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联合排气操应用于肠镜检查后腹胀患者中的效果
2022-06-30刘亚玲
刘亚玲
肠镜检查是当前筛查多种肠道疾病的首选方式,但在进行该项检查过程时为了充分暴露肠腔内的观察视野、提高诊断率,通常会向肠腔内注入气体[1-2]。肠镜检查后由于大量气体的存在,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轻者影响舒适度,重者则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3]。因此减轻腹胀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肠镜检查后临床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告知患者一般注意事项及饮食原则、卧床体位等内容,缓解其术后腹胀。但是这些护理干预措施内容笼统、无具体针对性,难以有效缓解腹胀,致使干预效果不尽人意[4-5]。近年来中医护理因其价格低廉,效果显著等优势被临床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护理干预中,叶恒[6]将穴位贴敷联合艾箱灸用于肠镜检查后腹胀患者中发现其可有效改善患者腹胀情况。穴位按摩和排气操隶属于中医护理操作内容,或能有效缓解肠镜检查后患者的腹胀。故笔者以柳州市工人医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接受肠镜检查后出现腹胀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穴位按摩联合排气操应用于肠镜检查后腹胀患者的效果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本院接受肠镜检查后出现腹胀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接受结肠镜检查;(2)18岁 <年龄 <65岁;(3)检查后主观感觉腹胀;(4)结肠镜检查后无活动性出血;(5)有自主行为能力。排除标准:(1)伴有肝脑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2)腹部皮肤破损;(3)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0~60岁,平均(45.36±12.01)岁;疾病种类:痔疮8例,结肠肿物7例,结肠炎10例,肠功能紊乱7例,小肠出血3例,其他5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9~63岁,平均(44.82±11.72)岁;疾病种类:痔疮10例,结肠肿物5例,结肠炎9例,肠功能紊乱8例,小肠出血3例,其他5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院伦理委员会已对本研究予以审核批准,且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由同一医生进行结肠镜检查。
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检查结束后2 h可进食,内镜下活检及治疗者,当日禁辛辣饮食和乙醇饮料,并嘱患者早下床活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穴位按摩联合排气操,肠镜检查结束返回病房后进行穴位按摩和排气操。(1)穴位按摩,①取穴:置患者于仰卧位,采用同身寸法分别选取足三里、中脘及天枢穴,以患者感到酸、麻、胀、重感为宜,并做以标记。②按摩时:嘱患者取端坐卧位,护理人员双手四指弯曲,将拇指指端放于足三里穴位处,作点按活动,一按一松;护理人员将掌心放于中脘穴上,顺时针按揉;用双手大拇指指腹按压两侧天枢穴,力度由轻渐重,缓缓下压,持续30~60 s,然后将手指缓慢抬起,继而在原处按揉片刻。每个穴位按压2~3 min,用力均匀,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最佳力度,且在按摩过程中护理人员询问患者主观感受。(2)排气操:按摩结束后嘱患者取平卧位,屈膝竖脚,缓慢抬起臀部,抬高臀部到受限范围后于臀部放置2~3个软枕,使臀部居于高位,直至患者主诉出现排气,继而放平臀部,再次询问主观感受。(3)穴位按摩:排气操结束后再次进行2次循环穴位按摩干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一般情况、腹胀缓解效果、主观感受及护理满意度。
(1)一般情况:记录两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腹胀完全缓解时间(患者自觉腹胀到自觉腹胀完全消失的时间)。(2)腹胀缓解效果:比较两组干预后腹胀缓解效果。Ⅰ级为腹胀完全消失,肠鸣音活跃,腹围减少>5 cm;Ⅱ级:腹胀明显好转,肠鸣音≥4次/min,腹围减少2~5 cm;Ⅲ级:腹胀无明显改善,无肠鸣音或肠鸣音≤3次/min,腹围减少<2 cm,食欲不振,腹部体征无明显改善或较前恶化。(3)主观感受:干预前后从入院介绍、服务态度、护理专业性、呼叫应答、巡视病房5个方面询问患者主观感受,每个方面分值均为20分,分值越高,患者主观感受越好。(4)护理满意度:干预后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该量表包括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维度,其中满意为20分,较满意为12~19分,不满意为1~11分。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学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对比
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腹胀完全缓解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一般情况对比(±s)
组别 肛门首次排气时间(min)腹胀完全缓解时间(h)观察组(n=40) 13.54±3.54 3.45±0.57对照组(n=40) 32.67±10.67 6.37±1.78 t值 10.762 9.881 P 值 <0.001 <0.001
2.2 两组腹胀缓解效果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腹胀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腹胀缓解效果对比[例(%)]
2.3 两组主观感受对比
干预前两组入院介绍、服务态度、护理专业性、呼叫应答及巡视病房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评分均高于肠镜检查结束时,且观察组入院介绍、服务态度、护理专业性、呼叫应答及巡视病房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主观感受对比[分,(±s)]
表3 两组主观感受对比[分,(±s)]
组别 入院介绍 服务态度 护理专业性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40) 11.31±1.54 16.34±2.34* 10.34±2.64 16.67±1.34* 9.34±1.37 15.97±3.67*对照组(n=40) 11.67±1.78 14.15±1.84* 10.94±2.53 13.34±2.34* 9.68±1.62 13.37±1.52*t值 -0.967 4.653 -1.038 7.810 -1.014 4.140 P值 0.336 <0.001 0.303 <0.001 0.314 <0.001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3 讨论
肠镜检查是指经肛门将肠镜循腔插入至回盲部,从黏膜侧观察结肠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由于该检查方式几乎满足全部结肠区域的检查需要,因此已成为临床诊断大肠疾病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7-9]。但在进行该项检查时为了能够充分暴露肠腔需多次向肠道内注入气体,致使肠道内残留有大量气体,导致检查后患者出现腹胀[10]。据统计肠道检查后腹胀的发生率为6.40%~13.08%,不仅易造成患者的不适感,还可增加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的概率[11]。目前临床认为腹胀的发生是肠镜检查后的正常现象,除嘱患者早下床活动、禁食产气食物等,一般不予以特殊处置,导致护理人员难以及时掌握患者主观感受,影响护理满意度[12]。中医认为肠镜检查后腹胀的发生为外邪入侵,影响中焦气机,升降失职。故健脾和胃、行气导滞于改善腹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穴位按摩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其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达到相应效果;排气操通过抬高臀部,促进气体排出,将上述两者联合用于该类患者中可能会更有效。
本研究中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腹胀完全缓解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腹胀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肠镜检查后腹胀患者予以穴位按摩联合排气操干预,能够促进腹胀缓解,从而缩短排气时间。可能的原因是:首先本研究所选穴位为足三里、天枢及中脘穴。其中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腹胀等胃肠病症;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布有第10肋间神经分支,深部为小肠,主治腹痛、腹胀等症;中脘穴属奇经八脉之任脉,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腹胀、腹泻等胃肠疾病[13-15]。对上述部位进行按压刺激,可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体功能、祛邪扶正的目的,加快排气,从而改善腹胀。另外排气操通过抬高臀部,使肠腔内的气体上浮,另外排气操在穴位按摩之后进行,此时肠蠕动处于活跃期,一方面可进一步加快肠蠕动,另一方面可加快肠道的运动力、膈肌和腹肌收缩力,使得肠道内的气体运动方向朝向肛门,使气体更为顺利地排出,以此达到减轻腹胀症状的目的[16],曹字芳等[17]在其研究中亦将穴位按摩和排气操用于肠镜检查后腹胀患者发现患者腹胀程度优于单一使用常规护理者,本研究结果同其研究结果相符。
当前,肠镜检查后患者出现腹胀等不适症状,被临床广泛认为正常现象,通常不予以相应处置,对患者造成身心不适及不悦就诊,降低其主观感受,进而影响整体护理满意度[18]。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入院介绍、服务态度、护理专业性、呼叫应答及巡视病房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说明对肠镜检查后腹胀患者予以穴位按摩联合排气操干预不仅可改善患者主观感受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可能的原因是首先本研究中改变既往常规认为肠镜检查后腹胀为正常现象的观念,对患者出现的腹胀予以相应处置。其次排气操通过抬高臀部,促使气体外溢,减轻腹胀;最后穴位按摩通过对局部皮肤的揉按,扩张此部位毛细血管,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肠蠕动功能恢复,另外足三里、天枢及中脘穴均为治疗腹胀要穴,因此对此部位进行按压,可进一步缓解腹胀[19]。且刘骥等[20]的研究中发现对肠镜检查后腹胀患者予以穴位按摩(足三里、中脘穴、合谷),可有效缓解结肠腹胀,以此达到改变患者主观感受,提高护理满意度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肠镜检查后腹胀患者予以穴位按摩联合排气操干预,可促进腹胀缓解,缩短排气及腹胀完全缓解时间,改善主观感受,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