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骏教授针灸治疗慢性耳鸣经验撷要

2022-06-28张雅婷杨骏袁爱红查必祥张万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冰片督脉针灸

张雅婷 杨骏 袁爱红 查必祥 张万林

1.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合肥 230038 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耳鸣是在没有外界声音、电刺激条件下,耳内或者颅内出现嗡鸣样不成形的异常声感觉,为耳鼻喉科常见的三大难症(耳聋、耳源性眩晕及耳鸣)之一。 持续恼人的枯燥鸣声对患者的精神、行为、心理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由于慢性耳鸣主观特征性强,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临床上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多采用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改善耳内微循环[1]。

杨骏教授是第五、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四十年,坚持中医本色,针药合用,针灸并用,医研并重,以研促医,在完善针灸理论、针灸标准化研究,创新针灸方法以及特色灸法运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杨教授细心揣摩针法及穴位,以提高疗效为核心,在治疗顽固性面瘫、血管性痴呆、痉挛性斜颈、小儿脑瘫等[2-5]疑难杂病上具有颇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杨教授针灸治疗慢性耳鸣时重视调神与通窍并举,其临床疗效甚为显著,现将其经验简要阐述。

1 明病机,定治则

耳鸣属于中医“蝉鸣”“烦鸣”和“脑鸣”的范畴,其病位在耳亦在脑,病因内外兼含。 内之因为情伤,《济生方·耳论治》云:“喜怒忧思,得以内伤,遂致聋聩耳鸣。 ”[6]情志内伤,伤及脏腑,损及气血,气机失调,气滞而血瘀, 瘀阻经络, 致耳窍失聪。 外之因为风侵,《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所云“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7],风邪乘虚入耳,入络化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络脉失养,久则脑窍失养。 杨教授审证求因,认为慢性耳鸣与情绪关系密切,情志不调、耳脉瘀阻为发病的重要诱因,治疗上以“通督调神、活血开窍”为主,调神与通窍并举,疗效显著[8]。

2 通督脉,调心神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神乃是一切活动的主宰,凡针灸大家必先调其神,《难经·二十八难》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9]50督脉直上于脑,其支者络肾贯心, 而心脑所藏之神为慢性耳鸣发病的重要因素[10]。 慢性耳鸣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的情绪障碍,现越来越多研究者提出,耳鸣神经生物学和临床研究中应该更多地考虑焦虑、抑郁等精神病理学因素[11-13],注重慢性耳鸣给患者带来的精神痛苦[14]。耳鸣患者同时合并焦虑、抑郁的比例高达32.73%[15],通过使用抗焦虑抑郁类药治疗,慢性耳鸣患者的耳鸣症状和焦虑情绪均能够得到缓解[16]。 因此,治神对慢性耳鸣患者尤为重要。

杨教授善从督脉选穴调其神志,常取百会、印堂、水沟等经穴,并强调“施针重调神,调神重百会”。百会穴居于颠顶,其深处为脑之所在,且百会为督脉经穴,督脉归属于脑, 因而百会与脑有着最为紧密的关系,针刺百会穴有调神醒脑之功。印堂穴,在两眉之间,位于督脉(阳脉之海)循行线上,为上丹田藏神之处,具有调节阳气、调神养神的功能。 杨教授认为此穴为神之聚集之处,针刺此穴有“移神”之效,可宁心调神。Kwon等[17]也发现,针刺印堂穴可用于减轻参与者术前的焦虑。 水沟穴,在鼻柱下,位于鼻唇沟的中点处[18],杨教授认为此穴上通天气(鼻),下通地气(口),在治疗上有宁神通络之效。《难经·十一难》提到“人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9]17,故杨教授在针刺调神腧穴时常嘱患者吸气,出针时呼气,使得清阳之气随吸而入,浊阴之气随呼而出,以增强调神之效,阴阳平衡则心宁神安。

3 行气血,通耳窍

《济生方·耳论治》曰:“心气不平,上逆于耳,亦致聋聩耳鸣……或为聤耳,或为焮肿。 ”[6]心乃为藏神之官,若被七情所扰则心气难平,气血运行失司上逆于耳窍,耳窍宗脉得之不濡反瘀,可致经脉气血瘀滞,耳窍失养,发为耳鸣。杨教授认为,耳周局部取穴和远端重刺结合可活血化瘀、通利耳窍、调和气血,故宗脉得养。此与西药治疗慢性耳鸣,常采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改善耳内微循环[1]有异曲同工之妙。

杨教授治疗慢性耳鸣局部选取听宫、完骨、角孙,远端选用中渚、外关,以及特效穴哑门。 听宫、完骨和角孙均为耳周诸穴, 针刺可激发耳周经脉经气。 《灵枢·刺节真邪》有云:“夫发蒙者,耳无所闻,……刺此者,必于日中,刺其听宫,中其眸子,声闻于耳,此其输也。 ”听宫为手足少阳、手太阳交会穴,其经络循行均入耳中,刺之一穴,可调三经之气血,疏耳内瘀滞,达到通络疏经、开窍聪耳的功效。杨教授将完骨称作“扩音器”,该穴位于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之中,而乳突又与中耳鼓室腔相通,针刺完骨可改善鼓室功能,提高听力,减轻耳中鸣响。角孙、中渚、外关均为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三焦经又称为“耳脉”,刺之通利经脉、行气活血、活络聪耳。 中渚、外关为治疗慢性耳鸣重要的远端腧穴,正如《针灸甲乙经》曰:“狂,互引,头痛耳鸣,目痛,中渚主之……耳焞焞浑浑,聋无所闻,外关主之。 ”[19]杨教授将哑门称为“脑的门户”,认为其可通七窍, 哑门与百会同属督脉, 两穴配伍,可“醍醐灌顶”,共奏疏风通络、开窍醒神之效。

《灵枢·九针十二原》 指出:“刺之要, 气至而有效。 ”“气”在针灸治疗中尤为重要,贯穿针灸治疗的始终。 杨教授在行针中尤为注重针感,在治疗慢性耳鸣时, 运用电针辅助增强针感, 以增聪耳通窍之力。针刺完骨、角孙两穴,经捻转得气后接通电针治疗仪,使用疏密波,频率2 Hz/50 Hz,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疏密更替出现的电流, 能够引起肌肉有节律的舒缩,增强淋巴循环、血液循环以及离子转运,有效改善耳周微循环,促进细胞再生和神经修复[20]。

4 针药并行,妙用冰片

杨教授从事针灸临床四十载, 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注重多种治疗手段联合应用, 在治疗慢性耳鸣患者时,针、灸、药三者并进,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冰片灸”治疗慢性耳鸣,是杨教授调神通窍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冰片灸” 是杨教授对中药药理充分研究后提出的创新性外治疗法。 具体方法如下:嘱患者睡前取小段葱段,蘸取适量冰片碎末置于外耳道,晨起取出葱段,冰片挥发性极强,不会残留耳中堵塞耳道。见图1。 《神农本草经疏》记载:“龙脑香,其香为百药之冠……气芳烈, 味大辛, 阳中之阳,升也,散也。 性善走窜开窍,无往不达……耳聋者,窍闭也。开窍则耳自聪。”[21]龙脑香又名冰片,芳香走窜,能散能升,可开窍聪耳。 现代研究指出,冰片能调节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且对中枢神经具有抑制和兴奋的双向调节作用, 既可改善局部神经元的氧供和微循环,还能安神调志,缓解焦虑情绪[22]。 《本草纲目》提到:“葱,所治之症……皆取其发散通气之功。”[23]结合《伤寒论》中通脉四逆汤和白通汤中葱的运用,均说明葱具有通气、通阳、助阳之力。 邵延萱等[24]研究发现,葱白具有改善微循环, 增强神经细胞营养的功效。 “冰片灸”将二者巧妙结合,葱通阳之功助冰片开窍之效,冰片走窜之性助葱通气之力。 杨教授每遇慢性耳鸣患者必嘱其以冰片灸治疗,冰片与葱通阳开窍,声息耳聪,颇获良效。

图1 冰片灸外用示意图

《针灸大成》中反复强调“针药不可缺一”的理论,有云:“故其致病也,既有不同,而其治之亦不容一律,故药与针灸不可缺一者也。 ”[25]杨教授遥承《针灸大成》古训,坚持针药并用理念,在针灸的基础上常采用《东垣试效方》中的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慢性耳鸣。益气聪明汤有益气升阳,聪耳明目之效,黄芪为方中君药,补脾益气,以升发清阳之气;升麻、葛根、蔓荆子轻扬升发,引药入耳中;白芍、黄柏、甘草敛阴和血清热,诸药配伍,中气得补,清阳得升,耳窍受益,耳中蝉鸣得以消除。 临证用药时杨教授还常常配伍全蝎、地龙两味虫类药物, 旨在增强通经活络、 祛瘀活血之力。益气聪明汤合用虫类药物,使耳窍得养,瘀血得化,耳鸣则愈。

5 经典医案

患者,男,程序员,33岁,2020年11月14日初诊。主诉: 右耳耳鸣1年余。 现病史:1年前因连续加班后右耳出现蝉鸣般声响,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神经性耳鸣”,予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 其后每遇情志不舒、劳累后耳鸣加重。 1个月前因工作变动,耳鸣再次加重,服用中西药物效果均不佳, 遂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刻下症:右耳持续耳鸣,嘶嘶作响,情绪激动时加重。 无恶心呕吐,纳可,夜寐不安,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数。 体格检查:双侧耳道通畅,鼓膜浑浊,未见穿孔及充血。 西医诊断:慢性耳鸣;中医诊断:耳鸣(气滞血瘀证)。 治则:理气活血、通络开窍。 取穴:百会、印堂、水沟、供血(双)、听宫(右)、完骨(右)、角孙(右)、哑门、中渚(双)。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后使用0.35 mm×40 mm毫针,斜刺百会、印堂、水沟0.5寸,直刺供血1.5寸,刺向对侧唇处;嘱患者张口后直刺听宫1.5寸,温针灸2壮;斜刺完骨0.5寸,刺向内前下方,使局部产生酸胀感;斜刺角孙、中渚0.5寸,得气后取完骨、角孙两穴接入电针治疗仪,使用疏密波,频率2 Hz/50 Hz,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留针30 min。 中药:黄芪30 g,葛根30 g,地龙10 g,全蝎3 g,川芎9 g,炒蔓荆子9 g,麻黄6 g,桂枝9 g,柴胡9 g,石菖蒲9 g,甘草3 g。共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同时行冰片灸,嘱患者每晚睡前取长度适合的葱段,蘸取冰片碎末放置于右侧耳道中,晨起时将葱段取出。隔日针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 患者诉耳中鸣响较前明显缓解,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诉耳鸣症状基本消失,夜寐安。 随访3个月,仅在情志不疏时出现耳鸣,稍作休息后症状消失。

按:患者以右耳耳鸣为主症,本病属中医“耳鸣病”范畴,患者因劳体倦,气血运行失司,耳窍失养,加之情志郁结,气机阻络,致血瘀耳窍,发为耳中蝉鸣,结合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数,四诊合参,辨证属“气滞血瘀”。 杨教授认为, 该患者耳鸣病理基础为情志内伤,气机失调,耳窍失濡,故而耳中声嘶。 治疗上以耳周穴位为主,配以调神要穴,可理气活血、通络开窍、调畅情志;辅以中药内服、冰片灸外治,以增益气升阳、通阳开窍之力。 诸法合用,共奏行气活血、调神开窍之功。

6 结语

慢性耳鸣是一类听觉系统常见疾病,耳内长期鸣响可并发听力和前庭功能障碍、情绪障碍和调节障碍等[26],焦虑及相关障碍是慢性耳鸣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其终生患病率高达31%[27]。 现代医学临床上主要采取营养神经等治疗,对无明显改善者,则采取耳鸣习服疗法[1,26]。 研究已证实针灸治疗慢性耳鸣的有效性[28],因此简便易廉的针灸疗法较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案更具优势。

杨教授认为,情志不畅、经脉不通、气血不畅导致耳窍失养发为耳鸣, 由此提出调神通窍针灸治疗方法。 从督脉调畅神志,取耳周穴位通窍聪耳,以电针改善耳内供血,助神经元恢复,达到调畅心神、行气活血、通络开窍的目的。 冰片灸外治是杨教授治疗慢性耳鸣的特色疗法,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实,冰片可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 还可双向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葱可增强氧供,营养神经细胞,二者配伍外用,能够增强局部神经元的氧供,改善微循环。 杨教授调神通窍针灸治疗慢性耳鸣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取得较好的疗效,总结其临床经验对于临床治疗慢性耳鸣,规范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冰片督脉针灸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冰片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①
针灸
最方便的健身
冰片对于血脑屏障开放的促进作用
督脉循行考
选含冰片的中成药注意三点等三篇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