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22-06-29顾丽琴吴奕珉

全科护理 2022年18期
关键词:病耻感病耻双相

张 蓉,顾丽琴,吴奕珉

双相情感障碍病是一种精神疾病,病人同时伴有抑郁、躁狂发作症状,导致病人情感异常,具有周期性,经治疗可有效缓解疾病进展[1-2]。但因疾病影响,病人存在一定认知障碍,对其正常生活、学习存在较大影响,甚至引起其他心理疾病[3-4]。病耻感是一种心理应激反应,主要因病人患病所产生的内心耻感体验[5]。而双相情感障碍作为一种精神疾病,社会人群会对病人产生偏见,导致病人遭受更多的歧视,进而加重病人心理应激反应,引起病人病耻感,导致病人康复期状态不佳甚至病情加重。因此,为确保病人康复期进展顺利,对双相精神障碍病人病耻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75例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6];病人处于康复期状态;病人家属均知情本项研究,且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精神性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合并恶性肿瘤疾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调查研究;存在自杀、暴力倾向;既往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史。75例病人中男48例,女27例;年龄22~69(44.21±5.96)岁;病程1~4(2.36±0.78)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或中专21例,专科及以上36例。

1.2 调查工具

1.2.1 基线资料调查问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60岁,≥60岁)、性别(男、女)、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专科及以上)、婚姻状况(已婚、未婚/离异/丧偶)、家庭月收入(≤5 000元、>5 000元)。②Herth希望量表[7]:对病人希望水平进行评估,量表包括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采取的积极行动3个维度,共12项条目,采用1~4分评分法,总分范围为12~48分,分为低水平(12~23分)、中等水平(24~35分)、高水平(36~48分)。③自我和谐量表[8]:对病人自我和谐状态进行评估,量表包括自我的灵活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共35个条目,采用1~5分评分法,总分范围35~175分,分值越高表明病人自我和谐程度越低,其中<75分为高等程度,75~102分为一般程度,>102分为低等程度。④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9]:对病人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评估,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总分66分,其中SSRS评分≤22分为较差,22分44分为良好。

1.2.2 Link贬低-歧视量表[10]评估全部病人病耻感,量表包括感知的贬低(7项条目)、感知的歧视(5项条目)2个维度,共12个条目,采用1~4分评分法,总分12~48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病耻感越重。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70。

2 结果

2.1 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75例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评分为(30.25±5.84)分,处于一般水平。

2.2 影响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已婚、希望水平为中等-高水平、自我和谐为高等、社会支持一般-良好的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评分低于未婚/离异/丧偶、希望水平为低水平、自我和谐为低等-一般、社会支持较差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分

2.3 各主要变量对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影响的线性回归分析 将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情况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自变量并赋值。见表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为未婚/离异/丧偶、希望水平为低水平、自我和谐为低等-一般、社会支持较差是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

表3 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心理应激等因素有关,随着脑生物学深入研究,该病经治疗可有效控制,甚至康复,帮助病人尽快回归正常生活[11-12]。但受社会公众的偏见影响,病人身心压力较大,部分病人可出现较严重的病耻感,导致其无法积极配合后续治疗,进而影响康复进程[13-14]。因此,为促进病人康复,探寻影响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的相关因素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75例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评分为(30.25±5.84)分,提示病人病耻感一般;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为未婚/离异/丧偶、希望水平为低水平、自我和谐为低等-一般、社会支持较差是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如下。希望水平:希望水平可决定病人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希望水平低的病人,对生活缺乏信心,无法与人保持良好的亲密关系,在应对疾病方面更趋向于消极,治疗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病情反复,病耻感更重[15-16]。婚姻状况:离异、丧偶的病人因失去对情感的寄托,导致其内心烦闷无法诉说,可获得的家庭支持较少,缺乏家庭的温暖与支持,导致其病耻感较重;而未婚的病人对外界的关注更加敏感,时刻担心社会公众对自身疾病的歧视,心理负担更重,病耻感更重[17]。自我和谐:自我和谐是一种心理现象,主要指个体自我概念中无自我冲突的情况,病人理想中的自己与真实的自己并无冲突,可达到自我和谐状态,进而使病人直面自身疾病、身体状况,调整自身心理状况,病耻感较低[18-19]。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度低的病人可获取疾病相关知识的途径较少,导致病人缺乏对疾病正确的认知,且病人无法获取尽快康复的相关信息,康复进程较慢,病耻感加重[20]。另一方面,病人社会支持度低,缺少社会的温暖,担心自身会受到社会歧视,导致心理负担较重,进而加重病耻感[21]。

针对上述因素,建议临床对病人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尤其是丧偶、独居病人,关注其心理健康;鼓励家属予以病人精神支持,给予关怀,帮助病人树立康复信心,为病人开通多种信息渠道,提高其康复治疗积极性,使其正面应对疾病、治疗,达成自我和谐状态。

综上所述,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一般,可能受婚姻状况、希望水平、自我和谐、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临床可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猜你喜欢

病耻感病耻双相
乳腺癌患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素养与病耻感的相关性分析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Y2O3–CeO2双相弥散强化对Mo合金晶粒度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