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藤黄酸对不同表型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2022-06-25周丽桂谢清华巩淼淼张永斌师长宏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表型试剂盒蛋白

周丽桂谢清华巩淼淼张永斌∗师长宏∗

(1.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广州 510405;2.空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西安 710032;3.延安大学医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发病率居第二位的肿瘤,其死亡率位居第五位[1]。 早期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hormone-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HNPC) 经过雄激素剥夺疗法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后,大部分患者从中受益[2]。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后,绝大多数PCa 患者病情会复发,进展为去势抵抗性PCa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3],甚至转化为更为难治的神经内分泌 PCa (neuroendocrine prostate cancer,NEPC)[4]。 PCa 的高度异质性是造成其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因此,寻找广谱的、可用于不同临床阶段的药物对于PCa 的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藤黄酸(gambogic acid,GA)是从藤黄科植物藤黄树分泌的干燥树脂中提取的最主要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癌、抗氧化、抗炎等[5]。 大量研究表明,GA 可以抑制多种癌细胞的生长,包括慢性髓性白血病[6]、胰腺癌[7]、乳腺癌[8]、肝癌[9]、肺癌[10]等。 已有研究表明,GA 可诱导PTEN-/-/p53-/-前列腺癌细胞和LAPC-4 细胞的凋亡[11]以及抑制PC3细胞体外侵袭[12]和血管生成[13]。 然而,目前有关GA 对不同表型PCa 细胞的作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 因此,本研究旨在将GA 作用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阳性(AR+)的具有HNPC特征的LNCaP 细胞、AR+的具有CRPC 特征的22RV1 细胞以及AR 阴性(AR-)的具有NEPC 特征的PC3 细胞,研究其对不同表型PCa 细胞是否具有广泛的抑制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细胞

人PCa 细胞系LNCaP、22RV1、PC3 购自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培养基为含有10% FBS 和1%青霉素/链霉素的RPMI-1640,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 待细胞密度达到80%~90%时,使用0.25%胰酶消化进行传代培养。

1.1.2 实验动物

SPF 级6 周龄雄性BALB/c 裸鼠18 只,体重24~26 g,购自成都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CXK(川)2020-034],饲养于空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屏障设施内[SYXK(陕)2017-001],环境温度23℃~25℃,相对湿度40%~60%,12 h/12 h 昼夜交替,饮用水经高压灭菌处理,动物自由摄食和饮水。本研究通过空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委员会审核(IACUC-20211205),遵循3R 原则。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藤黄酸(S2448)和恩杂鲁胺(S1250)购自美国Selleckchem 公司;一抗:AR 兔抗(ab108341)购自美国Abcam 公司,Cleaved caspase-3 兔抗(9661)和Bcl-2 鼠 抗( 15071) 购 自 美 国 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公司,β-actin 鼠抗(AT0001)购自美国Engibody 公司;二抗:山羊抗兔(E-AB-1003)购自武汉伊莱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羊抗鼠(EF0001)购自山东思科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PMI-1640(美国Sigma 公司);FBS 和0.25%胰酶(美国Gibco 公司);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和Annexin V-FITC/PI 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上海七海复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RNA 提取试剂盒(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逆转录试剂盒和实时荧光PCR 试剂盒(日本TaKaRa 公司);RIPA 裂解液(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BCA 蛋白检测试剂盒(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蛋白酶抑制剂(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SDS-PAGE 试剂盒(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ECL 发光液(美国Millipore 公司)。 梯度PCR 仪(德国Eppendorf 公司);荧光定量PCR 仪(美国ABI 公司);流式细胞仪(贝克曼,美国BD 公司);CO2培养箱(德国Heraeus 公司);多功能成像仪(美国Syngene 公司);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美国BioTek 公司);电泳仪(美国Bio-Rad 公司)。

1.3 实验方法

1.3.1 细胞增值和毒性实验

将人PCa 细胞LNCaP、22RV1、PC3 以5000 个细胞/孔的密度接种于96 孔板中,并在37℃ 5%CO2培养箱中孵育24 h。 待细胞贴壁后,分别用指定浓度的恩杂鲁胺(enzalu tamide, Enz)、GA 处理细胞48 h,DMSO(0.1%)和培养基分别作为载体和空白对照。 每孔加入10 μL CCK8 试剂后37℃5%CO2培养箱孵育2 h,然后在微孔板检测仪450 nm处读取吸光度值以测定细胞活力。

1.3.2 qRT-PCR

药物处理细胞24 h 后,使用总RNA 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各组细胞样本的总RNA,使用逆转录试剂盒将RNA 逆转录为cDNA,然后将各组样本的cDNA 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引物序列如表1 所示,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根据公式2-ΔΔCT计算各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表1 引物序列Table 1 Primer sequence

1.3.3 Western blot

药物处理细胞24 h 后收集细胞,用含有蛋白酶抑制剂的RIPA 缓冲液裂解细胞。 使用BCA 蛋白检测试剂盒检测总蛋白浓度并按每孔20 μg 蛋白进行蛋白定量。 然后上样、电泳、转膜、封闭,分别加入一抗AR(1 ∶1000)、Cleaved caspase-3(1 ∶1000)、Bcl-2(1 ∶1000)和β-actin(1 ∶2000)4℃摇床过夜;TBST洗涤3 次后加入相应的二抗(山羊抗兔1 ∶4000、山羊抗鼠1 ∶4000)室温孵育2 h,显影并拍照保存。 采用Image J 图像分析软件进行灰度比分析。

1.3.4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药物处理细胞24 h 后收集各组细胞,分别用PBS 和buffer 溶液洗涤细胞后弃上清,加入FITC 溶液室温避光孵育15 min,加入PI 溶液4℃孵育5 min,30 min 内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1.3.5 异种移植模型

将5×106个PC3 细胞接种于裸鼠右侧背部皮下,待肿瘤体积长至30~100 mm3时,将荷瘤鼠随机分为3 组:Control 组、Enz 组和GA 组,每组6 只。 分别用载体(2% DMSO、40% PEG300、2% Tween 80 和56% ddH2O,ip,2 d 1 次)、Enz(30 mg/kg,ig,2 d 1 次)和GA(3 mg/ kg,ip,2 d 1 次)处理荷瘤鼠2周,药物处理期间测量小鼠肿瘤体积变化。 通过公式:(长×宽2)/2 计算肿瘤体积。 2 周后肿瘤异种移植物被移除、称重、固定、冻存。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 软件完成数据分析。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对符合正态分布的多组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 若满足方差齐性则采用Dunnett-t检验或LSD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若方差不齐则采用Dunnett’s T3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 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GA 抑制不同表型PCa 细胞的增殖和活性

为探索GA 对不同表型PCa 细胞生长的影响,将代表不同PCa 表型的LNCaP、22RV1、PC3 细胞用不同浓度的GA 处理48 h,并选用临床一线治疗药物Enz 进行对比。 如图1A 所示,Enz 作用于PCa 细胞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对AR+的HNPC 细胞LNCaP明显有效,IC50值为11.15 μmol/L,而22RV1 和PC3细胞均对Enz 具有耐药性,IC50值分别为67.02、116.9 μmol/L。 与Enz 相比,GA 对PCa 细胞的作用没有选择性,它可以广泛抑制LNCaP、22RV1、PC3 3 种不同表型PCa 细胞的增殖,且起效浓度比较低,IC50值分别为0.49、0.58、0.64 μmol/L。 为进一步评价GA 对PCa 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根据GA 对PCa 细胞的IC50值结果选取0、0.25、0.5、0.75 μmol/L 浓度的GA 分别处理细胞24 h,然后检测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 的表达水平。结果如图1B 所示,GA 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不同细胞Ki67 的表达(P<0.05)。 以上结果表明了GA 可以有效抑制不同表型PCa 细胞的增殖和活性。

2.2 GA 抑制PCa 细胞AR 的表达

AR 一直是临床治疗PCa 患者的主要治疗靶点,目前提出的CRPC 分子机制大部分主要是围绕着AR 表达的改变和AR 信号传导的失调[14]。 为明确GA 对PCa 细胞AR 表达的影响,将0、0.25、0.5、0.75 μmol/L 的GA 分别作用于AR+的LNCaP 和22RV1 细胞,使用qRT-PCR、Western blot 分别从mRNA、蛋白水平检测给药后AR 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2 所示,与对照组相比,0.25 μmol/L 的GA 对LNCaP、22RV1 细胞AR 的表达基本没有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但随着给药浓度的提高,AR 在mRNA 和蛋白层面的表达逐渐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以上结果表明了GA 可在mRNA 和蛋白水平抑制PCa 细胞AR 的表达。

注:以β-actin 为内参基因,以0 μmol/L GA 组为对照组。 A:各个浓度的复孔数量n= 6;B:各组的重复次数n= 3。 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P<0.001。图1 GA 抑制不同表型PCa 细胞的增殖和活性Note. β-actin was used as reference gene, and 0 μmol/L GA group was used as control group. A, Number of multiple pores at each concentration,n=6. B, Number of repeats in each group, n=3.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5, ∗∗P<0.01, ∗∗∗P<0.001.Figure 1 GA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and activity of PCa cells with different phenotypes

2.3 GA 诱导22RV1、PC3 细胞的凋亡

为探究GA 诱导PCa 细胞死亡的能力,我们将0、0.25、0.5、0.75 μmol/L 的GA 作用于22RV1、PC3 细胞24 h 后,使用Annexin V-PI 双染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 我们发现0~0.75 μmol/L 的GA 作用于PC3 细胞后,细胞未见有明显的凋亡趋势,因此我们进一步将GA 作用于PC3 细胞的浓度调整为0、0.75、1.0、1.25 μmol/L。结果如图3A 所示,随着GA 作用浓度的升高,Annexin+PI-和Annexin+PI+细胞数量逐渐增加,表明PCa 细胞呈剂量依赖性凋亡。 我们进一步检测GA 处理后PCa 细胞蛋白水平凋亡通路核心分子Cleaved caspase-3 和Bcl-2 的表达。结果如图3B 所示,随着GA 浓度的提高,PCa 细胞Cleaved caspase-3 的表达显著增强(P<0.001),抗凋亡蛋白Bcl-2 的表达明显下降(P<0.001)。 这些结果表明GA 可通过影响Cleaved caspase-3 和Bcl-2 的表达诱导PCa 细胞凋亡。

2.4 GA 抑制PCa 细胞PC3 体内的生长

有研究表明,在动物体内以每2 d 1 次腹腔注射4 mg/kg 的GA 是安全的[15],并以3 mg/kg 每2 d 1 次腹腔注射GA 对雄性裸鼠的体重变化基本没有影响[16]。 因此,对于GA 我们选取3 mg/kg 以每2 d 1 次腹腔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 同时,我们以Enz作为阳性对照结果与GA 的作用效果进行对比。Weyer-Czernilofsky 等[17]发 现 单 独 使 用 Enz 30 mg/kg可抑制PC3 异种移植肿瘤的生长且小鼠体重保持平稳,因此对于Enz 我们选取30 mg/kg 每2 d 1 次灌胃的方式进行给药。 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组小鼠的各项体征保持相对稳定,实验结果如图4 所示,GA 显著抑制了肿瘤的生长。 与Control 组相比,Enz组的肿瘤重量和肿瘤体积虽然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而GA 组的肿瘤重量和肿瘤体积显著降低(P<0.01)。 与En 组相比,GA 组对PC3 异种移植肿瘤的抑制效果更加明显。

注:以β-actin 为内参基因和管家蛋白,以0 μmol/L GA 组为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P<0.001,∗∗∗∗P<0.0001。图2 GA 在mRNA、蛋白层面抑制PCa 细胞AR 的表达(n=3)Note. β-actin was used as reference gene and housekeeping protein,and 0 μmol/L GA group was used as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5, ∗∗P<0.01, ∗∗∗P<0.001, ∗∗∗∗P<0.0001.Figure 2 GA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AR in PCa cells at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3 讨论

藤黄是一味具有消肿、攻毒、祛腐敛疮、止血、杀虫等功效的中药本草,中医古籍《不药良方》和《救生苦海》评价其可“治一切无名肿毒”。 GA 是藤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医学已有报道GA 对人类多种癌症具有抗肿瘤活性,但GA 对高度异质性的PCa 的研究较少。 Enz 属于AR 拮抗剂,是临床上治疗已扩散或复发的晚期CRPC 的一线治疗药物,对PCa 患者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且随着疾病的进展,获得性耐药的产生限制了Enz 的治疗效果[18]。 本研究结果发现,与对PCa 细胞具有选择性的Enz 相比,GA 对分别代表了PCa 进展过程中激素依赖性、去势抵抗性和神经内分泌性3 个不同阶段的LNCaP、22RV1、PC3 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了PCa 细胞的增殖和活性,表明GA 对PCa 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GA 对PTEN-/-/p53-/-PCa 细胞同样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11],然而该结果缺乏体内实验的研究。 在本研究的体内实验中,Enz 在30 mg/kg 的剂量下对难治性PC3 异种移植物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而GA 组在3 mg/kg 的剂量下已显著性抑制了肿瘤的生长,相比较Enz 更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表明GA 有望成为广谱应用于不同表型PCa 的理想治疗药物。

注:以β-actin 为管家蛋白,以0 μmol/L GA 组为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P<0.001,∗∗∗∗P<0.0001。图3 GA 诱导PCa 细胞凋亡(n=3)Note. β-actin was used as housekeeping protein and 0 μmol/L GA group was used as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01, ∗∗∗∗P<0.0001.Figure 3 GA induced apoptosis of PCa cells

注:与Control 组相比,∗∗P<0.01;与Enz 组相比,#P<0.05。图4 GA 抑制PC3 异种移植物体内的生长(n=6)Not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1. Compared with Enz group, #P<0.05.Figure 4 GA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PC3 xenograft in vivo

此外,本研究发现GA 可通过上调Cleaved caspase-3 蛋白的表达和下调Bcl-2 蛋白的表达促进PCa 细胞的凋亡,这与Shi 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明确了GA 诱导PCa 细胞凋亡与线粒体依赖性途径有关。 AR 信号在PCa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PCa 的主要驱动因子和治疗靶点[19]。临床ADT 处理和竞争性AR 抑制剂治疗后PCa 进展产生的CRPC,其主要原因也是AR 信号恢复的结果[20]。 本研究发现无论是代表HNPC 还是CRPC的PCa 细胞,GA 均可在mRNA 水平和蛋白水平抑制细胞AR 的表达,说明GA 对PCa 的治疗效果与调控AR 的水平密切相关。 藤黄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但GA 可能具有独特的选择性抗肿瘤机制。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对GA 的治疗更为敏感[21]。本研究参照已有的文献报道,选取3 mg/kg 的安全剂量,每2 d 1 次腹腔注射,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证实了GA 的有效性[16]。 多项研究表明,GA 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毒副作用低,可逆转多种癌症对临床药物产生的耐药性[22-24],因此GA 可能是癌细胞化学增敏的一种新药。 研究报道,GA 与Enz或多西他赛在体外联合使用对抑制LuCaP136 PDX衍生的类器官培养物的生长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25],但GA 和Enz 在体内联合使用的效果尚不明确。 因此,后续可以在体内实验中验证GA 与Enz或其他临床药物联合使用对PCa 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GA 可通过调控Cleaved caspase-3 和Bcl-2 的表达促进PCa 细胞的凋亡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抑制PCa 细胞AR 的表达。 与临床一线治疗药物Enz 相比,GA 对不同临床特征的PCa细胞均有治疗效果,能广泛抑制PCa 细胞的增殖和活性,且起效剂量较低。

猜你喜欢

表型试剂盒蛋白
基于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理论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发生机制
RNA结合蛋白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6种非洲猪瘟荧光PCR试剂盒对比试验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4种非洲猪瘟核酸检测试剂盒性能比较分析
两种小反刍兽疫病毒检测试剂盒的比较分析
人工驯养树鼩精子发生过程中MCM7蛋白的表达
体型表型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表型及特征分析
作物表型组学和高通量表型技术最新进展(2020.2.2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