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报道中融媒体作品的传播特点和效果探析
2022-06-25马灵慧
摘要:在2020年初那场新冠肺炎疫情中,新闻工作者做到了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广大受众奉献出大量形态独特、内容创新、传播效率高的融媒体新闻作品。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融媒体新闻作品凭其新颖的叙事风格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在抗疫报道中脱颖而出,在缓解疫情带来的情绪焦虑和传递抗“疫”正能量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以直播和短视频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探究抗疫报道中融媒体作品所呈现出的傳播特点和传播效果,并对融媒体新闻作品的制作及发展策略提出思考,以期为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者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新的处理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作品;抗疫报道;传播效果;传播特点;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7-0142-03
在2020年初那场没有硝烟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融媒体战“疫”作品综合利用多种传播方式,及时发布防控指令、播报防控动态,普及防疫知识,以其温暖的视角,汇聚起社会正能量,坚定了广大群众抗“疫”的信心和决心,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信息的透明度和传播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一批形态独特、内容创新、传播效率高的融媒体新闻作品,是打赢抗“疫”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抗疫报道中融媒体新闻作品的传播特点
疫情暴发以来,记者们不顾艰难险阻,主动站在抗疫前线,创作了一大批鼓舞人心的新闻作品,以独特的传播方式和直观的表达形式在疫情报道中展现出融媒体的传播优势。融媒体作品利用慢直播、Vlog、短视频等传播方式,结合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使疫情信息的准确到达率和完整覆盖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起到了缓解民众焦虑和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
(一)抗疫报道中直播作品的传播特点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国人民都渴望能够及时了解到抗疫前线的最新消息,第一时间掌握疫情发展动态和患者的流调信息,从而实行相应的保护措施,学习科学的防疫知识,最大程度保护自己。此时,实时直播可以及时反馈最前线的消息,满足了人民获取最新信息的需求。以下是直播作品在抗疫报道中呈现出的传播特点。
1.视角直观,真实呈现
与传统图文方式的报道相比,视频直播的主要优势是直观展现。直播通过同步的视频呈现和动态还原,将事实呈现给广大观众,这完美契合了受众对于灾害信息的即时性和“眼见为实”的直观性需求。在此次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中,地方传统媒体深入现场,用直播的形式报道医院和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防护物资的配置情况和交通运输状况,以及展现疫区民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如多角度、全方位地直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运行状况,以及湖北省中山医院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救援工作等。直播不仅可以让观众直观了解武汉市的防疫情况,也能对湖北省其他城区防控工作的最新进展有一定的了解[1]。
2.即时沟通,火热互动
互联网时代大大缩短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时间,打破了传统的由城市到乡村、由村庄到山林的传播方式。无论何时,身处何地,公众都可以借助实时弹幕、点赞、评论等方式直接参与到视频直播,与直播间的主持人、现场的记者进行实时的互动,在明确观众的需求和疑惑时,直播记者可通过调转摄像镜头、局部放大等方式解答问题。观看直播的观众也可以针对直播内容和话题进行交流,如在火神山医院建设的直播中,观众对其中的细微之处、新奇点进行有趣的讨论。平台与观众共同推出的“中国加油”和“武汉加油”的符号,也赋予了节目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带动观众情感交流的重大意义。
(二)抗疫报道中短视频作品的传播特点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短视频满足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需求。疫情期间,多数人居家隔离,导致手机的使用时间显著增加。“在众多手机应用程序中,短视频平台为居家隔离中的人们展现了一个三维的、全景的信息场景。”[2]分析短视频在疫情报道中发挥的作用,不仅可以为当下引导社会舆论的工作提供经验,也能够为今后的思想舆论工作指明前进的方向。
1.疫情期间流量爆发式增长
随着疫情逐渐扩散,人们对疫情的关注度也逐步升高,受时空限制,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所提供的新闻信息已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很多人选择利用移动终端寻找信息,但是大量虚假信息和图片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一些谣言和不实新闻在微信和微博上广泛传播,真假难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真实反映事实的短视频成为多数人获得疫情信息的主要来源。与图文信息相比,短视频的画面清晰,图像生动,更能将真实的疫情信息呈现给受众。由此,短视频已然从一种大众的消遣工具转变为疫情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从《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疫”专题报告》中可以看出,短视频应用程序的下载量达到了新的高度,增加的受众量超出4000万人次。究其背后的缘由,无疑是疫情期间人们外出活动急剧减少。
2.官员之间的良性互动为中国抗击疫情创造了一个同心圆
疫情防控是一场战役,也是一项任务。抗击疫情期间,主流媒体和新媒体运营者以及短视频平台相互协作,共同推出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引导疫情期间的舆论。一方面,为了将短视频平台受众观看量和依赖度较高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先后在网络上拓展短视频传播领域,号召公众科学防疫。短视频平台的受众面宽广。因此,信息一旦公开,就可以得到广泛传播,在消除信息壁垒、缩小人们的认知差距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据统计,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的短视频账号每月点击量超过1000万。除此之外,短视频平台上的民间媒体账号与官方账号相互协作,产生相同的谐振频率,获得大批观众的喜爱。
二、融媒体作品在抗疫报道中的传播效果
疫情暴发后,大众对疫情信息高度重视,新闻媒体扮演好了国家“瞭望塔”这个角色。慢直播对于一线疫情防控、缓解大众心理焦虑的效果明显,它们对提高疫情信息受众覆盖率和传播影响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慢直播呈现事实全景,扮演“解压利器”
“2020年1月26日,一名工作人员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使用医院提供的4K高清直播摄像机在‘央视频’的网络平台上进行全时高清视频直播,讲述了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病房建设的发展史。”[3]这也是中国首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医院建设进行全程直播。此后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武汉天河机场的“慢视频”也逐渐亮相,有的项目结合VR技术,带来十分丰富有趣的体验。此外,慢直播还应用在各行各业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为了复苏文化旅游产业,很多地方还举办了“云春游”“云博物馆游”等直播,如“云游乌镇”“云游紫禁城”等。由于慢直播的广泛普及,许多行业依托网络直播有序回归。
1.抚慰内心的实时信息
在疫情期间,及时获取信息可以消减人们的恐慌。“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信息公开就是最好的疫苗”这句话是主持人白岩松说的。事实正是如此,当人们看不到前线的动态,不能够及时掌握信息,又有标题党的夸大其词时,往往人心惶惶。此时官方直播的出现使人们在家也能够了解前线最新动态,学习科学防控措施。慢直播以一种随处可播、随问随答的新传播方式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一环,同时也能够缓解社会焦虑,增强民众信心。
2.居家体验室外场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举国上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宅在家中,打乱了人们原有的计划。而此时宅在家中,陪伴就显得十分重要,不然很难有人坚持不出门。人们从室外转移到室内居家活动。央视直播的出现成为人们的一大关注点,新颖的直播环境,独特的视角,犀利的分析,使大量群众可以在闲暇之余,仍可全天候了解疫情最新动态,其更显著的作用则是让居家人民的内心得到慰藉,以这种视角去感受中国速度,感受祖国的强大,从而积极配合防疫。
(二)疫情防控中“小”视频的“大”能量
疫情期间,各行各业在短视频平台上记录自身。剖析疫情下短视频的生存状态,可以看到,短视频在传递积极向上的抗疫精神、阻止虚假疫情信息传播、帮助学生接受在线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时代,要想快速打破传播壁垒、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舆论,可以加强应用短视频平台,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短视频平台严格管理。
1.阻止疫情谣言扩散
初面疫情的人们,心情慌乱、紧张、焦虑。疫情的出现打破了大家原本的生活,此时,虚假信息开始迷惑人们。民众的焦虑和紧张心情被不断激起,人们谈新冠色变,听到疫情就感到恐慌。正是由于此类不真实消息的不断传播,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一时间辟谣成为一种硬性需求。为了有效防止谣言引发社会动乱,各官方平台都制定了强制性规章制度。一方面,平台应向用户提供真实的一线疫情信息,积极做好信息传递工作,最大限度传达权威信息,缓解公众焦虑。另一方面,平台还开展了辟谣专项行动。抖音、快手等相继推出辨别真假谣言板块,推广优秀短视频,积极提供高品质内容。专门辨析谣言的账户一经推出就获得了一大批追随者,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谣言的传播。
2.助力师生在线教育
短视频不仅在防止疫情谣言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在线教育方面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满足线上教育的需求,短视频平台突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搭建了师生互动的桥梁,推动了高质量教育内容在疫情期间的传播。
人民网与教育部联合举办的思想政治课网络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5000万,反响热烈。快手短视频与新东方、猿辅导、作业帮等多家知名的教育企业合作,推出了包括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在内的多种教育,全面覆盖各阶段教育。
短视频平台借此契机大力发展线上教学业务,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居家学习环境,随着用户的实时反馈、不断摸索,线上教育办得越来越好,已经成为师生拓展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三、抗疫报道中融媒体作品的发展思考
在信息量剧增的时代,公众获得信息的渠道比以往更为丰富,但虚假信息总是存在。在信息环境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公众很有可能难辨真假。疫情谣言轻则误导群众,重则破坏防疫战。文章就抗疫报道中融媒体作品的发展提出以下思考。
首先要建立一支团结协作的采访编辑团队,融媒体新闻作品的素材来自一线记者,而后由专业的后方制作团队依据现有的素材,深入挖掘所报道的内容,发掘其中的创新点,采用合适的传播形态,制作出优质的融媒体作品。要改革传统的运作模式,包括制定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规章制度,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业务能力。
(一)强化选题,把握时效
融媒体时代,对信息传播的即时性要求更高,针对疫情的最新进展及当地病例的流调信息要把握住“时”,争取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刻传递官方信息,引导公众掌握疫情的最新动态,可以选择海报、图解等融媒体形式。疫情一线新闻报道还要讲究“度”,首先要选择好报道内容,新闻工作者要把好内容关。
另外,由于受众接收信息的程度存有一定的层次性,所以在科普防疫知识、预防措施以及展现专家观点时掌握好“效”,可以利用新颖的融媒体形式,如将传统的微信图文推送改为H5界面,以便受众浏览、阅读、转发。让新闻作品进入大脑,进入心灵,进入实践。
(二)平臺加大审核力度
对于融媒体作品的发布,各大平台都应加大审核力度,抖音运营团队为阻止与疫情相关的谣言继续传播和扩散,在2020年1月29日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谣言专项治理的公告》,其中针对短视频模块传播的虚假信息提出整治措施。在此之前,有关短视频平台就“抽烟能预防病毒感染”“熏艾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等夸大其词的违规视频进行了整治,并根据不实言论的影响作出处理,对传播不实信息的账号持零容忍态度,极大地消除了人们心中的惶恐和不安,同时也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三)注重隐私保护,遵守传播伦理
直播和短视频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从固定的角度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受众。但它很可能会触及个人隐私,如身份信息和具体住址。全方位的直播让隐私问题成为直播的安全隐患,比如通过直播曝光路人及其行为。由于直播和短视频是新兴事物,在长期缺乏相关条例约束的情况下,某些本不该出现在大众面前的内容也呈现在大众面前。故而,制定好计划,严把审查关,注重隐私保护,坚守传媒伦理,预防新闻传播失范是新闻工作者应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
四、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新闻作品凭借其开放性、互动性、社交化,能够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主流媒体应结合此次疫情报道中好的融媒体新闻作品,深度突破,改进机制,运用新技术,创立新模式,进一步提高自身制作和传播能力。
参考文献:
[1] 栾轶玫,张雅琦.视频直播在灾难报道中的运用及传播边控问题: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J].传媒观察,2020(3):25-32.
[2] 本刊综合报道.联动主流媒体、提速信息发布;短视频平台抗疫宣传“跑”起来[J].广电时评,2020(32):75-76.
[3] 李思彤.浅析疫情期间的“慢直播”传播实践与未来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20(21):88-89.
作者简介 马灵慧,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