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互联网的融合
2022-07-01罗孟
罗孟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剧,丰富多彩的互联网资源信息为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小学数学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将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互联网接轨创造良好的条件。本文将深入探索互联网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切实在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同时,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数学学习体验,全面促进教与学效果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联网;融合;有效策略
不管是在我们生活还是学习中,随处可见互联网的身影,当然其为数学课堂带来的精彩与新鲜感也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针对小学数学课堂,在面对逻辑性与抽象性都极强的数学知识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势必已经落后。负责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更需要依托互联网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在充实数学课堂的同时,让课堂变得更丰富,更有趣。
一、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诱发内在动力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师完全忽略了学生自主能动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思维能力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制约与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出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灵活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最重要的是引发学生自主积极探究,进而诱发学生强劲的内在学习动力,是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重点思考的问题。其中,依托于互联网,教师便能够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良好锻炼与发展的教学目标,将为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目标情境、实践情境、交流情境等等,都是教师非常好的选择。下面以构建目标情境为例,结合实例进行阐述。
例如:当教学“认识图形”相关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结合互联网,从小学生现实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景切入,与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紧密结合,继而实现富有激发性的教学情境地创设,最终诱发学生探知新知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与年龄特点出发,借助多媒体,将教材内常见的图形形象化,借助动画的加持,为学生创设有声有色并且极具童话色彩的教学情境。譬如“冬天,漫天纷飞的雪花飘飘而落,小松鼠、小猴子在雪地上尽情地玩耍过后,留下了各种各样的脚印”。接着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猜脚印”“寻找生活中的脚印”等等,来充分调动起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与积极性,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成为综合实践的小能手,完全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最后,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并且围绕目标开展自主学习,进而真正促使学生更透彻的了解常见图形相关知识。
二、创新多元化教学模式,强化自主学习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网络平台应运而生,层出不穷。其中,最受教师与学生推崇的莫过于微课与翻转课堂这两种新兴的线上教学模式了。基于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充分发挥出来多样化网络平台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将它们与小学数学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一方面积极的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依托网络在线教学平台的各类活动中去,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灵活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微课、翻转课堂等作为教学的得力助手,最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顯著提升。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节内容的时候,由于现如今一元、五角相关的纸币已经不多了,而网络是有记忆的。这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在互联网的辅助之下,找到人民币的图片,或者相关视频,将文字、视频、图画、声音等多元化的元素进行有机整合,最终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首先,需要教师将微视频、导学案、练习题等教学资源整合之后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自主完成有关本节课的预习环节。其次,教师进行在线答疑,或者组织学生针对某一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自主讨论,一边讨论,一边理解,一边记忆,有利于自主预习质量与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最后,在正式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留出来用于重难点知识的再次讲解与巩固,或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在互联网的辅助之下,在为学生构建更真实的生活场景的基础之上,两名或者多名同学针对人民币的找零、加减计算等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在知识的不断理解与应用中达到有效巩固的目的,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已经成为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向着更具时代化特征方向稳步前行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更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相信不仅仅是小学数学,将有越来越多的学科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谈金梅.“互联网+”与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21(12):112-113.
[2]杨梅玲.互联网+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J].速读(中旬),2020(6):53.
[3]孙慧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融合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2,2(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