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探索*
2022-06-25赵芳程兆刚张翼飞赵冉韩校粉
赵芳 程兆刚 张翼飞 赵冉 韩校粉
摘 要 课堂育人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以陆军工程大学机械基础课程为例,萃取凝练蕴含于课程专业知识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德育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专业课程的课堂,形成协同效应,达到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机械基础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18-0117-03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军队建设进入新时期。重构重塑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加需要德才兼备的新型军事人才[1]。军队院校是培养强军人才的重要阵地,军校学员在思想上、政治上是否过硬,关系着我军建设和发展的未来,关系着枪杆子能否始终掌握在忠诚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政治理论课是军校对青年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铸魄育人的重要环节,科学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学和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蕴含辩证思维、理性思维、政治意识和谋略思想等精华[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军校学员是军队建设和发展的未来,是实现强军梦的主体,只有认真学习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熟知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才能对党、军队和人民的伟大斗争充分理解,才能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度认同,才能热爱祖国、忠诚于党。
机械基础课程是陆军工程大学多个专业的专业背景必修考试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员不仅要奠定扎实的机械设计与制造知识理论基础,而且要养成深厚的机械工程素养、开拓的创新思维、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爱党、爱军、爱装的优良品质。因此,笔者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挖掘课程的知识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间的契合点,融入思政教育,将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躬身践行习近平主席强调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为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提供坚强保证。
1 机械基础课程介绍
陆军工程大学机械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本科三年级的青年学员。该课程上承科学文化课程,下启专业课程,需要学员综合运用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是融会知识、形成能力、提升素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员分析解决武器装备机械领域共性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进行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在培塑学员机械工程素养、科学创新思维、开拓进取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系统介绍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以机械产品设计和制造全过程为知识主线,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分为常用机构、通用零件、工程材料、毛坯成形、机械加工五大部分。其中,常用机构模块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轮系;通用零件模块包括支承零件(轴、轴承)和连接零件(螺纹连接、键连接等);工程材料模块介绍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和金属材料热处理;毛坯成形模块主要介绍液态成形、塑性成形和连接成形的基本原理与工艺方法;机械加工模块包含基础知识、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介绍机械制造中的基本原理,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工艺、加工质量,互换性原理,常用测量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各部分内容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便于学员分环节理解相关知识点,掌握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的全过程,使学员具备较为完整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掌握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操作技能。
课程思政教学紧密围绕课程主线展开,构建知识点、能力点、思政点三点合一的分布式、融入式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方法。例如:结合课程内容引入相关科学故事,以此培养学员的科学精神和学术志趣;通过将课程内容与爱国科学家的事迹相联
系,培育学员的爱国、爱军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工匠精神贯穿课程内容的各阶段,鼓励学员不畏困难,培育学员严谨思维、注重细节和一丝不苟的品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将家国情怀、民族自信、不畏艰难的思想深植学员的脑海中,引导学员投身国家、军队建设,不断增进学员对传统文化、历史的了解,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员全面发展。
2 中华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契合的思政教学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一脉相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底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强国、强军梦的文化根基。课程内容依据知识点、能力点、思政点三点合一的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方法,凝练课程内容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元素,将专业知识和德育元素有机融合,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增强学员爱党、爱军、爱装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科技强国兴军的使命担当。
2.1 萃取与工程材料内容相契合的优秀文化元素
该课程工程材料内容模块的知识目标是:能描述纯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能说出铁碳合金常用牌号、性能及用途;能阐述钢的热处理原理;能分析材料的显微组织。需要学员达到的能力目标是:能结合材料性能分析典型装备零件失效形式及原因;能分析金属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能解释金属强化机制;能规划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流程。该模块内容的思政目标是:增强学员爱国、爱军、爱装的理想信念;帮助学员树立科技强国兴军的使命担当。
萃取该内容模块中的优秀文化元素,实践知识点、能力点、思政点三点合一的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方法,初步实现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比如在“纯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知识点中,合金的性能优于纯金属,即合金材料的性能要优于其组元,同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相契合。和而不同是中国古老的智慧,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通过提出问题“如何看待‘和而不同的现实意义”,引发学员对哲学和自然规律、做人处事的原则以及当今社会发展中应该秉持的精神理念和处世智慧进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而不同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引导学员在实现自我的基础上发展理性和谐的处世智慧。
再如在“钢的热处理”教学中,通过“淬火后的零件能够直接使用”引出回火热处理工艺的特点和热处理后材料的性能。其中,淬火和高温回火统称为调质处理。钢件调质后,不仅可以使淬火应力与脆性全部清除,而且可以赋予零件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零件的强度、硬度与塑性、韧性具有良好的配合。这同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中正平和的人生态度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至刚易折、至柔易损,应刚柔并济。在学习淬火钢件经不同回火热处理后性能不同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引发学员思考做人处世的智慧,进一步理解中正平和的意义,引导学员发展理性平和的人生态度。
2.2 提炼与材料成形内容相衔接的优秀文化元素
该课程材料成形内容模块的知识目标是:能描述材料成形技术的概念、特点、方法;能解释材料成形工艺过程中的现象及规律;能阐述材料成形工艺性能。需要学员达到的能力目标是:能分析材料成形工艺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能结合装备零件选择正确的毛坯,并从成形工艺出发分析其维修保障要点。该模块内容的思政目标是:培塑学员质量意识、工程意识;激发学员创新热情;培养学员懂装爱装的精神。
提炼该内容模块中的优秀文化元素,实施知识点、能力点、思政点三点合一的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方法,初步实现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铸造成形基础”一节内容主要围绕铸造成型原理、铸造成形工艺性能展开。铸造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成形工艺方法。青铜器时代的后母戊鼎、明清时期的红衣大炮、当代辽宁舰的蒸汽轮机体等,均展示出我国灿烂辉煌的铸造文化。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我国的铸造精品,引导学员以匠人的角度思考如何完成铸造,感受铸造的复杂性和制造难度,认识我国古代铸造技术的领先地位,感受祖先的勤劳与智慧,培养学员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员的文化自信。同时,引导学员思考铸造在当代武器装备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员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
又如“焊接成形基础”一节内容主要围绕焊接技术特点、方法和焊接工艺性能展开。90多岁高龄的焊接大家潘际銮院士仍然奋斗在先进焊接技术研发的第一线,践行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奋斗、创新精神。潘际銮院士的科研成果价值数千亿,但仍身居陋室,他说:“我这一辈子不图什么名利,我的奋斗目标就是为国家作贡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结合潘际銮院士的事迹提出问题:“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引导学员对当代革命军人的使命和担当进行思考,强化学员自强不息、积极革新的事业心,帮助学员成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毅的奋斗者。
2.3 挖掘与机械加工内容相联系的优秀文化元素
该课程机械加工内容模块的知识目标是:能识别切削运动;能分析材料切削加工性;能分析零件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及表面质量;能根据机床、切削运动等对比各种切削加工方法特点及应用;能分析切削加工结构工艺性;能描述先进制造的方法、原理及工艺。需要学员达到的能力目标是:能分析切削加工的实质;能根据加工质量及效率合理选择切削用量;能根据零件表面特点及技术要求选择切削加工方法和制定加工方案;能制定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能按照质量要求进行装配。该模块内容的思政目标是:培养学员严谨求实、追求卓越的价值追求和工匠精神。
挖掘该内容模块中的优秀文化元素,实施知识点、能力点、思政点三点合一的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方法,初步实现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如“常见表面和特形表面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一节内容主要是学习常见表面和特形表面切削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应用以及加工方案的制定。在讲授各种切削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时,突出介绍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比如“镗工大王”戎鹏强、全国爱岗敬业模范胡双钱等人的先进事迹,从中分析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即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自古以来,中国能工巧匠历代辈出,工匠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培养工匠精神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培育学员的工匠精神,强化学员为祖国发展贡献才智和与力量的使命责任。
加工方案的选择是逐渐提高加工方法的精度,不能跳级,这同古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强调做任何事都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严谨求实。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学员做事情要踏踏实实,从基本做起。
3 结束语
实施课程思政,要求高校系统中占比较大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与思想政治课程共同构筑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德育阵地[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构成内容,是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机械基础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前提是明确课程知识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契合性、衔接性、联系性,只有提炼出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才能达到更好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在润物无声中培育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革命军人。
参考文献
[1] 姚洁.新形势下增强军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路径探析[J].公安海警学院学报,2019(2):21-26.
[2] 卜海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及途径探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21(4):59-63.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41.
[4] 刘昊,郝敬宾,刘新华.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20):61-62,65.
*项目来源:2021年度陆军工程大学教育教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GJ21ZX035)。
作者:赵芳、程兆刚,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微纳米功能材料、课程教学;张翼飞、赵冉、韩校粉,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类课程教学(0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