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近节指骨骨折的效果探讨
2022-06-30曹向增
曹向增
(北京首钢矿山医院 外一科, 河北 唐山 064404)
近节指骨骨折为外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通常会造成指近节形态产生移位, 出现功能受损, 影响手指关节的正常活动。 近节指骨骨折多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1]。 传统微型钢板以直形钢板较常见, 直形钢板具有稳定性高、 承载力强、与骨面贴合紧密等优势, 有助于关节早期活动和精准复位; 但直形钢板对国人指骨而言相对偏长, 固定后钢板远端多在伸肌腱止点处, 导致伸肌腱在术后关节锻炼时易反复受到钢板刺激, 引起肌腱粘连, 影响关节功能恢复。 矩形钢板较直形钢板短, 相关研究[2]表明, 矩形钢板固定治疗近节指骨中远段骨折效果确切, 对软组织激惹小, 有利于手指关节功能恢复。 基于此, 本研究进一步对比分析直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和矩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两种术式治疗近节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8 月我院收治的88例近节指骨骨折患者。 纳入标准: ①符合近节指骨骨折的诊断标准[3]; ②中、 远段骨折; ③符合内固定术适应证并接受该手术治疗。 排除标准: ①伴多发伤; ②患指重要神经、 血管、 肌腱损伤; ③骨折处严重污染。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44 例。 对照组中男23 例, 女21 例; 年龄23 ~51 岁, 平均年龄 (40.02 ± 7.13) 岁; 骨折部位: 中段17 例, 远段27 例; 骨折类型: 粉碎性7 例, 斜型13 例, 横型24 例。 研究组中男26 例, 女18 例; 年龄19 ~60 岁, 平均年龄 (41.71 ± 7.70) 岁; 骨折部位: 中段19 例, 远段25 例; 骨折类型: 粉碎性5 例, 斜型17 例, 横型22 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 年龄、 骨折部位、 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术治疗 (同一组医疗团队完成): ①麻醉选择臂丛神经阻滞; ②先在患指指背以弧形切口方式切开表皮、 分离筋膜、 割开肌腱, 随后将显露的骨折断端清理干净, 并予以复位和临时固定; ③C 臂机下确认复位固定良好后, 在指骨背侧放置微型钢板, 并用配套螺钉固定, 同时取出临时固定的克式针; ④对创面进行冲洗及止血, 完毕后修复伸肌腱, 最后缝合创口; ⑤术后1 天给予头孢美唑常规预防感染, 用法为2 g/次, 2 次/天, 术后3 天即开始术指屈伸练习。 对照组内固定的微型钢板为直形, 研究组内固定的微型钢板为矩形。 术后两组患者均随访2 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手术时间和骨折完全愈合率。 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术后2 个月, 采用X 线复查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 完全愈合判定标准: 有连续性骨痂、 骨折线模糊、 无压痛及叩痛。 ②术指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2 个月, 参照Dargan 功能评定法对患者术指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共分为优 (屈指:指端超过掌横纹; 伸指: 欠伸度为0)、 良 (屈指: 指端可到掌横纹; 伸指: 欠伸度≤15)、 可 (屈指: 指端在掌横纹之上但不超过2 cm; 伸指: 欠伸度为16 ~45)、 差 (屈指: 指端在掌横纹之上且超过2 cm, 伸指: 欠伸度>45) 4 个等级。 优良率= (优例数+良例数) /总例数× 100%。 ③并发症。 统计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伸肌腱断裂、 成角畸形、 肌腱粘连、 骨折复位丢失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及骨折完全愈合率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骨折完全愈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骨折完全愈合率比较 [±s, n (%)]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骨折完全愈合率比较 [±s, n (%)]
?
2.2 术指功能恢复情况术后, 研究组的术指功能优良率为68.1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45%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术指功能比较 [n (%)]
2.3 并发症随访期间,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伸肌腱断裂、 成角畸形、 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 其中研究组患者中出现2 例(4.55%) 肌腱粘连, 对照组患者中出现9 例 (20.45%) 肌腱粘连。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5.091,P= 0.024)。
3 讨论
近节指骨骨折以解剖复位、 牢固固定、 早期关节活动为治疗原则。 当前, 采用直形微型钢板进行内固定是临床治疗近节指骨骨折的常见治疗方式。 由于近节指骨骨皮质较薄, 周围肌腱构成复杂, 两端固定螺钉至少需两枚, 而直形钢板的单排孔设计使螺钉固定有效空间并不充足, 相对较长的长度也使固定时切开肌腱的长度较大, 易导致肌腱压迫、 成角畸形, 影响术后功能锻炼。 矩形钢板的双排孔设计和相对较短的长度, 使得钢板更具塑形性, 能有效规避直形钢板的不足[2], 更利于近节指骨骨折患者的恢复。
本研究中, 对照组采用直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研究组采用矩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骨折完全愈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赵军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明采用矩形微型钢板进行近节指骨骨折内固定, 在缩短手术时间及提高骨折完全愈合率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分析原因如下, 骨折愈合的关键在于所采用的方法能够保证断骨的刚度及强度, 使其以最佳模式再生。 研究[5]表明, 微型钢板固定在指骨背侧时, 其抗剪切、 抗旋转、抗压缩等的能力最强, 故在骨折的近节指骨背侧用微型钢板进行内固定, 既能维持轴向压力以保证骨折愈合所需强度, 又能维持生物应力以帮助骨痂生长, 因此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均良好。 同时,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骨折类型无显著差异, 且均采用了同一术式, 由同一组医疗团队完成, 故而手术时间差异不明显。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术后研究组的术指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表明采用矩形微型钢板进行近节指骨骨折内固定, 可有效促进术指功能恢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分析原因可能与矩形钢板的长度与设计有关, 矩形钢板较直形钢板更短, 这样能使肌腱张力降低, 骨膜剥离范围和肌腱切开长度减少, 从而有效预防或减少肌腱刺激, 利于指关节功能锻炼; 同时, 这种长度使得伸肌腱在指骨两端有一定的滑动距离, 故而能显著减少肌腱粘连的发生, 促进指关节功能恢复[6]。 此外, 矩形钢板的双排多孔设计, 使固定形成多角度双平面的力学结构特性, 能避免骨折成角畸形或复位丢失, 同样有利于早期关节运动, 加快术指功能康复。
综上所述, 与直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相比, 矩形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近节指骨骨折患者可更有效促进手指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但在缩短手术时间及促进骨折完全愈合方面并无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