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袋冷敷联合疼痛管理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2022-06-30王素珍刘良英潘彩虹
王素珍 刘良英 潘彩虹
膝关节病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医生多使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良好效果[1]。术后疼痛是诸多患者发生的不良情况,对康复与生活质量均造成不良影响,对此良好的护理成为消除上述不良情况的关键[2]。以往护理人员多采用传统疼痛管理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却无法根除,因而患者仍然受到病痛影响[3]。目前护理人员多在传统疼痛管理模式基础上联合使用冰袋冷敷配合疼痛控制干预模式,冰袋冷敷是一种生物学方式,能够有效地使血管通透性降低,并且能够减缓神经传导速度,进而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消肿、止血与镇痛效果,配合使用疼痛控制干预模式,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缓解疼痛效果[4-5]。本研究将对冰袋冷敷联合疼痛管理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佛山复星禅诚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均在本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2)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关节病变情况;②存在较为严重的治疗禁忌证。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48~68岁,平均(58.5±0.9)岁;病程2~10年,平均(6.5±0.1)年。观察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8~69岁,平均(58.9±1.1)岁;病程2~10年,平均(6.5±0.1)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参加本研究,且家属均同意使用研究中的干预方案。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采取传统疼痛管理模式,患者术后采取去枕平卧位,并对其实施常规的饮食指导与疼痛干预,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常规监测,及时应对异常情况。
观察组术后采取冰袋冷敷配合疼痛控制干预模式。(1)冰袋冷敷。①制作冰袋:将尼龙布作为外层材料,将聚氯乙烯作为内层材料,四周均需要超出覆盖区域各10 cm左右,之后对冰袋进行有效的缝合密封,在冰袋的其中一角留有一个注水口,使用防漏胶塞的螺旋盖进行密封,通过该注水口注入盐水,以确保该冰袋能够被反复使用。②冷敷方式:在实施冰敷前需要尽量拉伸患者的膝关节,之后护理人员需要使用干燥毛巾对冰袋进行全部包裹,分别将其置于术侧膝关节的前、内、外侧,需要确保冰袋与皮肤间的距离为一指,以防止包裹过紧而对血液循环造成不良影响,然后使用弹力绷带对冰袋进行包扎,根据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决定冰敷时间,若隐性失血量不再发生变化,则可停止冰敷。由于术后早期受到麻醉药剂的不良影响,使其皮肤对温度并未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对此护理人员在此时期需要加强观察,以防止发生冻伤事件;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冰袋的观察,避免其发生位移等不良情况。(2)疼痛控制。①认知干预: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充分仔细讲解关于膝关节置换术后产生疼痛的相关因素,并且需要为患者详细介绍止痛方式,以便能够加强患者的认知。同时也可将所有患者纳入微信群中,定时为其推送健康知识,以便于阅读及了解。②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进行积极交流沟通,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便能够消除其负面情绪。③行为干预:护理人员需要确保病房内拥有安静舒适的环境,并确保环境的整洁;为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疼痛,可为患者播放其喜爱的音乐;告知患者保持平静呼吸,以便能够缓解肌肉与神经紧张。除此之外,还需要获得家属的积极配合,确保患者能够保持愉悦内心,以提升其疼痛阈值。
两组均干预1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两组术后24、48及72 h膝关节肿胀评分的变化情况,具体评分标准如下:与正常皮肤相比较存在肿胀情况,但仍然可见清晰的皮纹计1分;皮肤存在肿胀情况,无法辨认皮纹,皮温较高,但未出现水疱计2分;皮肤存在显著的肿胀情况,发亮,且形成水疱,皮温显著提升计3分[6]。分数越高,说明表示肿胀程度越重。(2)观察两组术后24、48及72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变化情况,VAS评分范围是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3)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依据WHO简易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等领域,共2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法,评分范围为26~13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正相关[7]。(4)护理满意度情况,依据自制问卷评估:满意,患者完全接受干预内容,评分≥90分;基本满意,患者基本上接受干预内容,评分为70~89分;不满意,患者无法接受干预内容,分数<70分。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24、48及72 h膝关节肿胀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24、48及72 h的膝关节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24、48及72 h膝关节肿胀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术后24、48及72 h膝关节肿胀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术后24 h 术后48 h 术后72 h对照组(n=35) 1.98±0.68 2.16±0.32 1.96±0.54观察组(n=35) 1.42±0.35 1.08±0.47 0.98±0.34 t值 4.332 11.237 9.086 P值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术后 24、48 及 72 h VA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24、48及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24、48及72 h 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术后24、48及72 h 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术后24 h 术后48 h 术后72 h对照组(n=35) 6.21±1.21 4.83±0.81 2.95±0.56观察组(n=35) 4.42±1.79 3.25±0.71 1.14±0.37 t值 4.901 8.678 15.954 P值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35) 45.41±4.04 66.17±5.14观察组(n=35) 45.87±4.24 70.84±5.31 t值 0.465 3.738 P值 0.644 0.000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膝关节病变的患者数量呈不断增加趋势,严重阻碍患者正常活动与健康,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成为恢复正常膝关节功能的重要内容[8]。临床中,医生主要使用膝关节置换术实施治疗,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疗效。在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由于需要对膝关节滑膜进行清理,因而会对膝关节造成较大创伤,进而导致患者在术后会出现显著的疼痛情况[9-10]。同时,由于受到应激反应影响,会导致其出现术后发热、肿胀等不良情况,降低其生活质量,对此良好的护理配合成为缓解疼痛、消除肿胀、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11-12]。以往临床中多使用传统的疼痛管理模式,通过临床统计发现,此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感,但却无法根除,因而导致干预效果欠佳。
目前,冰袋冷敷配合疼痛控制干预成为临床中的常用模式。冰袋冷敷是一种物理降温方式,其主要的作用原理在于促进局部血管收缩,使微小血管出血程度显著降低,并且还能够对血管与白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行有效的抑制,从而能够使肢体肿胀情况得到显著的改善[13]。通过冰袋冷敷还能够有效的减慢神经传导速度,因而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常用于治疗高热患者。除此之外,冷敷治疗还能够有效地降低组织代谢中的氧消耗量,对组织液及淋巴液的生成过程进行有效抑制,进而能够有效地缓解水肿症状[14]。通过对患者实施全面的疼痛控制干预,能够有效地纠正患者关于疼痛的错误认知,并且能够在消除负性心理的情况下提升患者的疼痛接受度与疼痛阈值[15]。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对疼痛的注意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知,实施冰袋冷敷配合疼痛控制干预模式后,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4、48及72 h的膝关节肿胀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干预模式具有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冰袋冷敷联合疼痛管理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同时还能够降低膝关节肿胀评分,提升护理满意度,可作为首选的干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