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2020-08-20孟昭群
孟昭群
邓老伯患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多年了,他每次在公共场合咳嗽或吐痰时,总觉得周围的人在投来异样的目光。因此,他现在很少出门,总是说“出门讨人嫌”。家人看到这种害怕出门的情况日趋严重后,便带他去就医。医生诊查后说邓老伯这种表现是因为有病耻感,是抑郁的一种表现。
病耻感会降低患者的“医从性”
所谓“病耻感”,就是因有病而感到羞耻。医学上所称的“病耻感”原本是指精神疾病患者所表现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是一种心理应激反应。实际上,病耻感不仅存在于精神疾病领域,而是很多疾病患者都有的心理反应,如患有抑郁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等疾病的患者。
病耻感可贯穿于从疾病发现到治疗结束的全过程,會使患者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伤害。病耻感会让患者的“医从性”(就医的愿望和配合程度)降低。患者往往从心理上否认这个疾病,有隐瞒病情、不愿接受治疗、偷偷藏药等行为。简而言之,病耻感会影响疾病的正规治疗,危害患者健康及寿命。
病耻感产生的原因
生病后,人的心理会受到传统观念、各种压力的影响,一些不良心理因素会导致病耻感。导致病耻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因素。
1.主观上认为生病是老天的一种惩罚。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果报应的观点在人们的思维认知里已经根深蒂固,所以许多人就认为生病是老天的报应,是一种惩罚。坏人就应该生病,好人就会健康长寿。实际上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永恒规律,这和人品、作为毫不相干。一些患者把生病和报应联系在一起,不仅要承受疾病对身体的折磨,而且还要应对心理上的拷问和压力以及病耻感的煎熬。
2.客观上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有的患者久病不愈,过多的医药费使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的生活使患者觉得低人一等,从而产生了病耻感。
另外,患病期间亲朋好友的慰问和帮助,易使患者产生不好意思、自责、羞耻的心理。同时还可能要面对别人投来的可怜、同情、惋惜等虽然善意却可能伤害到患者自尊心的目光和谈论,因此加重患者的精神压力,从而产生病耻感。
如何克服病耻感
1.患者应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疾病。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生病是正常的现象,不是错误,不是丢人的事,更与“老天报应”无关。科学应对疾病的态度应当是“不恐病,不轻病,早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听信小道消息。另外,有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即便需终生服药,患者同样可以过上有质量的生活。况且许多老年人都患有慢性病,因此大可不必有病耻感。
2.要谨遵医嘱积极治疗。不要听信一些广告宣传、偏方土方等,盲目治疗往往会花费大量钱财,病情还会越来越重,还会进一步加重病耻感。要正确对待养生保健信息,不可顿顿吃野菜、过度锻炼、有病不求医等,否则会拖垮身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有了病应该端正思想,接纳疾病,积极治疗,不必因此自卑、自责、将患病与耻辱连接在一起。
3.要和病友互相鼓励。患有病耻感的人总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周围投来的都是歧视的目光。因此,广泛结交病友是摆脱病耻感的好方法,因为与自己患有相同或相似疾病的人在一起有相同的语言,可以敞开心扉毫无顾忌地谈论病情状况、治疗经验、内心感受等。病友能够彼此相互理解、安慰和鼓励,久之可以逐渐地降低自卑心理,摆脱病耻感,同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