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历史演进与未来走向
——基于“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的视角

2022-06-29关亚琴

物理教师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关亚琴

(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重庆 400715)

“课程思政”是指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1]课程思政缘起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论述.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鸣响发令枪.

课程思政虽是近几年提出的新生事物,但晚清时期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第9 条就提出“讲理化之义,在使知物质自然之形象并其运用变化之法则,及与人生之关系,以备他日讲求农、工、商实业及理财之源”.[2]这里“使知物质自然之形象……及与人生之关系”便是追求自然与人生的和谐共生.因此,无论是建国之前的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建国之后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乃至改革开放到新课改之间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直到现在的“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落实,其本意都是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融入物理课程之中,实现课程与思政的结合,从而通过物理课程达到育人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我国百年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有关课程思政内容的梳理,结合时代背景,以期探索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时代特征,并提出习近平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未来走向.

1 物理课程思政的历史演进

1.1 建国前,辨明自然与人生之关系(1903年—1952年)

192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中《初级中学自然课程纲要》及1929年颁布的《初级中学自然科暂行课程标准(混合的)》中均提出“使知自然界与人生的关系”,1929年课标还提出“诱掖爱好自然的情感及接近自然的兴趣”,从人生与自然界的关系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1932 年、1936 年及1941 年《初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及《六年制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草案》的课程目标中提出“养成学生观察自然界事物之习惯并引起其对于自然现象加以思索之兴趣”.其主旨依然为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自1941年颁布的《修正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使学生略知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及国防生产之关系”.之后,物理课程思政的目标逐渐与国家国防联系起来,主要是由于二战之后,我国军事储备力量薄弱,国防为国家之急需.1948年《修订初级中学理化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强调“了解人类生活,国家生存与物理化学之密切关系”,将人生与自然界的关系聚焦为人类生活、国家生存与物理化学的关系.

因此,从1923 年课程纲要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战乱,中学物理教育主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过渡至人与社会生活、国家生存之关系.

1.2 建国初期,辩证唯物主义及爱国主义思想(1952年—1963年)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恢复国民经济,这一时期主要以学习前苏联的课程为主.1952年《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草案》《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草案)》的课程目标及教学任务中指出“通过物理学对自然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的观点”.在教学内容上也强调“物理学的意义及其对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生产建设的关系”.这一时期的教材编写要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编订的《中学物理教育大纲(草案)》中明确说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除了使学生知道我国历史上物理研究和应用的成就外,还应特别注意在我国伟大的建设中物理研究和应用的飞跃发展……还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在苏联,物理研究和应用已经有了重大的成就而且将有更大的成就”.所以,学习前苏联的先进经验,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参观等活动为其一大趋势.

在1956年对《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修订草案的总说明中指出“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准备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志愿”,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唯物辩证地讲解物理知识,并不是用一些物理例证来对某些哲学问题作粗略的解释,而是要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阐述物理问题”.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成为新中国首个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3]随后不同学科在课程目标中就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可行的方案.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等同于课程思政,主要以爱国主义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思想为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习前苏联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前苏联对照,也可以穿插课程思政内容,比如孙念臺指出在物理课堂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联系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进行,并认为爱国主义的教材内容应该有计划的加以布置,使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4]

1.3 改革开放至新课改,明确思想教育与物理知识教学的关系(1978年—2003年)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在物理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教学原则中指出“物理教学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努力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际的辩证关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又红又专的人才作出贡献”.这一次课改专门提出“正确处理思想教育和物理知识教学的关系”,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986年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物理教学目的中指出“要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其在教学内容的原则中强调“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且“思想政治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进行,不要脱离物理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硬的灌输”.随后,在1988年的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初审稿)》、1990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修订本)》、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及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中均提出物理教学的目的是“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注意的问题中特别强调“重视思想教育”,比如1996年大纲中提出“思想教育要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进行,使学生易于接受”.

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指出“发挥物理课程在观念、态度领域的教育功能”,其具体内容强调“……要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介绍我国历史上对科学技术的贡献……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操……思想教育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进行,使学生易于接受”.除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及爱国教育以外,更加注重教学的生动活泼,站在学生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教学需采用多种形式,使学生易于接受.

1.4 新课改以来,立德树人教育目标(2001—至今)

第8次课程改革提出全面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课程思政方面不再直接提思想教育,比如《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物理课程的性质中提出“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从目标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过程中,强调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课程总目标中要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新课标实施10年之后,2011年对实验版课标做了修订,修订后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不同方面强调了加强学生生活与课程内容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在课程目标中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随后,在2017 年修订后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性质中提出“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其课程结构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体现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为依据,切实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物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5]比如张孟等人认为,在牛顿运动定律中,可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思政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6]

2 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时代特征

不同时代背景赋予了教育不同的理念和教育特征,物理学科自从晚清时期引入以来,经历了不同的时代,从民国时期的“使知人生与自然之关系”到现在的“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期间经历了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时期的物理课程思政教育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具体包括思政教育的渐进性、稳定性及发展性.

(1)物理思政教育的渐进性.

民国时期的“使知人生与自然之关系”的教育目标,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所决定.[7]但在二战的影响下,这一目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随后就在1941年至1948年提出“使学生略知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及“国防生产之关系及了解人类生活,国家生存与物理化学之密切关系”.

建国成立之初,物理教育主要以学习前苏联为主,并在课标当中明确提出“还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在苏联,物理研究和应用已经有了重大的成就而且将有更大的成就”.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学习前苏联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主,思政教育主要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爱国主义思想.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思想更加具体,在物理课程大纲中细化了如何贯穿爱国主义思想,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提出不要死搬硬套,要注重教学的生动活泼,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容易接受.直至2000年以后,我国经济复苏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教育才得以凸显并发扬.

因此,总体来看,课程思政教育在我国物理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中一直存在,只是不同时期教育目标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同.内容不再是干条目,在教学要求与教学原则中逐渐渗透,且整体呈现渐变的特点.

(2)物理思政教育的稳定性.

综合物理课程思政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无论是民国时期的思政教育还是习近平新时代的课程思政,其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爱国主义思想为目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的除了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实质依然是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让学生辩证的看待事物,不能急功近利,破坏环境,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从物理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来看,中学物理思政教育目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因此,国家教材委员会制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初中阶段重在感性体验和知识学习相结合,促进形成基本政治判断和政治观点,打牢思想基础……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高中阶段重在实践体认和理论学习相结合,促进理性认同,提升政治素质……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帮助学生知其言更知其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8]

(3)物理思政教育的发展性.

百年来,思政教育从初步探索、摸索前进、走向独立,再到本土化繁荣直至实现创新发展,思政教育的目标在不断的发展.首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教育之根本,从这个目标出发培育科技人才,是站在教育本体论的角度突出思政教育的本质.从物理大纲及课程标准的梳理中发现,物理思政教育从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出发,到社会本位、国家本位、个人本位并重,目标强调个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思想,从实践论角度阐释了物理课程思政的目标是通过物理教育,让学生养成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思想,并在1952年中国人民政府教育部编订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草案)》中提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一个仔细的、长期的和耐心的教育过程.[2]1986年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的原则中首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进行,不要脱离物理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硬的灌输”.这一目标除了从教学方式上要求教师灵活多变以外,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逐步开始转化,开始注重学生的认知心理.

最后,步入新时代以后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中指出初中阶段课程思政教育“主要以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体验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理性思考,通过呈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创造的“两大奇迹”,从“是什么”的角度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高中阶段“主要运用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从“怎么做”的角度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因此,在历史的不断推进中,信息的多元发展使得物理课程思政教育也体现出发展的特征,从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更加追求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也更凸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育人目标.

3 物理课程思政的未来走向

基于百年来物理课程大纲及课程标准的发展时序,结合王青教授[9]对物理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和思考,本文提出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未来走向,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物理教学流程图

图1中主要由4部分构成.第1部分为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外延,这是进行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概念既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最小单元.任何一个概念的形成必然伴随着人的思维活动而发生.只有明确课程思政的概念,才能有序地展开有关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2部分为厘清物理课程思政的内容.课程思政不是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不同学科或者通识课程当中,在不同学科或者通识课程当中培育学生的德育、核心素养等育人任务.如前所述,物理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包括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科技的相互关系,因此,厘清物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才能进行更好的物理课程思政教育.比如南京大学教授李向东的“宇宙简史”课就实现了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育的突破.教师们应该充分挖掘中学物理教学当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比如能量与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中华传统文化与物理教学相融合为主题的方式展开思政教育;再比如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取得的瞩目成就,物理教师可以在万有引力章节内容中穿插思政教育.所以,厘清物理教学当中的思政元素是展开物理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

第3部分为选择合适的课程思政主题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反思进行的一项系统性的教学前期准备活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首先要对教学背景进行分析,所谓教学背景就是指课标及教材对这一主题的要求和阐释,学生的前认知、最近发展区等情况分析,教学内容中所涉列的课程思政元素分析及教学重、难点分析等;其次针对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预设学生在本节或者本单元所达成的学习结果,针对教学目标及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及学习活动.这些作为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在设计过程中要思路清晰、逻辑自洽.另外还可以加一些延伸设计,比如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及教学时间安排等.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考虑教学策略及资源的选用及活动过程中的管理问题.比如在我国1988年课标当中就提到思政教育要灵活多变,形式多样,不能死搬硬套.在多元化的现代教育教学中,更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及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沉浸在教学和学习活动当中.

第4部分为基于教学设计的教学实施.实施过程中主要要考虑学生的突发事件,注重教师的仪表仪态及语言,灵活处理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有序的展开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注意采取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情感及行为,比如可以让学生分小组互相讨论并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等.

第5部分是对整个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评价和反思.评价和反思主要从教学主题的选择上是否恰当,物理课程思政元素定位是否合理,教学设计整个流程是否流畅,学生活动是否有序等展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物理课程思政正如其历史发展一样,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渐进式、稳定的发展着的.在物理教学过程当中,除了教师个人的努力以外,离不开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专家、一线教研员及物理学方方面面学者的贡献.本文仅从物理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的视角分析了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脉络及特征,提出了基于物理课程思政教育比较可行的走向,而物理课程思政未来如何走向,还需广大同仁共同携手,继续探索更为可行的路径.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博物馆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探究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加坡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