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2-06-30杜艳征吕春婷
杜艳征, 吕春婷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急诊科, 河南 洛阳 471003)
百草枯是一种双吡啶类强毒型除草剂, 经呼吸道、 皮肤、消化道及腹腔均可吸收, 重度中毒者多因口服所致。 急性百草枯中毒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APP) 可累及全身多处器官,病死率极高。 研究[1-2]显示, 大部分APP 患者治疗后预后情况较差, 故找出可能影响APP 患者治疗预后不佳的因素并进行干预十分必要。 鉴于此, 本研究分析影响APP 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 例APP 患者的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 ①符合APP 诊断标准; ②口服百草枯, 且服毒至就诊时间<24 h; ③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 ①存在其他药物中毒; ②合并血液性、 传染性疾病; ③严重营养不良; ④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80例患者中男32 例, 女48 例; 年龄20 ~51 岁, 平均 (35.68 ±5.29) 岁; 职业: 工人39 例, 学生10 例, 农民31 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系统治疗, 包括洗胃, 口服250 mL 20%甘露醇 (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20191015, 规格: 250 mL ∶50 g)、 60 g 硫酸镁 (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20191204, 规格: 10 mL ∶2.5 g), 加速毒物排出; 静脉注射乌司他丁 (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20191104, 规格: 1 mL ∶5 万U), 将20 万U乌司他丁溶入50 mL 0.9%生理盐水中微量泵注, 2 次/d, 治疗3 d 后调整剂量为10 万U; 采用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HA130 血液灌流器进行血液灌流, 2 h/次, 每隔8 h进行1 次, 持续使用2 次; 在血液灌流治疗结束后予以血液净化治疗, 选用ACH 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器, 18AC 血滤器, 碳酸氢盐置换液, 置换量为3 L/h, 8 h/次, 1 次/d, 连续治疗3 d。
1.2.2 基线资料统计 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 包括性别 (男、女)、 年龄、 早期脏器功能损伤 (肝脏损伤、 肾脏损伤)、 中毒浓度 (取患者血液5 mL, 以3 000 r/min 进行离心处理, 离心半径为10 cm, 10 min 后分离血清, 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毒浓度)、 白细胞计数 (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白细胞计数)、血糖水平 [采用血糖仪 (泰安市艾瑞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型号: 罗氏卓越型) 检测空腹血糖水平]、 饮酒史 (是、 否)、 吸烟史 (是、 否) 等。 统计患者预后情况, 依据治疗30 d 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 检验; 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后情况80 例患者治疗30 d 内死亡48 例, 占60.00%;存活32 例, 占40.00%。
2.2 单因素分析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的性别、 年龄、 饮酒史、吸烟史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肝脏损伤、 肾脏损伤、 中毒浓度、 白细胞计数、 血糖水平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n (%), ±s]
表1 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n (%), ±s]
?
2.3 Logistic 回归分析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肝脏损伤、肾脏损伤、 中毒浓度高、 白细胞计数高、 血糖水平高是导致APP 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OR>1,P<0.05)。 见表2。
表2 APP 患者预后情况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目前, 临床针对APP 尚无特效药物, 近年来,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急救体系的成熟, APP 患者经治疗后短期存活率得到明显提升, 但因百草枯中毒后患者会出现进行性肺间质纤维化, 多数患者出院后病情反复甚至加重, 死亡率较高。因此, 为改善APP 患者预后, 提高患者生存率, 临床亟需找出导致APP 患者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 80 例患者治疗30 d 内死亡48 例, 占60.00%, 表明APP 死亡率较高。 同时, 本研究单因素和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肝脏损伤、 肾脏损伤、 中毒浓度高、 白细胞计数高、 血糖水平高是导致APP 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OR>1,P<0.05)。 分析原因如下: ①早期脏器功能损伤。 百草枯进入人体后15 ~20 h 可随血液循环流至全身各组织器官, 若肝、肾功能出现早期障碍, 可导致人体代谢异常, 内环境紊乱, 无法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同时患者在中毒后, 毒素会加重自身器官功能损伤, 导致器官衰竭, 二者形成恶性循环, 加重疾病程度, 导致患者预后较差[3-4]。 ②中毒浓度高。 百草枯毒性极强, 药物致死量较少, 进入人体后, 可迅速损伤心、 肾、 肺等多个器官组织, 而百草枯口服2 h 后即可达到浓度峰值, 中毒浓度高的患者病情会急剧恶化, 即使经过系统治疗死亡率仍较高[5]。 ③白细胞计数高: 患者服用百草枯后, 中性粒细胞在肺内被激活, 大量聚集, 可释放氧自由基及其他炎性介质, 导致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大量纤维蛋白及富含蛋白质的液体渗出至肺泡, 引起肺间质纤维化, 而白细胞在肺内聚集、 计数升高可加重肺损伤, 病情危重, 导致不良预后的发生[6]。 ④血糖水平高: 百草枯进入人体后, 可引发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肾上腺素水平迅速升高, 与此同时, 体内血糖水平发生应激性升高, 而高血糖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降低, 体内分解代谢能力加快, 内环境紊乱加重, 若患者合并高血糖可加速病情恶化, 导致治疗后预后不佳[7]。 因此, 针对APP 患者, 临床应即刻进行血毒检测, 了解患者既往病史,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合理用药, 以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 APP 患者的预后受早期脏器功能、 中毒浓度、白细胞计数、 血糖水平的影响, 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以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