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征、血清分型、发病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2022-06-29黄威
黄威
细菌性肝脓肿(bacterial liver abscess,BLA)是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消耗性疾病,化脓性细菌对肝脏侵袭产生肝内化脓性感染病灶,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局部压痛等,若治疗不及时将威胁人类生命健康[1]。致病菌可由开放性伤口直接进入肝脏,或由肝脏附近组织感染直接蔓延,但其临床表现不具典型性,极易漏诊、误诊[2]。肺炎克雷伯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有研究证实,其已超过大肠杆菌成为主要致病菌[3]。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Klebsiella pneumoniae liver abscess,KPLA)可在人群中引起严重感染,感染患者中毒症状严重,病死率较高,目前受到全世界关注[4]。因此,若能确定KPLA发病的危险因素,可针对性预防KPLA发病。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各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性越来越强,若能明确KPLA其耐药性,将有助于临床有针对性治疗KPLA患者[5]。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KPL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血清分型和相关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确诊为KPLA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经肝脏B超、CT检查符合KPLA影像学特征;(2)具备完整的病历资料;(3)血液培养或肝穿刺液可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排除标准:(1)出现其他感染;(2)结核性肝脓肿;(3)免疫功能异常;(4)肝肾功能异常。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肝脏占位性脓性病变且细菌培养阳性的60例非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NKPLA)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符合细菌性肝脓肿诊断标准;(2)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非肺炎克雷伯菌;(3)伴有胆道疾患、腹部创伤。排除标准:(1)结核性肝脓肿;(2)合并其他感染;(3)肝肾功能异常;(4)免疫功能异常。
1.2 方法
(1)病历资料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KPLA患者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包含: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指数、自身基础疾病与状态等基本资料;空腹血糖、血脂等术前生化指标;手术方法、临床分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切口感染等。(2)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采集KPLA患者脓液或血液,分离出初始菌株,应用全自动细菌培养仪进行细菌培养,并通过机制辅助激光质谱仪(布鲁克公司)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试验采用Kirby-Bauer(K-B)法进行,采用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他啶、氨曲南等进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协会(CLSI)文件标准判断,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来自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3)黏液拉丝试验:将肺炎克雷伯菌接种至哥伦比亚血平板,于37 ℃下培养16~18 h,使用接种环将菌落缓慢向上挑起,若挑起的黏液丝长度超过5 mm,则为阳性,即为高黏表型菌株(HvKP),反之为阴性。(4)血清分型与毒力基因检测:参照文献[6]采用PCR扩增法检测毒力基因(rmpA、wacG-R、aerobactin-R)及荚膜血清分型基因(K1、2、5、54、57、2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在单因素分析中,所有计数资料包括患者基本资料、临床表现、基础疾病与并发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独立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分析KPLA患者发病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基本资料单因素比较
KPLA患者60岁以上占多数,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73.33%)和肝区疼痛(66.67%),其中,86.67%的患者伴有胆管炎、胆囊炎等胆道疾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体温、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胸腔积液、血糖>11 mmol/L、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血红蛋白(Hb)下降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172、31.165、5.172、5.653、4.231、17.792、18.431、6.425、6.542,P<0.05);而性别、是否饮酒、肝区疼痛、胆系疾病、肾功能不全、单发脓肿部位、腹腔直径和脓肿边缘等因素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KPLA组单因素比较[例(%)]
表1(续)
表1(续)
表1(续)
2.2 两组多因素比较
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对P<0.05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ALT升高为KPLA的危险因素(OR=7.917、4.759,P<0.05),见表2。
表2 两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2.3 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60株肺炎克雷伯菌除去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外,对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分别为16.67%、5.00%;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1株,对头孢曲松、氨曲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所有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常见抗菌药物敏感率均为100%,见表3。
表3 6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株(%)]
2.4 HvKP检出情况
黏液拉丝实验结果显示,20株为普通肺炎克雷伯菌,40株为HvKP,占比66.67%。
2.5 KPLA患者血清分型及毒力基因检出情况
40株HvKP中,荚膜分型主要为K1、K2血清型;而20株普通肺炎克雷伯菌其荚膜血清型以K1为主;未发现血清型20、54、57。此外,具有高黏表型的菌株均检测到rmpA基因,其携带率为100%,非高黏表型菌株rmpA基因携带率为20%。
3 讨论
BLA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有研究表明,我国化脓性肝脓肿患者中60%~70%为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胆道疾病和糖尿病是BLA的主要致病因素[7]。BLA是由于细菌侵入肝脏激发化脓性病变,随着病因学和治疗方法的变化,选取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至关重要。因此,了解KPLA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危险因素、耐药性等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也是该病成功治愈的关键。
本研究通过对比KPLA与NKPLA患者临床病历资料结果显示,大多数KPLA患者年龄超过60岁,主要表现为发热(73.33%)和肝区疼痛(66.67%),其中,86.67%的患者伴有胆管炎、胆囊炎等胆道疾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体温、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胸腔积液、血糖>11 mmol/L、AST升高、ALT升高、Hb降低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ALT升高均为KPLA发病的危险因素。这与陈薇等[8]研究结果相一致。分析原因,肺炎克雷伯菌属条件致病菌,多存在于人体健康的呼吸道和肠道,正常状态下一般不会导致疾病产生;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数自身器官功能、抵抗力下降,且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其血浆渗透压升高,对白细胞的黏附、吞噬等功能产生抑制,导致血液对病菌的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功能受损,最终导致肺炎克雷伯菌生长过度,大大增加了感染的概率[9]。同时,糖尿病患者因血管内膜异常导致肺炎克雷伯菌发生血源性传播。因此,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运动,以维持血糖稳定,必要时注射胰岛素;未患糖尿病患者也需保持合理饮食作息,预防糖尿病产生。ALT大量存在于人体肝脏细胞质中,当肝细胞受到损害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造成大量ALT释放到血液中,使得ALT含量升高[10];而KPLA患者发病初期肝细胞可能已受到损伤,因此,疾病早期可对患者进行ALT含量检测,为KPLA的诊治提供参考。
药物耐受性分析结果表明,60株肺炎克雷伯菌除去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外,对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分别为16.67%、5.00%;产ESBLs菌株1株,对头孢曲松、氨曲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所有菌株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常见抗菌药物敏感率均为100%。这可能是因为临床多滥用抗菌药物,导致药物耐药性较强。因此,临床治疗时,应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结合药敏试验进行针对性治疗。黏液拉丝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肺炎克雷伯菌为HvKP,占比66.67%;其荚膜分型主要为K1、K2血清型;而20株普通肺炎克雷伯菌其荚膜血清型以K1为主;未发现血清型20、54、57。此外,具有高黏表型的菌株均检测到rmpA基因,其携带率为100%,非高黏表型菌株rmpA基因携带率为20%。表明rmpA与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具有显著相关性,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对其进行有效治疗[11]。
综上所述,KPLA常见于老年人,糖尿病、ALT升高为其发病危险因素,可根据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干预;本院收治的KPLA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的抗菌性药物耐药率较低,但仍需关注,预防多重耐药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扩散;临床治疗时应密切关注其临床表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使用抗菌药物和引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