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见习线上课程的评估工具建立与应用研究
2022-07-01王雪婷张辰霄廖小永
王雪婷,张辰霄,张 旭,廖小永,陶 琨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教学科,上海 200336;2.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25;3.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建设开发,高校教改深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蓬勃发展。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线上教学地位凸显,探索高效、高质量、合适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临床见习阶段更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相结合的关键过渡时期。线上见习的可行性一直存在争议。现有研究表明,线上教学在见习教学中有试验性的被应用过。本研究设计线上见习学生评价量表,进一步探讨线上见习的实际可行性和改进空间。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7 级预防医学专业33 名学生,其中男生13 人,女生20 人,均已于2020年3—6月在线上完成了见习任务,教学由附属同仁医院承担。研究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课程共回收268 份问卷,有效问卷260 份,问卷有效率97.01%。纳入标准:全程参加线上教学。排除标准:未能收集全部资料者;问卷填写重复者。
1.2 方法
预防医学专业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皮肤病与性病学、诊断学、实验诊断、医学影像8 门学科见习课程全部由线下转为线上开展。见习课程内容根据大纲要求,形式包括录播、直播互动以及超星平台和微信群答疑。课程开展期间,通过微信群发放网络调查平台(问卷星)链接进行填写,收集学生对线上见习的意见与建议。
1.3 统计学处理
Excel 进行数据清洗和筛查,SPSS 26.0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Cronbach's alpha 检验分析问卷信度;KMO 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分析问卷效度和因子分析的适用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提取公因子,选用方差最大法对公因子进行正交旋转,根据因子载荷矩阵≥0.7 的原则,将各因子进行分类命名;相关性采用单因素ANOVA 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设p 值<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因子分析
260 份有效问卷,信效度检验Cronbach'salpha 为0.985≥0.9,说明本问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KMO=0.919>0.7,且Bartlett 球型检验的统计量=6131.903,p 值<0.001,问卷有结构效度,能够进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见表1,提取前两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91.47%。根据因子载荷矩阵≥0.7 的原则,将因子分类为两个方面,因子1 为见习课程过程评价,因子2 为见习课程效果。
表1 因子旋转载荷矩阵
2.2 线上见习课程过程和效果总体评价
见习课程过程评价满分为40 分,均分为37.23 分,见习课程效果满分为20 分,均分为18.36 分,12 个评估维度中最高为“教师注重教学方法4.67±0.488 分”和“教师讲课时的熟练程度4.67±0.488 分”,最低为“对课堂氛围的感受4.58±0.62 分”。
2.3 各学科线上见习课程评价
针对各学科线上见习课程评分进行分析(见表2),满分为60,总均分最高为皮肤与性病学,其次为妇产科学和实验诊断学;总均分最低为内科学,其次为儿科学和诊断学。课程过程评价,总分最高前三依次为实验诊断学、皮肤与性病学和妇产科学;内科学评分最低,其次为儿科学。课程效果分析,皮肤与性病学和妇产科学在见习课程效果总体的评分好;内科学评分最低。
表2 各学科见习课程评价总分及不同维度均分(N=260,分)
2.4 线上见习课程过程与课程效果的相关性
单因素ANOVA 分析各学科线上见习得分,p 值均大于0.05,各个学科没有显著差异。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提示线上见习课程过程评价与见习课程效果有显著的正向相关(p<0.01);参考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课堂的组织管理”与见习课程效果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最接近于1)为0.883;与见习课程效果相关性最弱的是“授课内容切合大纲”,相关系数为0.854。
3 讨论
线上教学通常有“在线课程”“学习资料”“课后研讨”等多线并行,本研究主要以直播、录播以及互动答疑方式开展线上见习。总体反馈中,见习评价量表信效度良好,线上见习课程过程评价与见习课程效果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提示本研究设计的量表可用于线上见习评价。
单因素分析提示各学科线上见习的情况反馈没有显著的差异性,但在各项评分中,学科之间仍有一定的区别:皮肤与性病学、妇产科学和实验诊断学的总体评价反馈很好,而儿科和内科的总体评分稍低。问卷形式开展的调查难免受各类因素的影响,相同影响因素情况下,学科之间的分数差异非常值得思考。
皮肤与性病学的见习课程效果反馈最高。收集同学们的建议和意见发现,皮肤与性病学各种手术展示、器械介绍和操作,加入各种实际案例和治疗前后对比,是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的有效的皮肤科教学方案,这与研究结果分析中的授课内容丰富性、授课方法的高评分相一致。妇产科和实验诊断学同样有良好的见习课程效果反馈,本研究中发现,这两门学科的老师均能熟练地使用线上工具并得到了很高评分,线上教学需注意平台工具的使用熟练度。内科学授课方法和内容衡量指标均分数低,相应见习课程效果评价低。儿科在课堂的组织管理方面评价最低,而相关性分析显示,“课堂的组织管理”与见习课程效果的相关性最强,既往也研究也显示,儿科针对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更需要加强主动性和深层次的探索和师生及时的沟通交流。
综合分析提示,线上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评价与课程效果正相关,“课堂的组织管理”与学生的见习课程效果有较强的相关性。学生对课堂氛围的感受评分最低,应该还是受线上的局限性影响,但即便在线上,学生还是非常认可教师教学方法和讲课熟练程度。开展线上课程时,教师需注意录播、直播及课间群互动相结合,加强对课堂的组织和节奏的把控。
目前医学见习类课程线上开展相对较少,本单位设计的问卷可用于线上见习过程及效果评估,线上见习相对线下见习,有一定的替代补充作用。课堂组织管理对线上见习课程效果有明显的影响,需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