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院校中的传承研究

2022-06-26陶琳钱智洁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高职院校

陶琳 钱智洁

摘要:非物质文化对于任何一个时代而都是不应该遗忘的珍宝,应当被重视和传承的。本文在非物质文化中所传承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特征以及高校在非物质文化传承中的必要性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

从历史的层面来讲,非物质文化是在我们这个民族上下几千年在面对天灾、外敌、内乱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表达形式,在这种表达形式中反应的是对应时期民族的精神面貌以及整个团体的期望,有助于帮助人类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的去了解相应地区已经逝去的历史以及文化。

(二)社会价值

人类在社会层面上来说属于是群居性的动物,每一个单独的个体都无法脱离集体,而是需要区适应集体、融入这个社会。只有社会中的个体达到了和谐的地步才能够使得社会的整体都进入和谐,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的地位便是起到和谐各地的作用。

(三)文化价值

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传统文化资源是我国拥有的独特资源,而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便可以归纳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当地的旅游、宣传行业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来盘活当地的整体经济。

(四)科学价值

非物质文化是历史中的产物,在其中反映了历史中对应时代的生产力发、科学技术、人类创造能力。每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都会有在发展过程中应当被摒弃、被取缔的陋习。但是同时也保留着当时人们的思想认知水平、生活情感状态和科学发展的程度,在其中具有科学和研究的价值。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一)无形性

在传承的载体上来说,物质文化的传承和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都是依靠有形的物质进行实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通过人的口口相传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通过人进行传承的,传承上来说是通过人的精神交流进行传递,因此其是无形的、抽象的、不可进行描述的。

(二)地域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与地域性表现得及明显。其原因有语言交流、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种族等级三个方面,正因为有了上面文化遗产的三个特性,才使得民族的文化仍能最大限度的保存着丰富多彩的春色生机。

(三)历史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诞生的,在其中不但包括相应相应历史始期的科技发展水平、风俗趣事还有当地的民俗习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说成是中国发展历史的野史缩影。

(四)濒危性

与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具有实体的传承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在一定期间都是以口口相传为根基,在当今的时代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喜好者成为了小众的存在,综合的原因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如今而言已经处于了濒危的状态。

(五)活态性

文化遗产在概念上可以分为‘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无形遗产是指“被各类群体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行为、表现行为和表现形式,知识以及技能和拥有其他相关工具、实物、工艺品的文化场所。

三、高职院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文化传承的使命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之一,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环节。高职院校具有培养学生走入社会的责任,因此在此阶段将文化的传承结合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贡献。

(二)高职院校文化多元性的趋势

在如今的是时代受到网络传播的影响,在大学中学生通过网络的快速传播对世界了解更多。这致使高职院校无论是在课程还是学生的生活中都更加丰富,课程的设置上也有了包括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成为弘扬多元化文化的根基。

(三)高職院校人才培育的工作

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教育要全面贯彻第三次教过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

四、高职院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

(一)搭建课程平台

在高职院校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首要便是要将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引入到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当中,在学校中针对学生设计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的课程,还要进行公开课授课定期邀请相关的专家对社会公开授课帮助更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兴趣的人来了解相关的内容。

(二)完善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更为方便的管理,参考梯形管理的方式,设立相关的学习小组相互监督,小组内的小组长定期对小组的成员进行考核将小组内的学习成果和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负责的老师。

(三)加强师资建设

师资建设方面同样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中之重,当师资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深刻掌握之后,方是传承的根基。定期邀请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家定期进行授课讲解解决老师在教学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四)改变评价方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改变以往从单纯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要转变为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五、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在其的意义上又或者是实际上都具备一定的价值,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尤为重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高职院校中成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一步,这一步的实现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可达成。

参考文献:

[1] 金东豪,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的传承[J].中原科技学院.2021

[2] 冯丹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的传承与保护[J].安徽外国语学院.2021

[3] 张自清,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院.2019

[4] 赵莉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的传承与保护[J].黑龙江工程学院.2018

[5] 陈思琪,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中的传播研究[J].四川文职产业职业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2015

基金项目:2021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研究成果(21ZJB27)

作者简介:陶琳,1981-,女,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研究。(电子信箱)22607222@qq.com

钱智洁,2000-,男,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高职院校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