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机制构建探索

2022-07-01

科教导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时代

薛 霁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的发展迈入了新的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了新的台阶,也意味着我国发展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应特别注重道德建设和教育工作,在以德树人的基础上,应顺应时代发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把握住新的发展机遇。高校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必须明确工作重点,即确立德育方向、遵循德育规律、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角作用,形成共同协作的意识。此外,高校开展德育工作应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提高品德修养、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奋斗精神、加强综合素质,将德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仅有效抵御不良因素的影响,还能提高师生的道德素养和水准。

1 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1.1 德育的形式单一

现阶段我国高校德育虽然在教学方法上增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但课堂教学依旧是德育的主要途径,大部分高校的德育教学方式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德育学中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德育主要是注重言行一致、重视实践教育,单一的德育无法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对于新时代充满个性的大学生而言,仅靠教师在教学中的单向讲授,已无法使学生获得思维上的提升。时下,我国高校德育形式的过于单一,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

1.2 德育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由于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使高校德育工作的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一方面高校应对学生德育给予充分的关注,另一方面则主要靠德育教师。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大学生数量和高校德育教师数量的比重不断增加。目前德育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无法适应大学生德育的需要,导致我国德育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当前大部分高校已将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根本任务,并将德育纳入学校思政教学、人文常识教学和社会工作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这也就要求高校要将所有思政教师、辅导员均视为德育教师的主体力量,使之全面投入学校德育的工作之中。新时代我国高校的德育课程已不局限于思政德育课程,在各专业课、选修课、公共课中都要凸显德育知识,但教师的德育素养和德育水平不足。相较于新时代高校的发展速度,德育师资团队力量略显薄弱,难以应对新时代社会发展对高校的整体要求。

1.3 信息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由于以往的信息技术发展尚不完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较为单一,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也相对简单,见效也快,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较少。伴随新时代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各类通讯设备的不断普及,例如手机、电脑等,再加上国内外交流的逐渐增加,大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内容也越来越多元。在新时代,有部分新闻是大肆炒作,为博取流量和热度故意夸大其词扭曲事实,报道一些虚假且低等趣味的不良信息,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制约着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将会影响其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由于部分信息传播平台缺乏严格的标准和要求,难免会出现一些鱼目混珠的信息。虽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为生活带来诸多便捷,但同样带来许多挑战。面对信息多元化的时代,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引导学生获取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

2 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探索路径

2.1 创新高校德育理念

开展德育工作的意义重大,事关我国民族的未来,高校应做到以学生利益为核心,以学生的需求为主要任务,引领学生成才成长。所以,高校应特别注重德育工作的开展,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创新德育理念,将关心关爱学生,促进其成才成长作为奋斗目标,以构建良好教学、学风,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教育能力为基础,为德育工作开展提供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正确的思想观念融入德育课堂中,突出德育的意义。德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有开设德育课程,例如品德课、政治课、毛概课、近代史纲要等一系列课程,无时无刻不在体现德育在教育环节中的重要性。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更加偏重于分数,导致其对德育没有足够的重视认识。高校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就要从根本上转变德育的观念,把德育置于高位,高校应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中,强化德育的作用及重要性。德育是社会发展的灵魂,德育应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让大学生充分展现自身魅力和个性,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加速德育观念的转变,促进大学生全面进步。

2.2 优化德育内容,转变单一形式

高校应进一步更新和优化德育知识内容,转变单一的形式,深入研究在正确思想观念引导下的德育新模式,让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进一步渗透到德育课堂。德育内容资源源于日常生活,所以高校德育应紧随时代发展脚步,满足大学生对社会热点时政的好奇心,并调动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意愿。高校德育内容应紧密联系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问题,让其在课堂中有参与感和体验感,充分感受到德育的实际意义。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和底蕴,不仅是我们的骄傲,也是高校德育最重要的内容和源泉。我国的民族文化历经漫长岁月的积淀,具有独特的历史魅力,把优秀的民族文化融入德育中,构建富有文化气息的教学气氛,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德育教学任务。

以往德育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是以教师在讲台讲授学生在课下听讲为主,被动地听讲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也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人文环境多样的视域下,高校应转变陈旧的德育手段,将时政热点德育内容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并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互动中形成正确的认知。高校还应加强德育实践活动,开展适合大学生发展的德育活动,并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感受德育理论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从而通过德育内化学生的言行举止。在新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已成为全新的教学模式,并将其融入德育课堂,促进德育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2.3 加强师资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工作氛围

加强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是提高德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校应不断更新教师的培训形式,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的综合素养、教学水准和革新能力,为高校德育提供强大的师资保障,促进德育的教学质量。高校不仅要吸引德育专业相关人才,打造以专为主、兼为辅的教学模式,还要优化德育师资团队建设,更要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训力量,为德育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并鼓励其参加理论与实践活动,促进德育教师养成自主学习、善于学习的职业素养,为德育改革工作提供保障。

2.4 增强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促使德育工作富有时代特色

多媒体技术能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内容相结合,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不易掌握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概念变得易懂易学,德育教师应紧握新时代发展的契机,合理使用新媒体技术,优化、整合、开发教学资源,打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德育质量。时下,新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教师和学生对新媒体的接收能力也普遍较高,利用新媒体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兴趣,将学生感兴趣的社会新闻和趣事融入德育中,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想使德育工作真正富有时代特色,不仅要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德育工作,还应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创造更多的德育教学形式,创建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德育知识供学生观看和学习,还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交流平台创建交流群,并在校园内开设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为大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教育管理模式,促进德育工作的多元化和生动化,全面提高德育教学实效,共同营造德育工作新趋势。

2.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灵魂血脉,其所具有的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为高校德育工作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所以高校要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作用。利用黑板报、展示栏、广播站、图书馆等设计文化长廊,从而对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做到寓德育于物质建设之中,真正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另外,要开展生动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可利用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等契机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德育活动,或者设置爱国主义月、环境保护月、安全教育周等,有的放矢安排德育活动内容,让当代大学生在活动形成道德素养。需要特别注意,德育活动开展必须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拓宽活动空间和渠道,从而为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3 结论

高校德育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需要新时代德育观念的引导;需要新时代德育内容和知识优化与更新;更需要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积极参与。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应将培养人才作为恒久的使命,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应将德育工作引进现代化大学治理体系构建、教育教学制度重塑的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师生爱国、文明、守公德。高校要认识到德育工作创新的重要性,不断更新和深入挖掘德育内容,摒弃以往教学理念的束缚,全方位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凸显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推动高校德育工作向更高水平进步。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时代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