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小学数学课堂提升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策略探究

2022-07-02张美蓉

考试周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实施策略

张美蓉

摘 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要负责教授学生文化课知识,还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课堂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后阐述了培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基本原则,最后指出了提升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具体策略,以期对推动课堂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文化素养;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16-0115-04

在新课程标准深入贯彻与发展的背景下,相关领域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数学课堂中仍存在着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数学天赋,从而建立完善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

一、 当下小学数学课堂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课堂中,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呈现出十分混乱的状态,这是由于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缺乏科学的教学计划,对课堂中的突发情况也缺少科学妥善的处理办法,使学生在课堂中变得懒散,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同时,不同于中高年级学生,小学生在自制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再加上讲解的内容晦涩枯燥,学生通常不能长时间地端坐在位置上听从教师的讲解,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要花大量时间去管理课堂纪律,无形之中缩短了教学时间,使课堂教学质量也受到了影响。

(二)教学活动缺少趣味性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趣味化、人性化的学习模式已经成为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今,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效率逐渐受到重视,教师也在竭尽全力地保障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然而,我们面临的挑战仍然十分严峻。站在学生的立场来看,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趣味性不足,很难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在面对数学课堂时,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

(三)教师缺乏创新意识

一直以来,教科书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但如果只是将教材作为传播知识的唯一教学手段,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如练习题、参考例子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并不符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理解偏差,将数学和现实生活在脑海中形成了两个独立的认知领域,使学习和生活相互脱离。

(四)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了较好的缓解,但是为了应对各类测验与考试,很多学生仍要面对比较繁重的学习压力。和以往的教材相比,当下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更为复杂,涉及的相关知识也更为广泛,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学习能力和高效的学习方法。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课堂中,很多学生往往缺少学习动力,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例如,有些学生对教师讲解的数学知识并没有真正地吸收与掌握,但是为了避免受到教师的批评,学生往往不懂装懂,或者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也没有向教师及时求助,使自己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与此同时,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也是具有一些难度的,而且很多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过多的依靠教师,没有强烈的自我学习精神,导致在遇到问题时常常没有思路,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按此情况发展下去,学生不理解的知识会越积越多,慢慢觉得数学是一门非常难学的科目,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动力。

二、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而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動,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切记不要用自己的权威来控制学生的思维,用自己的判断标准来限制学生的活动,那样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应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消除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对学生的需求应进行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师的教育应面向整体学生,始终秉承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同时尊重并爱护学生的个体特性,重视针对性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实践的机会,并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二)以兴趣为支撑的原则

小学时期是积累数学知识的重要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否产生学习兴趣受制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事物自身的属性。任何相对浓烈的、持续变换的、新奇的和令人兴奋的东西,都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其次,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积累知识经验。有些事物并不新鲜,但与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密切相关,可以满足符合学生对新知识和新经验的需求,就会产生浓厚兴趣。最后是学生可以在练习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认知。在获得他人肯定的前提下,容易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感受,从而保证了学习兴趣的稳定性。以兴趣为原则,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利用有趣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充沛、愉悦的情绪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此外,教师在课堂中还可以借助适当的肢体语言、生动的构图、丰富的多媒体技术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下,加强对数学课堂活动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动力。

(三)以情境为辅助的原则

为了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创造情境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通过语言、肢体、实物等来为学生创设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将知识技能与情境进行密切的联系,在面对特定的情境时,能够迅速在头脑中搜寻出相关的概念公式来有效地解决问题。在学习一个新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此知识点的应用范围,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合理的情境中。这种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组成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举一反三,总结出新的知识规律,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三、 立足小学数学课堂,提升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有效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喜欢探究新奇事物,但是数学课本中的相关素材是十分有限的,很难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对教材中所蕴含的有效素材进行深度挖掘,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尽管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材的内容做出了很多调整,但是课本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是没有太大变动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理解教材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挖掘与利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良好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进行《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程的教学时,课本中只是介绍了简单的概念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有些抽象和乏味,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教学活动中,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人民币在课堂中展示给学生观看,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人民币都有哪些面值吗?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看一看纸币的正反面都绘制了哪些图案,并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这些地方都在哪个省份或者城市吗?你去过这些地方吗?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了解到一些有意义的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除此之外,在完成对人民币的认识之后,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将本节内容与之前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相结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去超市买牛奶,牛奶八元钱,你给老板十元钱,老板应该找给你多少钱?如果你有五十元人民币,你都可以买哪些东西等。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提升利用学科知识来解答生活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具有很大帮助。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提升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通常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忽视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提出问题是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体现,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发扬质疑精神,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在开放而又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与表达欲望,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受到良好的启发。在学生提出疑问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重视学生的好奇心,针对学生所提出的某些罕见的疑问,不要一味地责怪或忽视。其次,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提出问题的情境。以《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例,在计算的过程中,虽然结果是唯一的,但是却可以运用多种计算方法。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以常规的模式进行运算,之后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除了这种解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呢?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要迅速做出答案,而是把回答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在学生进行相关回答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此方法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此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提出不同的想法和建议,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法进行分析与总结,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能够以多种角度看待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不同于初高中学生,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及意志力都相对较低,又具有活泼好动的特性,因此在面对数学课程时,往往不能集中精力,常常出现不认真听讲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数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性改革,同时要敏锐察觉到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踊跃参与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效率,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借助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制作数学微课,以改变传统枯燥单一的学习形式。

以《观察物体》为例,为了让学生对有关物体的知识具有更全面深入地掌握,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关学习资料,除了物体模型以外,教师还可以将生活中有关物体的建筑或者物品作为素材收录到微课内容中,并在课堂中为学生演示。除了图片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音、视频功能,创作出生动有趣的动画内容,让学生在动态的视频中感受物体的特征及其变化,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建出一个智能的、基于数学课堂的虚拟平台。比如,在进行《表内除法》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表内乘法”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在微课中设计一些有关“表内乘法”的实验题目,以检测学生运算的速度与精确性。当对学生完成了模拟评估以后,教师可利用应用程序为学生建立个人的运算平台,同时在平台上,学生可以选择难易等级不同的运算任务,如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的题型进行练习,而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多做一些探究性的练习题。此外,针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或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应提供耐心地讲解与指导,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充分满足了各阶层学生的切身需要,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具有层次感的练习逐步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完成知识的传授之后,教师还应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巩固所学知识,丰富数学素养。数学知识的学习是非常广泛的,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技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兴趣爱好,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例如,有些学生对数字特别敏感,而且具有很好的运算天赋,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后,在课堂中开展一些运算竞赛活动,看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谁做出的题目又多又准确。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为了赢得比赛的胜利,会尽最大努力来提升运算的准确率与高效性。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通过不断地思考与探究,找出更加科学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学素养与知识体系。而有些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思维与创造能力,如在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后,为了让学生对图形构造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图形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例如,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三角形的稳定性最高呢?生活中哪些物品是根据三角形的原理来进行设计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与讨论,并从中获得有效的学习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不仅活跃了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有效指导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对此,数学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来提供有效的指导。例如,当班级中的大部分同学都在同类型的问题中出现错误时,那么教师有必要将这一知识点在课堂中进行再次讲解与练习,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克服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对数学基础薄弱,在做题中缺乏正确的方法与思维,经常出现错题的学生,教师应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加耐心的辅导,让学生可以从失败的过程中总结经验,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错误。此外,有些学生虽然熟记了很多数学概念及公式,但是在具体做题时却不知道怎么应用。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集中的训练。如先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利用公式解答问题,之后逐步提升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在具有层次性的练习中提升数学技能。

四、 结语

总之,在開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立足课堂内容,同时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并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制订出合理的学习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踊跃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中,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推动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霞,马生松.立足小学数学课堂,提升学生数学文化素养[J].教育观察,2021,10(39):72-74.

[2]徐芸.基于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数学文化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8):55.

[3]王凤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打造智慧课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2):19-20.

[4]孙慧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融合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2(2):31-32.

[5]邱彩燕.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景教学法[J].学周刊,2022(2):37-38.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实施策略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