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国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2-06-29魏振港龙文燕卢丽琴王晓华

全科护理 2022年18期
关键词:发文图谱视网膜

魏振港,龙文燕,卢丽琴,邵 星,王晓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 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1]。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机制复杂,目前未完全阐明,病人早期基本无任何临床症状,发现时常提示已进入中晚期,预后不良[2-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处于较高水平。国外相关研究报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全球患病率为34.6%,发达国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接近40.3%[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仅导致视力损害,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给病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近期的研究显示[5],与不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病人相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近几十年来,国际上已经发表了许多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学、代谢组织学、影像学、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等的文献综述,但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与总结的研究较少[6]。CiteSpace软件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团队开发的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已发表文献的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能以动态图谱的形式呈现,反映某领域的研究导向[7]。因此,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数据库,利用CiteSpace V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旨在了解国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护理研究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为国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的护理工作及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检索来源数据库,检索时间段为2000年1月1日—2022年1月20日。选择高级检索,检索主题词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AND “护理”,检索范围为全部中文期刊文献。研究者通过对文章题目、摘要或正文进行筛选排除了会议摘要、征稿、新闻以及不符合主题和内容无关的文献后并进行查重,最终共纳入854篇文献。

1.2 研究方法 将纳入的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以download_txt格式命名保存到input文件夹中,用CiteSpace软件自带的转换器进行转换,将output转换出的download_txt_converted保存到data文件夹中,利用 CiteSpace 5.8.R1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和分析。通过CiteSpace软件,可以在一幅可视化图谱上展现一个知识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前沿、演化历程、发展趋势和最新动向[8]。对纳入的854篇文献依次进行年发文量、作者、来源、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突现和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发文量分析 经筛选、整理、去重及阅读全文后在中国知网(CNKI)最终纳入854篇相关文献,通过分析2000年—2022年国内有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研究相关文献的时间分布,发现国内护理领域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论文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文献发表趋势显示,总体可分为3个阶段:2001年—2006年为第一阶段,2001年的发文量为4篇,到2006年达到19篇,这一阶段呈缓慢增长的状态;2007年—2016年为第二阶段,但该阶段年发文量相比第一阶段明显较多,但涨幅程度依然呈缓慢状态;2016年—2021年为第三阶段,其中2016年—2019年年发文量呈指数增长,上涨幅度明显增大,2019年发文量最高,达到112篇。详见图1。

图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研究发文趋势图

2.2 期刊分布 2000年—2022年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相关研究期刊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详见表1。排名前10位期刊中有7类期刊属于护理类期刊,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种,为《护理研究》,统计源核心期刊3种。护理类期刊共发表152篇相关研究论文,占总文献数量的17.8%;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糖尿病新世界》(55篇),占纳入文献总数的6.4%。

表1 2000年—2022年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相关研究载文量前10位的期刊分布

2.3 发文作者分析 以作者(Author)为网络节点,在Citespace 5.8.R1主页面中选择分析Auther,将剪切方式(pruning)设置为Pathfinder及Pruning sliced networks。分析结果得到516个网络节点,293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2 2的图谱,见图2。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的研究领域中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作者有4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张亚萍(发文量16篇),刘洋5篇,其次是刘鲁霞和周美英,均为4篇。连线代表作者之间合作关系,从图谱中可以看出,该领域研究并未形成广泛的大范围核心作者群,仅存在一些散在的作者合作关系。

图2 发文作者可视化图谱

2.4 关键词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知识网络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描述文章核心内容的代表性词汇,出现的频次越高,研究热度越高,高频关键词可反映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运用CiteSpace 5.8.R1绘制关键词共现知识网络图谱,以“keyword”为网络节点,按照年份进行分区,时间跨度为2000年—2022年,形成330个节点、640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1 8的关键词可视图谱,见图3。关键词中心度反映其在整个关键词共现网络中的重复性,节点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多少,节点越大说明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9]。去除其中检索的关键词,以近义词条出现的合并为同一关键词,绘制整理成词频表,见表2。

图3 国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网络图谱

表2 2000年—2022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研究频次≥15关键词共现统计

2.4.2 关键词突现知识网络图谱分析 相对于传统的高频主题词分析,突现主题术语更适合探测学科发展的新兴趋势和研究热点[10]。关键词突现强度越大说明基于该关键词开展的相关研究的前沿趋势和发展越明显。在CiteSpace中选择节点关键词,时间分区选择1,阈值选择Top 50,选择“Burstness”运行软件,得到2000年—2022年内10个频次较高的关键词突现图谱,见图4。在这些关键词中,“生活质量”在2017年突现爆发,突现时间长且强度达到13.24,这与已发表论文数在该阶段显著增加保持一致。生活质量、视功能、遵医行为、血糖水平为现阶段热点词汇,目前仍在发生突变(强度为13.24,5.01,3.50,4.01)。

图4 国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研究关键词突现知识网络图谱

2.4.3 关键词聚类分析 聚类是将数据分类到不同的类或簇的过程,同一个簇中的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中以关键词(keyword)为网络节点,时间跨度为2000年—2022年,时间分区设置为1年,ToP=50,选择剪枝(pruning)中的最小生成树算法(minimum spanning tree)进行聚类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见图5。分析该聚类图谱,共形成 8个聚类,330个节点,755条连线,中心度D=0.013 9。8个聚类分别为:#0生活质量、#1护理、#2糖尿病、#3心理护理、#4围手术期、#5健康教育、#6手术、#7依从性。为更好展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研究领域发展情况,通过聚类标签以及关键词知识网络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生活质量(#0、#5)、护理干预(#1、#3、#4、#6)、依从性(#7)。

图5 关键词聚类图谱

3 讨论

3.1 发文量、作者、期刊分析 2000年—2022年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研究的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病率急剧攀升,作为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与重视,对其护理相关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图谱中作者之间连线较少,说明发文作者之间合作交流少,仅形成了以刘洋为中心的核心作者群,今后研究者应推动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发文量前10位的期刊中护理类刊物占据多数,1类属于中文核心期刊,3类属于统计源核心期刊,可见国内护理领域对该疾病比较重视,但仍需注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的深度与质量。

3.2 研究热点分析

3.2.1 生活质量 糖尿病被认为是当前21世纪世界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根据全球研究的最新数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估计,预计到2045年,全球18~99岁的糖尿病病人将达到6.93亿例[11-1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于一种进行性疾病,其发病率常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13],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病人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严重者可引起双目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的视力障碍及其对生活不同维度的影响可能导致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并且执行基本日常任务的能力会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而降低[14-15]。国外一项横断面调查研究,通过使用一种视觉功能问卷(NEI-VFQ-25),随访18年以上病史的8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发现性别、糖尿病类型、糖尿病失代偿期、高血压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是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健康和视力相关生活质量的显著因素[15]。但是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解释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纳入更多样本量探讨其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从而制定早期干预措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3.2.2 护理干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检测和治疗对于疾病的预后非常重要,因为它作为一种进行性疾病,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眼底图像中存在的病变的数量和特征[1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识别为医生提供了在早期阶段更准确地治疗和治愈该医疗问题的机会,疾病得不到诊断的时间越长,后果就越严重,并对视力造成不可逆性损害。因此早期积极进行防治,可明显改善病人预后,促进病人病情的康复。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显示,在没有医疗诊断帮助的情况下,通过评价人工智能(AI)系统检测轻度以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tmDR)和可威胁视力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vtDR)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证明该AI系统可充分协助非眼保健医务人员对糖尿病病人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和检测,为疾病早期防治提供了临床指导[16]。有研究通过制定强化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病人遵医用药、合理饮食、遵守计划、血糖监测 4 个方面的遵医行为率,最后证明强化护理干预对围术期病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17]。有研究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5,18-19]。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进行有效和适当的心理干预,通过不同心理疗法缓解视网膜病变病人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改善病人负面情绪和提高其生活质量[20]。

3.2.3 依从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的遵医行为对于临床治疗效果和疾病的预后均具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在用药、饮食、血糖监测等方面,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为后期病人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疾病的康复提供保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期的致盲风险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及时转诊所需的医疗场所或专科医院治疗以及严格的血糖控制来规避[21]。杜蓉冰等[22]将多学科糖尿病照护团队协同延续护理模式运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发现该模式可帮助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可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Wentzel等[23]研究者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其依从性受多种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影响,其中害怕失明是与依从性相关的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因此,严格遵守医疗方案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后期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

4 小结

随着糖尿病病人数量的逐年增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我国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领域的研究也在快速发展,但相关研究问题与内容趋于同质化,今后研究者应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关系,深入相关问题的研究。同时,护理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研究者应探讨多样化的护理干预方案以及不同护理模式,早期识别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潜在影响因素,在照料病人过程中督促其遵循医疗方案,以提高病人依从性,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本研究后期应进一步扩大检索范围,结合Web of Science、PubMed等外文数据库,比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差别,为国内该领域研究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猜你喜欢

发文图谱视网膜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如何防治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2型糖尿病脑灌注及糖尿病视网膜氧张量的相关性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视网膜脱离能治好吗
图表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