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2-06-30闫秀菊
闫秀菊
阅读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其核心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学生们从掌握简单的理解、分析、逻辑思维能力开始,逐步拓展到的空间想象、抽象、归纳、演绎等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多层次训练,拓宽孩子思维能力的延展性和弹性,让孩子有独立的思考、判断分析和解决能力。数学阅读可以通过學生对阅读材料的加工、筛选、整理,经过内化建构成数学方法,是一种进行数学思维建构的有效形式。然而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并不能很好地将阅读与数学相结合。因此,学会阅读必须从小学开始培养。
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意义。
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教育应重视数学阅读培养显得非常的重要。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的需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我发现有很多孩子在平时的预习中常常忽视了对数学资料的阅读。很多时候孩子在读题时只读一半,就动笔,一动笔就错。这也与他们平时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有关系,所以加强数学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能,学生才能更主动去阅读,从而可以让学生克服掉读不懂题,审题不仔细,看到文字多的,拐弯多的或者陷阱多的题目就畏难的思想。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阅读能力?
(1)、数学阅读的过程往往是手脑并用,读画结合的过程。如:行程问题,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在解答时引导学生养成边读题边画线段图,形象直观地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便于理清思路,突破难点,化难为易。再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可通过画图更清晰的看到它们的长、宽、高,从而能准确的求它们的表面积。在解决几何图形问题时都可以用读画结合的方法,形象直观的解决问题,发展思维。还有的题目需要边读题边画表格把信息罗列出来,寻找突破点,使问题迎刃而解。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有本质的不同,就是阅读材料中会有很多的数学专用语言、符合、图表。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时提倡学生边读边思,边勾边画,做好批注,这样多种感官参与,抓住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把文字、符号、图形等多种语言相互转化,运用批注、计算、画图、推理、分析等方法,处理有效的数学信息。
(2)要善于推敲数学语言中关键词句。
有的数学语言中每一个关键字和词都有确切的意义,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总之,重视小学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众所周知,未来社会高度发展,这决定了未来人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