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Y推进皮瓣和甲床原位回植在修复指尖离断伤中的应用研究*
2022-06-30陈军权龚小华翁志福
陈军权 龚小华 翁志福
指端是指手指末节,手指的尖部(为指头最上部),由指甲覆盖,背侧靠近伸肌腱止点部位,掌侧靠近指深屈肌腱止点处为界,包括:指腹、指甲、骨指甲等[1]。既往研究表明:手指含有相对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完成日常生活中的抓、捏、握等动作,而指端则为手指最珍贵的部分[2]。但是,该部分横行或斜形离断较为常见,且多数患者由于压砸伤引起,导致离断指体毛细血管破坏,指端血管纤维异常,难以试行移植[3]。同时,指尖离断多数伴有甲床不同平面缺损,处理不当将会影响指尖的外形与功能。常规方法修复是指尖离断伤修复患者中常用的干预方法,虽然能满足修复效果,但是修复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4]。研究表明:急诊采用V-Y推进皮瓣与甲床移植重建指尖长度与外形,能将离断指体的甲床回植于皮瓣背侧软组织,可获得良好的功能与外形效果,但是该方法在我国应用较少[5]。因此,本研究以指尖离断伤患者为对象,探讨V-Y推进皮瓣和甲床原位回植在修复指尖离断伤中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1月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指尖离断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6]《手外科》中指尖离断伤诊断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2)年龄<65岁,且均为完全性指尖离断;(3)受伤到手术时间均在8 h内,Allen分型为Ⅰ、Ⅱ或Ⅲ型。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认知功能异常或伴有其他并发疾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血栓性疾病或糖尿病;(3)伴有其他外伤,凝血功能异常或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4~62岁,平均(46.98±5.45)岁;致伤原因:重物压砸伤13例,切割伤10例,挤压伤2例;左侧8例,右侧17例;离断平面:甲根平面12例,甲中平面8例,甲床远1/3平面5例。观察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4~63岁,平均(47.11±5.51)岁;致伤原因:重物压砸伤11例,切割伤11例,挤压伤3例;左侧10例,右侧15例;离断平面:甲根平面10例,甲中平面9例,甲床远1/3平面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修复,均行吻合血管再植方法治疗,根据手术需要可选择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待麻醉生效后,常规消毒、铺巾。取仰卧位姿势,患肢外展。待上述操作完毕后,断指内带有一定大小的骨质时,可采用克氏针进行固定,找到可供吻合之血管,调整血管张力,断端血管进行适当的修剪后完成断端部位的冲洗;妥善吻合血管并通血,并采用7-0线缝合甲床与指甲。手术完毕后,常规给予抗炎、抗凝、抗痉挛治疗干预,指导患者适当的抬高患肢,换药时尽可能保持伤口部位干结,2周后拆线。
观察组:采用V-Y推进皮瓣和甲床原位回植修复。治疗前完善有关检查,评估患者身体状态,查看指尖离断部位并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根据手术需要可选择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姿势,保持患肢外展,待麻醉生效后常规消毒铺巾。(1)V-Y推进皮瓣。对于断指内无骨质存留患者,在指端缺损掌侧创缘的两侧作两个斜切口,且两个斜切口相交于远指横纹,从而形成基底部在截指平面的三角形皮瓣;切开皮肤并到达真皮下层(避免深及皮下组织),保证手指两侧神经血管束损伤;借助组织剪在“V”形皮瓣的深面,分离指骨掌侧,并锐性切断皮肤与骨膜间的纤维隔;钩住“V”形皮瓣远侧缘,并缓慢地向远处牵拉,覆盖指端缺损区,常规完成皮瓣远侧缘并与甲床、指甲残端进行缝合。缝合皮肤后,切口由“V”形变为“Y”形,对于断指内存留骨质者,常规剔除断指指腹部位残留的皮肤,最大限度保留指骨、甲床或指甲;借助电钻纵行从指端完成骨折块固定。参考断指内无骨质存留方式,完成V-Y皮瓣推进修复。(2)甲床原位回植。上述操作完毕后,对甲床原位回植。甲床及周围结构广泛挫裂伤患者,应严格遵循无创操作原则,借助7-0无创缝线进行缝合,尽可能减少甲床瘢痕;甲床及甲周组织修复后,将备用的原指甲精确地对合在甲沟复于甲床上,并完成对甲体的钻孔、引流,常规采用5-0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缝合,彼此相对结扎,采用固定敷料进行加压、包扎。手术完毕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指导患者抬高患肢,2 d后更换敷料并加压包扎,保证甲下无积血,2周后拆除固定,于甲指端假体缝线上将新生指甲向前推出旧指甲,术后2周评价患者效果,并进行6个月随访(随访方式以电话随访、门诊随访或上门随访相结合方式进行)。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指功能。两组治疗前、随访6个月后参考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离断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估,包括:运动(20分)、日常生活活动(20分)、感觉恢复(20分)、外观(20分)、血液循环(10分)、工作能力(10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手功能越佳[7]。(2)血管危象发生率、断指成活率。记录两组随访3、6个月血管危象的发生情况及断指成活情况。(3)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修复期间感染、水肿、感觉障碍、血管痉挛坏死、畸形愈合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及随访6个月后指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指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随访6个月后指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随访6个月后指功能中运动、日常生活活动、感觉恢复、外观、血液循环、工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及随访6个月后指功能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及随访6个月后指功能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运动 日常生活活动 感觉恢复 外观 血液循环 工作能力观察组(n=25) 治疗前 12.19±2.21 13.53±2.46 12.73±3.24 14.59±3.63 5.39±0.71 6.12±0.79随访6个月后 17.39±2.52* 17.43±2.17* 18.39±1.63* 17.84±2.16* 8.58±1.23* 8.69±1.31*对照组(n=25) 治疗前 12.17±2.18 13.50±2.44 12.70±3.21 14.56±3.62 5.36±0.68 6.09±0.75随访6个月后 14.69±2.26* 14.87±2.24* 15.39±2.59* 15.72±3.57* 6.74±0.94* 7.31±0.98*治疗前组间比较t值 1.415 0.896 1.121 0.793 0.426 0.812治疗前组间比较P值 0.537 0.712 0.663 0.512 0.681 0.932随访6个月后组间比较t值 12.185 9.681 10.535 7.551 11.217 13.491随访6个月后组间比较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随访3、6个月血管危象发生率、断指成活率比较
两组随访3个月血管危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3、6个月断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修复期间感染、水肿、感觉障碍、血管痉挛坏死、畸形愈合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4 典型病例
指尖离断伤患者治疗前后典型病例见图1。
图1 指尖离断伤患者治疗前后图片
3 讨论
调查报告显示,指尖离断患者对于重建手指长度与外形愿望较为强烈[8]。尽管指端复合组织离断损伤相对较小,但是以较小创伤获得满意的修复难度较大。指尖离断尤其是横形离断较为常见,传统修复方式以吻合血管再植手术为主,虽然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但是对于断指严重者,难以找到可供血供吻合的血管,导致离断失去的血供难以直接存活[9-10]。
近年来,V-Y推进皮瓣和甲床原位回植在指尖离断伤修复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11-12]。本研究中,两组随访6个月后指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随访6个月后指功能中运动、日常生活活动、感觉恢复、外观、血液循环、工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V-Y推进皮瓣和甲床原位回植能改善指尖离断伤修复患者指功能,利于患者恢复。V-Y推进皮瓣是在皮肤缺损的一侧或两侧形成三角形皮瓣,对皮瓣进行牵拉,并靠近创面一段,逐渐滑动并覆盖创面,在缝合后会形成Y形,避免骨外露,亦不会减少软组织[13-14]。同时,通过推进皮瓣手术操作简单、方便,能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患者修复后能维持患者指端良好外观及感觉,可最大限度维持手外形和感觉功能,且术后不会影响患者伤指关节功能[15-16]。本研究中,观察组随访6个月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6个月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V-Y推进皮瓣和甲床原位回植能提高指尖离断伤修复患者成活率,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同时,患者治疗后甲床原位回植,皮瓣带有神经分支,术后指端感觉接近正常,甲床回植于血运丰富的软组织上具有较高的成活率[17-18]。本研究中,两组修复期间感染、水肿、感觉障碍、血管痉挛坏死、畸形愈合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V-Y推进皮瓣和甲床原位回植用于指尖离断伤修复中安全性较高,能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依从性[19-20]。
综上所述,V-Y推进皮瓣和甲床原位回植用于指尖离断伤修复中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患者指功能和成功率,能降低血管危象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