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视角下初中体育的创新模式构建
2022-06-30李昌宏
李昌宏
体育学科在初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所在,在阳光体育推行的视角下,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本文针对阳光体育的内涵予以解读,反思目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阳光体育理念。
阳光体育,是指让学生在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是让学生走出教室,每天都拿出一定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推行阳光体育理念,要使85%以上的学校、85%以上的学生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至少要掌握两项体育技能的标准,并且能形成自主锻炼的好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阳光体育对于初中生的成长发展来讲,具有积极的作用,是提高初中生身体素质的关键理念。同时,针对初中体育课程来讲,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需要有效落实这一理念,教师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和锻炼习惯,全面促进初中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阳光体育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下反思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就会发现初中体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阳光体育的理念相悖。
1.学生锻炼不足。阳光体育的核心是要让学生实际参与锻炼。然而,从目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来讲,学生存在锻炼不足的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一般流程就是课前热身、理论讲解和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自由活动。在这几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练习占据了主体位置,时间较多,学生主要是进行模仿练习,锻炼效果不理想。而在自由活动环节,一些学生也没有参与锻炼,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学生的锻炼机会,导致其出现锻炼不足的问题,这就不符合阳光体育的基本要求。
2.缺乏针对性。阳光体育要求学生至少要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至少在两个体育项目上有效学习。在实际教学中,不同学生的兴趣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的学生喜欢篮球和足球,有的喜欢篮球和乒乓球,有的喜欢足球和羽毛球。一个班级的学生兴趣存在差异,如果对全班学生采取统一化教学,那必然导致部分學生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体育项目,而喜欢的体育项目又没有多少学习的机会,这就会影响学生体育技能水平的提升和发展。这样的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没有让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保持一致,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发展进步。
3.未形成锻炼习惯。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是阳光体育的一个根本要求。只有形成锻炼习惯,学生才能在没有外部因素导向的情况下,自主开展体育锻炼,这才是初中体育教学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尚未形成锻炼习惯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很多学生都没有养成固定的锻炼习惯,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存在抗拒情绪,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教师需要对这些问题形成认识,并且在教育教学中予以针对性改进。
4.课外拓展不足。阳光体育要求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要达成这一目标,单纯依靠体育课是不现实的。首先,体育课并非每天都有;其次,一节体育课也没有一个小时,就算全部拿来锻炼,也达不到阳光体育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外组织体育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体育锻炼空间,让体育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对学生实现有效的锻炼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初中体育教学的课外拓展存在不足,学生在体育课外的锻炼机会不足、空间有限,再加上部分学生缺乏锻炼意识、不喜欢体育锻炼,这样要达到每天一小时的锻炼目标,就非常困难了。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初中体育教师要形成认识,把握阳光体育的核心内涵,通过有效手段对体育教学展开创新,使其可以契合阳光体育的内涵,让体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1.运用翻转课堂,强化学生自主锻炼。在以往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是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锻炼存在不足。因此,基于翻转课堂的思想,教师可将其运用于初中体育课堂之中,把学生的练习作为主体,也就是在课堂上先展示相关的体育技巧视频,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再参与锻炼实践,教师则从旁观察每个学生的具体练习情况,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在锻炼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逐一进行纠正,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规范自身的技术动作。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可以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锻炼机会。针对自由活动环节,教师也需要对其实现翻转、实现创新,如教师可主导创设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实现锻炼。通过课堂翻转,能构建起初中体育教学的全新模式,让阳光体育理念在初中体育课程中得到有效落实。
2.注重个性化培养,构建差异性体育课程内容。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方面,由于学生本身存在兴趣差异,因此“大锅饭”式的体育内容并不适合当前的教育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构建个性化的体育课程内容,让学生的兴趣得到体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在具体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兴趣小组的形式,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兴趣的区别,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内容。如,喜欢篮球的学生,教师就可在课堂上对其展开篮球教学;喜欢足球的学生,教师就可对其进行足球技巧的教学。通过划分兴趣小组,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分别对不同小组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提高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技能。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鼓励学生至少参加两个兴趣小组,这样才符合阳光体育培养学生两项体育技能的基本要求。
3.激发学生兴趣,促进锻炼习惯养成。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这是阳光体育的基本目标。习惯的养成与兴趣高低有直接的联系。如果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那么就很难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所以,教师需要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着手,让学生爱上体育锻炼。在具体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一些趣味化的方法,如游戏化教学,将体育和游戏结合起来,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又如,采用情境化教学的形式,以学生喜欢的电影、电视或卡通动画为基础,创设对应的体育情境,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中展开体育锻炼,这样就能让学生逐渐转变态度,爱上体育锻炼,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4.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全面展开体育锻炼。为了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初中体育教学需要向课外拓展,教师可将课外的一些时间和空间利用起来,创设体育活动,指导学生全面进行锻炼。首先,利用大课间展开体育锻炼。大课间的时间较长,传统课间时间是以广播体操为主,现阶段,教师可针对大课间灵活创设体育锻炼活动,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段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体育兴趣社团,以社团形式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得到锻炼机会。
总之,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阳光体育的内涵本质,反思教学活动的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创新体育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模式实现优化,同时要向课外拓展,让阳光体育的理念在初中体育课程中全面渗透。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初级中学)(责任编辑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