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2022-06-30付剑刘成辉梁世行肖胜辉
付剑, 刘成辉, 梁世行, 肖胜辉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广东 佛山 528200)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局部血管异常扩张造成的瘤样突起,在疾病早期瘤体较小且未破裂, 患者多以半侧脸麻木、 头晕等为主要临床症状。 一旦动脉瘤破裂, 易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患者会骤然出现意识模糊等症状, 严重者甚至休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 需及时进行治疗[1-2]。 血管栓塞术作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式, 可通过穿刺手段使瘤囊内血流消失, 以消除动脉瘤破裂出血风险[3]。 然而传统单纯弹簧圈治疗具有创伤大、 复发率高等缺点, 随着栓塞材料与神经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 支架辅助栓塞成为临床研究重点。 现阶段, 临床常用的SolitareAB、 LIVS/LVISjr 支架等, 均能有效提高血管栓塞术的治疗效果, 但二者的安全性尚未可知。 本研究比较不同类型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选取2016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82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 (共82 个宽颈动脉瘤)。 纳入标准: 经头颅CT 检查确诊; 伴有视物模糊、头晕症状; 患者知情并同意。 排除标准: 存在严重颅内血肿者; 接受过单纯弹簧圈以外治疗者; 重要脏器功能不良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41 例)、 观察组 (41 例)。 对照组男24 例, 女17 例; 年龄34 ~68 岁, 平 均年龄 (53.64 ±2.16) 岁。 观察组男25 例, 女16 例; 年龄35 ~69 岁, 平均年龄 (53.71 ± 2.23) 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治疗方法①所有患者于术前3 ~5 d 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71021, 规格100 mg),100 mg/次, 1 次/d;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赛诺菲 (杭州) 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80029, 规格75 mg], 75 mg/次, 1次/d。 ②术前行全脑3D-DSA, 明确动脉瘤具体位置、 大小等情况, 全麻后, 静脉注射3 000 U 肝素 (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3020293, 规格2 mL ∶5 000 单位), 检测全血凝血时间, 保持基础期的2 ~3 倍, 1 h 后减少一半追加, 并以1 000 U 维持。 ③3D 显示最佳角度后, 行支架辅助栓塞, 穿刺右侧股动脉后放入导引导管, 将其送进载流动脉中。 支架选取标准: 瘤颈<2 mm 或>4 mm 应用支架, 支架长度>瘤颈5 mm。④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使用SolitareAB 支架、 LIVS/LVISjr 支架。 ⑤支架释放手段: 先、 后、 半释放技术, 以适宜规格弹簧圈尽可能将动脉瘤致密栓塞。 ⑥术后进行即刻造影, 予以血小板双抗治疗, 连续用药3 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以Raymond 分级评估术后即刻栓塞效果: Ⅰ级 (致密栓塞): 瘤囊内无对比剂充盈; Ⅱ级 (瘤颈残留): 对比剂显影; Ⅲ级 (部分栓塞): 仍有部分显影。 ②并发症: 记录急性血栓、 支架内狭窄、 动脉瘤出血发生率。 ③预后: 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ADL)[5]评估预后。 Rankin 量表总分5 分, 分数越高, 生活能力越差; ADL量表满分100 分, 分数与生活能力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行χ2检验, 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即刻栓塞效果观察组的即刻栓塞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术后即刻栓塞效果比较 (n)
2.2 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并发症比较 [n (%)]
2.3 预后术前, 两组的Rankin、 ADL 评分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3 个月, 观察组的Rankin 评分低于对照组, 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预后比较 (±s, 分)
表3 两组的预后比较 (±s, 分)
?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作为常见的脑血管病症, 主要是由于颅内动脉局部血管壁损伤造成异常膨出所致, 情绪紧张、 激动、 血压突然升高等均为该病的诱发因素。 颅内动脉瘤多呈进行性发展,若动脉瘤扩大发生破裂, 出血较为汹涌, 患者常在几分钟内陷入昏迷, 严重者甚至因脑干受损而迅速死亡, 严重威胁生命安全[6]。 目前, 临床多采用血管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可经瘤颈将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囊, 并将其充满, 促使瘤囊内血液消失, 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然而受材料、 血流动力学等因素的影响, 弹簧圈易膨出, 导致疾病复发, 影响治疗效果。
支架置入术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弹簧圈膨出, 还可发挥明显的血流导向功能, 在复杂动脉瘤等层面广泛应用。 SolitareAB支架与LIVS/LVISjr 为临床常见支架, 其中SolitareAB 支架一端完全开放, 具有闭、 开环设计优势, 在血管中可部分卷曲重叠, 且具有较好的贴壁性; 同时, 该支架的径向支撑力较高,可有效避免支架塌陷的发生, 达到致密封堵瘤颈的效果[7]; 然而该支架网眼较大, 金属覆盖率较低, 难以阻碍直径较小的弹簧圈逸出, 且会影响血管血流, 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即刻栓塞效果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Rankin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表明LIVS/LVISjr 支架辅助栓塞的效果较好, 可加快动脉瘤闭塞, 减少并发症, 利于患者预后。 LIVS/LVISjr 支架具有较小的网孔直径, 且金属覆盖率高, 可有效保护载瘤动脉, 在临床使用较小型号弹簧圈时, 不易发生弹簧圈脱出, 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 该支架具有较强的血流导向功能, 能够改善瘤颈处血流动力学, 为瘤颈处血管内皮提供 “脚手架”, 加快内皮化修复[8], 从而促进动脉瘤闭塞。
综上所述, 与SolitareAB 支架相比, LIVS/LVISjr 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效果更佳, 可使动脉瘤快速闭塞,减少并发症, 安全可靠, 利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