对学生特性设置不同的激励评价方式,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也让学生更好的接收和改正。因此,笔者认为第一要点是班主任应设置层次化的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性进行科学化评价;第二要点则是将激励性评价进行即时化处理,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确保管理工作的及时有效;第三点则是注重激励性评价的留白艺术,应对学生进行有所期待,以确保评价教学的价值性。
一、激励评价标准层次化,确保科学性
激励性评价标准的设置应具有层次化,层次化的评价标准面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具体的评价标准建立中班主任应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特色化的评价标准,以学生实际特点为基准确保评价标准确立的科学性。
例如,学生之间没有好坏,只有认知能力的不同,因此班主任需要基于学生自身实际下构建特色化评价档案,具体到学生学习状态、自身能力上。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要对本班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与认识,相应评价标准的构建上也需要进一步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如评价标准的层次化上应表现在不同学生不同认知水平上,假如本班学生A性格活泼,较为调皮,那么我们评价标准的确立应于学生特点相符合,应做到引导学生学习为主;而生性较为安静的学生则需要将重点放在学生心理健康之上,帮助其树立良好的人格。同时,笔者认为评价标准的建立需要具备灵活性的,班主任应结合学生实际特性展开相应评价,根据学生成长目标开展相应素质教育评价,以具有成长性的评价标准来提高课堂教学。
二、激励评价周期即时化,确保有效性
激励性评价的有效运用既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层次化评价标准,也需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设置即时化的评价方式,以确保激励性评价对班级管理工作影响的有效性。因此,笔者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设置了评价周期即时化的方式,旨在围绕学生心理特点进行随时随地的点评评价,以确保即时性评价的有效性。
例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果学生独自完成了一件自己第一次完成的事项时,班主任应及时的给予赞美的评价标语,同时更要及时的鼓励学生要多做好事、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勇敢的闯荡。笔者认为激励性评价不能拖延,应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的评价,及时的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不会降低评价价值,也不会降低学生对评价的认可度。另外,激励性评价的周期性特点可以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开展,如某一章节、某一学期末、某一教材试题等,班主任可结合学生成长特性以连续性的评价记录为内容来帮助学生认知个人能力的成长及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同时,班主任在完成相应管理的构建后也应进一步围绕学生能力成长的基本概况帮助学生进行客观分析,以保障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性。班主任工作应合理的利用即时性评价,要具体到学生实际上面来,更要从学生能力提升的角度出发,探索激励性评价的不同形态,以更好的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提升。
三、激励评价内容期待性,确保价值性
激励性评价不能只是单纯性的激励,更应注重评价内容的期待性,从而确保激励评价的价值性。具有期待性的激励评价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完成相应任务,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不留恋现在,面向未来,勇敢的动起来。因此,再具体的激励评价中班主任设置期待性的评价内容,以确保评价主体的价值性。
例如,激励性评价的期待性也应强调其发展性,在实际的评价管理中班主任应注重学生能力的有效提示声,对于学生能力的成长目标及要求切勿做到急功近利,应结合学生的特性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学习,让学生自己领悟问题的根源,以最大化发挥激励性评价的期待性。要期待才会更有未来,激励评价亦是如此,班主任应客观的认知激励评价的即时性与期待性的相应特性,结合不同的目标科学化的利用两者,以有效促进班级管理工作。
总之,基于激励性评价下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认知激励性评价的优势,更要结合班级管理工作的相应特性创新教育载体,以有效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有效性。另外,班主任更要认知激励性评价的德育属性,结合班级管理实际要求推动德育教育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张萌.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价标准构建研究[D].云南師范大学,2020.DOI:10.27459/d.cnki.gynfc.2020.000736.
[2]马淑玲.浅谈小学班主任评价学生的方法[J].新课程(上),2019(1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