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网文IP与电影改编的重构与融合探究

2022-06-27韩天应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8期
关键词:电影改编融合策略互联网+

【摘要】“互联网+”理念营造了更为开放、综合性更强的文化环境,现代文化产物可以借由互联网技术进行重新加工、传播,并根据文化本身的独特定位转向不同的区域与空间,从而满足受众对于文化、对于相关文化作品的消费需求。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学开始在现代文学创作中崭露头角,其所具备的超现实主义与理想化创作特点逐渐显露出来之后,正在与IP电影这一新素材相互碰撞。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思考在“互联网+”下网文IP与电影改编的融合现状,探讨带动双方有效融合的方法。

【关键词】网文IP;“互联网+”;电影创作;电影改编;融合策略

【项目基金】本文系202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IP热背景下国产电影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编号:2020SJA095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8.084

从电视剧《清平乐》《庆余年》的先后崛起,到《少年的你》《诛仙》的后来居上,网络文学IP已经成为现代影视创作活动中的重要参考素材,质量优秀的网文永远不缺读者、受众的追捧。数据调查显示,2015年参与改编的网文IP达到542个,及至2020上半年,超过50部网文作品出现在屏幕上,风格多变、受众稳定,这是网文IP能够在改编的大风口下占据优势的主要原因。但在“互联网+”环境下,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其审美品位与文化爱好也在随着快速传播的信息流而不断变化,网文IP的改编未必能够满足大众口味,加之创作缺陷、改编缺陷、理解不足,部分网文IP在改编为电影之后已经失去了其本身价值。面对变化莫测的“互联网+”大环境,网文IP与电影改编的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 关于网文IP与电影改编的论述

1.1 网文IP的概念解读与定位分析

网文IP是基于我国特有的网络文学体系演化而来的独特IP作品,相较于传统的IP形式,网文IP的传播速度更快,感染力更强,在进行荧幕加工之后,网文IP可以实现从原著到荧幕、从荧幕到原著的双向转换,迅速调整受众的定位。从基础概念与传播意义的角度上进行理解,网文IP就是基于出色的网络文学IP作品演化而来的独特IP,其本身便具有受众多样,IP形式多变的基本特点。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邵艳君将网络文学比喻为“孵化器”,其认为,网络文学中包含着大量的IP内容,可以同步满足文学创作、影视编剧、文学加工三方面的要求,从而加快粉丝的转化速度,将读者转化为“影迷”。与传统的IP电影相比,网文IP本身就依仗着网络文学的引导才能快速发展[1],其本身具有更大的改编空间,在进入到影视世界之后,编剧与导演可根据表演要求对原作品的表达方式、主题情感进行重新加工,从而满足观众与读者的审美爱好。但需要注意的是,网文IP在改编之后,其核心情感与镜头语言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同一个IP演化为两个故事,这是部分网文IP无法得到高评价、无法被受众与观众所接受的重要原因。

1.2 电影改编的特点论述

在电影创作艺术与现代机械工艺达到巅峰之后,人类对于电影文化的探索便向着更为深入的层次迈进。在技术手段落后的探索时期,编导通过镜头、角色的互相搭配来创作各类艺术手法,深入挖掘剧本中的创作精髓,从而留下了无数经典的影视作品。综合改编经验来看,电影改编的类型较为明显,如对既有文学作品的改编、对于民间故事的改编、对于现实生活的改编等,通过镜头语言调动观者与导演的情感交流,以此来回应“影视改编”的基本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以网文IP为对象的电影改编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第一,遵从性,大部分改编依从于网文IP的创作思路与口碑,将场景、人物利用镜头表现出来,省略观者与读者的理解时间,对于原著的还原度越高,原著作品越能够被受众所接受。如当下流行的《庆余年》等。第二,创新性,部分作品的核心内容难以进行表达,镜头语言无法表现出作品本身的文学性特点,基于此,编导人员借由创来重新进行网文IP的加工,如《雪中悍刀行》《遮天》等作品,但二者与原著的出入较大,落入了“盲目改编”的陷阱当中,作品本身的口碑反而受到了影响。

2. “互联网+”网文IP电影改编的现状研究

2.1 原生作品质量良莠不齐,改编取材困难

“互联网+”大格局的出现进一步加快了网文IP电影改编的创作速度,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投身到网文的创作行列当中,以文学目标、创新思想来进行网文编写,试图打造能够引发潮流的网文IP新体系。但从网文IP本身的定位来看,市场的需求、读者的口味、创作者本身的文学功底,都直接影响着网文IP的诞生速度,决定了其是否能够成为优秀的网文IP作品[2]。大部分创作者以“吃快餐”的思想参与到网文创作当中,文学功底不足,创作经验匮乏,对于网文IP的认识停留在“改编-分红”的层次上,拉低网文作品的整体水平。为了选拔能够进行电影改编的优秀作品,部分编导不得不降低选材门槛。晋江文学城总裁刘旭东将影视原创改编比喻为“相马”,其认为,网文IP电影改编本身就如同相马一般,从多类型、多风格的网文作品中选择具有热度、具有改编价值的文学作品,才能取得更好的收视率和票房。但仅仅是“选材”与“改编”问题,便已经难倒了一大批的创作者。

2.2 电影改编创作功底不足,作品难以加工

网文IP电影改编的全新要求下,改编活动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一方面,要正确理解网文IP电影改编的基本要求,以尊重原著为出发点,保留原著作品中的关键情节与核心创作思想,避免改编后的作品与原著出现较大的出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3月18日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中指出,作家、读者的迭代发展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作家和平台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升级。创作者以“暂住”的身份进入到创作平台当中,吸引读者围绕作者进行流动。这样的网文IP带有浓厚的个人特色,有关IP的电影改编、创作大多与作者本身有关。独特的创作特点之下,电影改编必须尊重原创作品。如电影《悟空传》的改编,新生代演员虽然演绎出了原著中有关角色的特点,但对于角色的大量删减却破坏了原著的意味。另一方面,是对作品内容的适当加工,在删减不适合表现的相关情节的同时,针对电影的创作需求进行艺术加工,对情节、故事、人物角色进行适当的优化。如网文《爵迹》,在改编之后保留了原文的多故事线并行的特点,但加入了人物独白元素,导致作品本身被观者评价为“幕布+扑克脸的表演”,口碑惨遭滑铁卢。網文IP是一个大热门,但其改编与再加工却要考虑IP本身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保留网文IP原有特色的同时进行电影改编,这一问题还需要作者与编导的共同探讨。

3. “互联网+”背景下网文IP电影改编的重构与融合探究

3.1 结合“互联网+”的多渠道特点,搜集改编信息

“互联网+”以快节奏的信息传输和高效的线上交流为特点,将数十万读者、观者聚集于统一平台当中,随后对有关群体的观影需求、艺术鉴赏需求进行总结,从而逐步获取创作经验,在新的角度打开创作思路。对于“互联网+”自身来说,网文IP是衍生于“互联网+”的大环境之下的新产物,其本身的可加工性、互动性和创新性特点一旦表现出来,网文IP将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中展现出新的价值。基于“互联网+”的传输特点进行网文IP电影改编,要综合考虑“原著与改编”之间的矛盾问题,保留网文IP本身所拥有的特色元素,挖掘电影改编的潜在价值,创新“互联网+”下的网文IP电影创作思路。

在“互联网+”的全新格局下,要正确理解网文IP电影与互联网技术之间的关系,借由互联网手段搜集多元信息,将读者所提出的改编需求、观众所提出的视觉需求整合起来,对现代文字作品进行再加工,将其转化为荧幕影像、荧幕素材等新资源,满足网文IP电影改编的基本需求。以经典网文《斗破苍穹》为例,作为起点中文网旗下的热门IP,对于电视剧、电影的改编权便被先后提上了日程,但在电视剧《斗破苍穹》“试水”之后,低劣的拍摄手法与混乱的创作思路并没有取得观众与读者的好感:一方面,剧情本身的设计过于敷衍,由于拍摄时间有限,大部分内容只能被舍弃;另一方面,《斗破苍穹》中最具特色的“打怪升级”系统被破坏,导致原有的“爽文系统”演化为小白文,使得读者与观众严重流失。“互联网+”下,要完成网文IP电影改编任务,必须考虑原有作品与电影之间的契合问题。同为网络小说,电影《鬼吹灯》系列则在爆款IP的引导下越走越远,第一,其尽可能地还原了原著中的情节,将神秘的“摸金校尉”勾勒出来,以旁白、场景渲染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则是对原著的适当改编,借由毒气、毒虫等概念诠释原著小说当中的不科学現象,虽然名为《鬼吹灯》,但并无怪力乱神之说。“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的传输与流动更为高效,影评、书评等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读者、观者的审美需求与改编需求,与之相对应的,二次创作也可以从“群众的意见”这一角度展开,配合线上网文IP改编调研、二次创作调研等活动搜集创作意见,积累创作经验。

3.2 针对“互联网+”的创新性特点,融合文化要素

无论是电影还是网络文学,其本身都属于一种独特的文化素材,要实现网文IP与电影创作之间的无缝衔接,必须要考虑网文IP与电影二者之间的文化特点:打造跨区域融合的IP传播新机制,保留网文IP本身特有的文化元素,以文化为准绳,加快“从文字当荧幕”的转化。传统的IP改编背景下,创作者与编导对于网文IP的改编并没有脱离“临时起意”的窠臼,大部分电影改编活动以创造商业价值为目标,很少有编导会考虑其本身的文化定位。

在“互联网+”的全新要求下进行网文IP的创新加工,必须正确理解网文IP与电影之间的文化关系。从加工顺序上来看,网文IP属于电影的“参考蓝本”,其加工、创新必须以网文IP自身的文化特色为起点,但要打造群众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电影表达艺术,还需要对网文IP本身的定位进行重新调整,展现出其“消费生力军”的基本价值。在现代网文IP创作活动中,以“文化”为特点的网文IP电影改编正在占据新的市场。如网文《锦衣夜行》,其以明朝时期的锦衣卫为对象,描述了主角在穿越之后的一系列遭遇,在描绘故事的过程中,将明朝的风俗习惯、政治特色、文化建设等内容罗列在作品当中,描绘虚拟人物的一生。这样的故事跌宕起伏,却又从新的角度展示了“文化”的魅力。这是基于文化的重新创作。而在部分网文IP电影改编活动中,一种“原著文化迁就电影文化”的全新局面正在形成,在保留原著情节的同时,依靠电影手法对文章的合理加工来重新创作相关故事,通过个人主线来引出原著情节,较为经典的有《大唐明月》《天官赐福》等,表达手法虽然不同,但基本保留了原著价值。部分网文IP处于筹备行列,对于文化定位的选择自然存在较大的差别。但无论如何,文化的功能始终不曾改变,这是网文IP电影改编活动中不容忽视的事实。结合“互联网+”进行网文IP的改编工作,要综合考虑文化自身的定位、文化素材的基本功能等问题,才能进一步展示文化的深层价值。

3.3 重视“互联网+”的交互性特点,创新影视改编

“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封闭性格局,让新时代的信息传播变得更为快捷。传统的网文IP电影改编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过程,作者与编导享有绝对的话语权,加之影视改编与二次创作权利的不断变化,部分作者甚至在网文电影改编中也要扮演“局外人”的角色。这就导致了新的问题,网文IP失去了原有受众的评价,一切指导与评定工作都是在编导人员的要求下完成,网文IP作品未必能够满足观者的审美需求。挖掘“互联网+”的交互性特点,创新影视改编思路,可以有效实现网文IP电影改编的创新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重视现代平台的交互性功能,创新电影改编方法。一方面,结合主流视频平台、社交平台做好网文IP电影改编的宣传预热工作,通过投放预告片、截取电影情节等方式预估消费者的消费兴趣,对电影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通过与读者、观者、作者的多方沟通确定电影改编与创作方向,提高网文IP电影的竞争力,打开市场缺口。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成熟带动了“网生代”的崛起,单元化的改编创作与二次创作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网络平台的互动需求,要建立相应的网文IP电影改编意见搜集平台,结合影评、书评等材料创新网文IP电影改编思路,依据观者与读者的意见适当调整电影创作技巧。在“互联网+”背景下,网文IP的热度正在持续上升,技术所带来的传播速度使得其他媒体难以与网络平台分庭抗礼,对于网络上发表的文学文本与电影资讯,要结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兴趣快速做出反应,在源头上解决信息延迟问题,保障网文IP电影改编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

3.4 挖掘“互联网+”的整合性特点,实现双向互通

网文IP的电影改编以创造商业价值为目标,并不考虑IP本身的价值与定位,在大部分情况下,网文IP的收购方持有绝对的话语权,能够对网文IP的改编方向、具体改编要求进行重新加工。在这一特点下,网文IP的改编过程被编导、投资方所限制,网文IP中的精华元素难以表现出来。在“互联网+”新格局下,要建立双向互通的网文IP电影改编新机制,除了对原著内容的保留之外,更要针对改编要求适当加入新元素,整合文化、文学、影视、娱乐等多元素材,实现网文IP与电影作品之间的高效联动。

德国接受学美学家伊瑟尔认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其强调读者与作品本身的交互关系,当网文IP被重新加工为电影作品,则要考虑观者、读者、作者之间的联动[4]。在吸引读者、进行宣传的同时,不仅要积极聽取听众所提出的相关意见,更要针对受众的创作需求积极发表评价,缩短信息传递的空间距离。在网络创作活动中,对来访者进行综合调查,以作者的创作意图、来访者的审美需求为对象,确定“互联网+”下的目标人群,做到影视改编的精准投放。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阅读量、粉丝量并不是影响网文IP电影改编的唯一标准,在二次创编过程中,还要考虑作品与电影之间、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冲突问题,以此来打造全新的网文IP改编格局。

4. 结语

在“互联网+”的全新格局下,以快、新、全、多为基本要求的影视编导框架正在逐渐成形,原有的慢节奏创作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影视创作的有关要求,电影改编正式进入到群众的视野当中。当网文IP凭借自身的流量与关注度特点进入到电影改编活动中,作品的主流价值观、艺术表达特点、创作特点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创作者要正确分析影视作品的定位,围绕群众需求、主流创作需求、文化管理要求进行网文IP电影改编,提升作品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咸鱼鱼.网文IP恩仇录[J].记者观察,2019(34):72-74.

[2]杜悦,张悦,杨紫婷,成谢军.浅论网文题材与影视化产业链发展趋势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9(27):41-43.

[3]王艺凡.网文IP分化期:改编剧的新拐点[J].人文天下,2018(23):31-36.DOI:10.16737/j.cnki.rwtx81281190.2018.23.007.

[4]刘畅,倪杨金子.全产业链背景下网文IP改编潜质及规律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04):55-56.

作者简介:韩天应(1986-),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影视技术。

猜你喜欢

电影改编融合策略互联网+
从英美哥特文学电影改编看文学的影像化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以《归来》为例探讨文学电影改编艺术
《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改编模式研究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研究
审美文化视域下莎士比亚悲剧的电影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