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班本课程研究,促进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发展

2022-06-30杨菲

山西教育·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班本芋头探究

杨菲

班本课程是以班级为单位,教师与幼儿共同开发的、富有班级特色的课程,在班本课程研究过程中,教师要以幼儿为学习主体,引导幼儿对班本内容进一步探索学习、自主认识、自我探究,逐步实现认知与技能的增长,有效提高自身素养。

幼儿的学习主要是依靠与周围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基本的玩具和多样化材料以及具有生命气息的环境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中班幼儿他们的有意注意开始发展,他们好奇心强,对于身边有生命气息的动植物会保持高度关注。大自然中有许多动植物具有生命气息,教师选择认识“芋头”,开始班本课程的探究。

在班本课程的研究中,具体研究什么,教师要紧紧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制定计划。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日常活动中,仔细观察,看看幼儿对什么事物感兴趣,紧紧抓住幼儿特别感兴趣的点,创设条件,引导幼儿有序观察与记录,进行自我探索与学习。

例如,在开展“认识芋头”班本课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对午餐食物“芋头汤”中的芋头感兴趣,餐后幼儿相互讨论“我吃过拔丝芋头”“芋头烧肉很好吃”“芋头很糯的”。这时,琪琪说:“不对,我吃到的芋头不好吃!硬硬的!”幼儿的激烈讨论引起了教师的注意,教师创设“芋头”环境,在植物角养殖芋头,让幼儿近距离观察芋头,与芋头共成长。

因此,对于班本课程的研究内容,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兴趣与爱好,创设适宜的探究环境,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观察、记录、思考、交流,不断增长知识经验,转变自身认知。

教师要因地制宜、想方设法满足幼儿探索“芋头”的需要,教师可以合理规划自然区角的空间,丰富室外游戏环境,让自然角的“芋头”等植物,成为幼儿乐学的载体。

1.合理猜想——在探讨中了解芋头生长环境

确定班本课程研究主题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对芋头的生长环境做合理猜想。

例如,有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芋头有一定的了解,班上的云云说:“芋头喜欢水,可以长在水稻田埂上,我奶奶家的芋头就是这样长的。”妮妮说:“芋头需要泥土,我爷爷家的芋头就是长在田野里的。”幼儿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对芋头的生长环境产生了一定认识。

2.调查表——在探寻中寻找问题答案

教师通过合理设计调查表,引导幼儿带着问题探寻答案。

例如,教师设计了“认识芋头调查表”,从“芋头的生长环境的认知,芋头开不开花,芋头怎么吃,你喜欢吃芋头吗,芋头枝叶有什么作用,你养殖过芋头吗”等几方面抛出问题,请幼儿的爸爸妈妈根据实际情况完成调查。通过填写调查表,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答案,有助于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

3.绘画日记——在观察中记录光照实验成果

引导幼儿观察芋头的生长过程,通过绘画日记,记录在不同光照下芋头的自然生长状态。

例如,植物角有很多的芋头,一半种在屋檐下,一半种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幼儿惊奇地发现了芋头的变化,他们用“绘画日记”的方式记录了两组芋头的生长状态。幼儿在绘画日记中表示,阴凉处的芋头叶子小、茎又细又长,都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而暴露在阳光下的芋头叶片颜色较深,茎更粗壮。

4.学习测量——在比较中学会科研方法

幼儿在观察中发现芋头的长势有好有差,他们用测量的方法记录了芋头的生长。

例如,用皮尺测量芋头茎的长度,并记录在记录表上。当幼儿发现芋头长出花苞时,幼儿们兴奋极了,他们盼望花朵快快长大,一周一次测量变成了一周三次测量,具体记录了芋头花苞的生长。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知道了芋头的许多知识,也在一次次测量中,掌握了尺子、皮尺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科学探究技能得到提升。

幼儿在与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把资源转化为幼儿的经验,避免资源贫乏单一,避免资源浪费。教师要围绕班本课程内容,给幼儿创设有利于发现的环境。比如,开展种植活动、科学探索、美工绘画、数学操作等活动,给幼儿带来丰富多彩的体验。

1.班本课程与课程游戏相结合,让幼儿做发展的主人

在班本课程研究中,教师要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支持者,让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例如,在“芋头收获”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一起挖芋头、洗芋头,近距离与芋头接触,他们围着芋头,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加深对芋头的认识。

将芋头投放进游戏区,让幼儿主动与芋头互动,增长见识,提高认知水平。例如:将芋头投放进益智区后,幼儿可以对芋头进行大小分类,进行计数游戏,进行大小排列练习;将芋头投放进美术区角,幼儿可以对芋头进行创意想象以及对芋头实物造型的艺术创作,幼儿将芋头结合其他辅助材料变成小熊,变成芋头娃娃,千姿百态的艺术造型赋予了芋头第二次生命;将芋頭投放进科学游戏区,幼儿结合放大镜、切刀等对芋头进行科学研究,感知芋头的粘液变化;将芋头投放进生活体验区,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煮芋头、品尝芋头;将芋头投放进生活体验区角,幼儿在厨师叔叔的指导下,学习做芋头汤、芋头饼。对芋头的探索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催化剂。

2.开展以芋头为主题的集体活动,有效提升幼儿认知水平

集体活动能让幼儿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进行身心愉悦的活动。例如,教师抓住班本课程芋头这一主题,教师组织了音乐活动《芋头歌》,幼儿不仅能认真地跟着旋律学唱歌曲,还能根据音乐旋律进行仿编活动,激发了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在“芋头印画”的集体活动过程中,幼儿尝试用芋头茎、芋头切片沾上颜料作画,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绘画认知,有效提高了幼儿的美术创作技能,同时开展体育游戏“运芋头”,锻炼了幼儿走跑跳的能力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3.开展班本课程主题展示,记录幼儿的点滴成长

兴趣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动力,班本课程的研究能培养幼儿对芋头探索的兴趣,教师要重视幼儿在班本课程探究中的点滴成长,可以是调查表、记录表,可以是文字观察记录或者图片、视频记录。教师开展班本课程主题展示,将幼儿的探索过程依次展示,不仅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素养,更能让幼儿对班本课程有一个完整的认知,让幼儿在展示板上看到自己的身影,增强自信心,提升自豪感,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能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

班本课程是园本课程的一部分,教师要围绕幼儿的兴趣展开系列活动,让幼儿在提高认知水平的同时提升动手动脑的能力。班本课程是幼儿的一种实践性学习,幼儿亲手种下芋头,观察芋头发芽长大、长高,幼儿给芋头除草、浇水、施肥,一起收获成果,提高了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教师在班本课程研究中,要及时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并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师围绕班本课程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本班实际情况设置,让幼儿“跳一跳,够得着”,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身心得到发展。

总之,在班本课程建设中,教师要从幼儿兴趣点、已有经验、幼儿年龄以及班级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实施课程研究。同时,教师要发动多方面的力量,积极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适当的材料,从而保持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幼儿操作、学习、创造的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角斜镇中心幼儿园)(责任编辑来静)

猜你喜欢

班本芋头探究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香糯芋头花样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胃有恙者最好常把芋头吃
秋食芋头正当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