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颈部运动训练干预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
2022-06-30刘玲玲翁梅云王文清郑秀琴郭晓丹
刘玲玲 翁梅云 王文清 郑秀琴 郭晓丹
甲状腺癌为青年女性中常见的恶性程度较低的恶性肿瘤,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较低但近年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正逐年升高[1]。手术为其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且绝大部分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生存率较高。但由于手术及颈部淋巴结清扫对肩颈周围肌肉群的损伤,患者术后常有肩颈关节活动受阻、活动度下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研究表明适量的运动锻炼可改善肩颈肌肉僵硬的情况[2]。故本研究于甲状腺癌术后对患者采取肩颈部运动训练干预并观察其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16例甲状腺癌患者。纳入标准:经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癌[3];于本院行甲状腺癌手术或于术后24 h内入院;均为单侧甲状腺癌。排除标准:既往有肩周炎、颈椎病等肩颈疾病史;既往有心理疾病史;既往有风湿性疾病病史。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其中试验组女42例,男16例;年龄21~57岁,平均(39.88±12.78)岁;手术方式:甲状腺癌根治术46例,甲状腺癌扩大根治术12例;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21例,大学及以上37例。对照组女43例,男15例;年龄22~60岁,平均(40.86±13.02)岁;手术方式:甲状腺癌根治术48例,甲状腺癌扩大根治术10例;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23例,大学及以上35例。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本研究全部内容知情并且为自愿参与研究,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于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具体为术后给予饮食及体位指导,告知注意事项。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肩颈部运动训练干预,(1)于术后约24 h后给予面部运动训练,具体为双手手掌托住同侧下巴,大拇指内侧与下颌线平齐,沿下颌角从上往下按摩,持续2 min后将中间三指并拢将双手交叉放置,用三指指腹沿下颌骨从下往上按摩2 min后用手掌轻拍咬肌30次。(2)于术后48 h左右给予颈部运动训练,具体为嘱患者微微低头使下巴靠近左右肋骨中间、左侧肩膀、右侧肩膀,完成后嘱患者将头部从左侧摆动到右侧,来回10次。(3)于术后72 h给予肩部运动,具体为左右两侧肩膀来回耸起再落下重复30次后轻轻转动肩关节后行扩胸运动约2 min。训练均于护士指导下进行,2次/d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出院时嘱咐患者出院后继续行肩颈部运动训练并给予随访,随访频率为2次/周。
对照组持续干预7 d,试验组在护士指导下持续干预 7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恢复情况 伤口瘢痕:应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该量表从瘢痕的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情况等方面评估瘢痕恢复情况,总分为15分,其分数与患者恢复情况呈负相关[4]。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1个月的VSS评分。
1.3.2 颈部活动度及肩关节功能 (1)颈部活动度:采用平面照相法评估,具体为使用数码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患者并将拍摄获得的照片传输至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最终得出患者向健、患侧屈伸、旋转及前屈后伸的颈部活动度[5]。(2)肩关节功能:应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该量表从疼痛(35分)、功能(30分)、运动范围(25分)3个维度评估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总分为90分,其分数与患者肩关节功能呈正相关[6]。比较两组干预7 d后的颈部活动度;对比分析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
1.3.3 并发症 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肩臂综合征、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
试验组切口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 切口愈合时间(d) VSS评分(分)试验组(n=58) 7.29±1.13 6.51±1.87对照组(n=58) 8.03±1.37 7.66±2.13 t值 3.173 3.090 P值 0.002 0.003
2.2 两组干预7 d后颈部活动度比较
干预7 d后,试验组向健侧屈伸、旋转和向患侧屈伸、旋转及前屈后伸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干预7 d后颈部活动度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7 d后颈部活动度比较[°,(±s)]
组别 向健侧屈伸 向健侧旋转 向患侧屈伸 向患侧旋转 前屈 后伸试验组(n=58) 34.21±9.88 50.77±12.76 35.98±10.66 52.17±10.02 39.15±9.76 30.01±5.67对照组(n=58) 28.13±8.21 43.93±10.22 29.76±8.21 46.21±11.25 35.10±7.55 27.77±4.21 t值 3.605 3.186 3.521 3.013 2.500 2.416 P值 0.001 0.002 0.001 0.003 0.014 0.017
2.3 两组干预前后肩关节功能比较
干预后3个月,两组疼痛、功能、运动范围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功能、运动范围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肩部活动能力比较[分,(±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肩部活动能力比较[分,(±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疼痛 功能 运动范围干预前 干预后3个月 干预前 干预后3个月 干预前 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n=58) 21.33±3.78 28.76±5.23* 13.76±3.21 25.31±3.66* 10.15±2.11 19.38±3.56*对照组(n=58) 22.16±4.18 27.35±5.16* 13.54±3.07 23.86±3.52* 9.87±2.34 18.15±3.02*t值 1.122 1.462 0.377 2.175 0.677 2.007 P值 0.264 0.147 0.707 0.032 0.500 0.047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术后3个月内肩臂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研究表明,颈部淋巴结清扫后由于组织渗出液增多常会导致肩颈部肌肉组织水肿阻碍伤口恢复[7]。同时由于甲状腺癌手术部位较特殊故部分患者会由于感到恐惧从而拒绝活动肩颈,导致患处血运不通故伤口愈合缓慢、纤维组织过度堆积,导致瘢痕增生。常规护理下护理人员对术后肩颈部活动的指导局限于口头叮嘱,且叮嘱内容仅为对体位的限制。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切口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肩颈部运动训练干预有利于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伤口愈合,可减少瘢痕形成。其原因可能为肩颈部运动训练下,(1)护理人员全程指导活动、锻炼可避免给予口头指导时部分患者无法把控训练强度,运动过度导致伤口牵扯甚至流血影响伤口愈合。(2)适当的运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加快组织修复,促进伤口愈合[8]。(3)颈部锻炼还可促使局部肌肉组织运动防止纤维组织粘连,减少瘢痕生成。
统计数据显示,甲状腺癌术后约有58.7%的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肩颈关节疾病[9]。甲状腺癌术中多采取颈部后仰体位,长时间的颈部后仰、韧带过度拉伸可造成颈部肌肉僵硬、疲劳[10]。手术对身体的负担及术后肩颈部活动的减少均可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功能下降[11]。常规护理下护理人员未引导患者行康复训练故患者术后肩颈功能的恢复状况不佳。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3个月,两组疼痛、功能、运动范围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功能、运动范围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7 d后,试验组向健侧屈伸、旋转和向患侧屈伸、旋转及前屈、后伸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内试验组肩臂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肩颈部运动训练干预可促进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肩颈活动功能恢复,有效预防肩臂综合征发生[12]。与唐华[5]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为肩颈部运动训练干预针对甲状腺癌患者不同恢复阶段设置不同的肩颈部锻炼方案,可锻炼肩颈部周围肌群及关节从而促进其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肩颈部运动训练干预可加快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并减轻瘢痕生成,还可提高肩颈部活动功能,有利于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