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建设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2-06-25陈卫明万里行李红丽

科教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课高校教师思政

陈卫明,万里行,李红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引言

2017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三全育人,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形成一系列长效育人机制。2019 年8 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新时代我国高校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不断推出的文件为“课程思政”理念的推行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导。

我国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各种媒体的普及,信息获得成本降低,信息获取途径增多。大学生思想未成熟,各种社会怪象频发,为培养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带来严峻挑战。学生在专业课中的学习缺乏价值引领,长此以往将无法抵挡住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

课程思政作为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寻找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从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共同组成了高校的思政教育体系。课程思政无疑是满足了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从专业课程的角度为大学生思想精神的培养提供了新的着力点,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但是如何把握课程思政改革中专业课程的着力点及解决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安全工程专业属于工科类专业,“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在各大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中处于核心环节。课程内容主要有安全系统的基本概念、安全分析方法、事故树分析方法、系统安全评价、安全决策和灰色理论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等。课程中的系统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安全生产的各个领域。“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在各大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探索“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思政分析

在专业课程中推行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难题,要坚持实事求是,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才能让课程思政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1.1 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与思政课程的协调问题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渠道不同,思政课程是各大高校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主要方法,更加侧重于通过课堂这一主要途径对思政理论进行系统教学。而课程思政本质上是一种新的课程观念,是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的一种新方法,目的是与思政课程一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课程思政强调的是在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的思想价值引领,二者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各有优势。

要协调好专业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发挥两者的各自优势,以形成合力。一方面高校内部要采取措施,加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类专业教师的沟通交流,以便于非思政类专业教师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除此之外,高校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程内容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课程内容作为课程思政切入点,将思政内涵巧妙融入专业知识之中。这不仅考验了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同时也考验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

1.2 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认同度不高

高校教师作为课程思政推行的主力军,自身对课程思政教育观念的认同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当前我国采用分专业、分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之间界限明显,非专业类教师与思政类专业教师缺乏沟通交流。非思政类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普遍认同度不高,高校教师认为专业课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本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推行课程思政改革于专业本身来说没有意义,认为培养学生的思想价值理念是思政类专业的责任,在专业课中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还会挤占专业课时间。高校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还存在认识不足的状况。

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求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专业课与课程思政二者的目标层面而言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专业课知识是为了让学生有真正本领,而课程思政就是于无声处让学生领悟专业背后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起到隐性教育的作用。高校教师要清晰认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对于满足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要求的重要作用。

2 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1 提升教师素质

高校教师要明确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知道采取何种方式去培养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给出了答案,即必须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为高校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为高校教师采取何种方式培养人才提供了根本前提。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决定了课程思政改革效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高校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还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际教学过程,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教师除了思想素质要过硬,还要有与所教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成果必不可少的重要抓手,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方法不仅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不断进行改进调整。课程思政目标是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不是机械地推行课程思政理念,而是将价值引领注入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高校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避免造成思政与专业割裂。要准确把握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中的教学语言,增强所讲内容的信服力,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切忌一味给学生灌输知识,明确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将问答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的教态对于学生的专注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良好的教态能够吸引学生专注于课堂,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氛围。教师要不断学习好的教学技巧,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适合所授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的授课模式。

2.2 教学内容重构

专业课中长时间的专业知识讲解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聊,导致学生无法长时间保持较高的专注度。课程思政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局面,通过讲解专业课中知识原理背后的故事、专业课涉及科学家的故事、运用本专业所取得的科学成果等,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这些故事之中,以影音的方式展现,在学生听故事的过程中注入价值引导。相较于整节课的专业课知识,其中穿插的生动故事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好专业课中的思政故事,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为挑选故事的标准,以培养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人才为最终目的。结合“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背景以及专业实际,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因史施教、因时施教、因势施教。因史施教是指遵循“安全系统工程”课程中的科学发展历史,让年轻一辈知晓过去,激励他们展望未来。因时施教是将如今中国安全行业的具体情况展现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处时代的安全大环境。因势施教是指认清行业发展趋势,认清国家发展大势,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发展融入祖国发展洪流,与时代共进步,与祖国同命运。例如,以我国研制的第三代核电站“华龙一号”为例,阐述安全系统工程原理的具体应用。我国的华龙一号属于第三代核电站。华龙一号从设计之初,就在总结了前两代核电站的建设使用经验的基础上,在安全方面对华龙一号进行了整体考虑。华龙一号采取“能动+非能动”技术。其中的非能动指的是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PCS),该系统运用物理法则,通过冷热管之间存在的密度差,建立自然循环。即使在外在供能完全中断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堆腔温度过高。华龙一号反应堆还以高标准设计建立了两层“安全服”,可以抵挡住绝大部分的外力侵袭:可以承受大型客机波音747 的撞击,可以顶住9 级以上大地震的颤抖,能抵挡240 分钟的烈火酷烤,以及山洪暴发。

根据核电站的事故统计,核电站发生的事故与人的失误有很大关系。在华龙一号的设计之初就简化了人工操作流程,使不干预时间不少于30 分钟,减少了人员干预而产生的误操作。华龙一号还配备了充足的事故后备力量:柴油泵、发电机以及移动水源。并且设置了安全性极高的指挥中心,让指挥人员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在72 小时不需要外部支援的情况下,进行现场指挥。从我国开发的第三代核电系统华龙一号,说明我国在开发最安全核电工程技术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们知道我国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沿,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2.3 创新考核方式

2.3.1 将思政元素纳入学生的成绩考核

鉴于目前正处于课程思政改革阶段,积极探索与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相适应的考核方式,将思政元素的考核融入课程整体考核当中,并在后续过程中持续改善。以往的考核着重于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考核,学生的最终成绩为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三者进行加权,所得分数为学生的最终成绩。在课程思政改革中,考虑将课程中涉及的思想政治元素加入三者成绩当中的新型考核方式。学生平时成绩的打分除了学生的作业优良、迟到早退等标准以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对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内容进行提问,以含有思政元素的课程内容为主题进行讨论等方式进行互动,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期中成绩与期末成绩的考试,可以在考试卷中根据思政元素拟开放式题目。通过考试的形式促进学生对思政元素的理解。

2.3.2 评估教师专业课课堂上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

教师是课程思政开展的主体,直接与学生接触,对学生思想价值理念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对教师进行考核,是保障课程思政改革效果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对教师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知识的衔接效果;教师对于思政课程的教学技巧是否灵活运用;教师的课堂氛围等方面进行考核,寻找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建立专业课教师的提升模式。教师的提升一方面是促进本专业内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另一方面可以打通本专业教师与思政类专业教师的交流沟通渠道。

3 总结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育人要求的具体落实途径,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安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安全系统工程”为例进行研究,首先从提升教师思政素质及教学技巧的角度,保障课程思政改革主体素质过硬。其次重构课程内容,以专业教学为主线,思政教育为辅线,促进思政与专业的有机结合。最后在课程思政考核环节积极创新,以考核促进课程思政改革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欢

专业课高校教师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英语笔记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