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把握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的“三性”
2022-06-24蔡柱权
蔡柱权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活动化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要彰显趣味性、生活性和探究性,以此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促进他们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达到高效化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趣味性;生活性;探究性
一、趣味性——调动学习热情
(一)设计趣味化活动
从学生的思维习惯来看,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并不好理解。正因对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会面临较大挑战:如何能够化解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抗拒心理呢?要解决这一问题,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综合与实践课程,将学生的兴趣点与抽象化的数学进行连接,让学生在趣味性的驱动下主动去学习和接受数学知识。在备课环节中,要求小学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元素,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在这种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汲取数学知识。
教师可通过综合与实践课程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以好奇心与兴趣点位驱动,进一步强化了其数学学习能力。
(二)运用趣味化手段
科技的革新也带动了教育领域的巨变,教育方式逐渐多元化,教育资源日益丰富,这也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开展综合与实践课程时,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享受到科技所带来的便捷,借助网络搜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参考有价值的教学案例来优化课堂活动设计,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此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还能够创设直观化的课堂情境,有效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汲取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几何相关的知识点时,考虑到当前阶段学生们的抽象思维正处于起步阶段,不太容易理解一些图像、定理和概念。对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先进的电子设备,将一些抽象化的内容用一种较为形象的方式进行呈现,方便学生理解。以《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为例。在这节课上,教师借助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中的动画功能,以一种动态的形式将圆柱与圆锥的构成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又通过手工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强化认知。
二、生活性——体验数学价值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被应用。在小学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大都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联想和比较,以此来建立对数学的认知。从小学生的发展规律来看,在这一阶段,他们普遍拥有较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接受能力。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实现生活化元素与教科书的连接,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来感知数学知识,发现和认识生活中的数学。换而言之,数学教学中的综合与实践离不开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应当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建立较为完整的数学理论知识框架。
例如教师在教学“扇形统计图”一课时,首先围绕着“水资源”的話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积极联系生活经验,回忆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案例、浪费水的不良后果,思考如何才能节约水资源,进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践活动。在简单的自由分组和分工后,学生们自发依据课本中的调查步骤进行相关调查:有学生借助网络搜集当前水资源现状并制作滴水量统计表,有学生对校园的多个水龙头进行实地观察并记录数据,统计出水资源的浪费情况并制作扇形统计图。
通过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基于课本理论知识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有助于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二)引导生活化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应引导学生亲历观察、实验、猜想以及证明等流程,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从现实学学情出发,立足于感性材料将抽象化的数学概念进行加工,用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化数学知识;要求结合学生的过往学习经验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判断与推理,锻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关注生活,将数学理论应用于生活,才能更好地挖掘数学的广度。
例如教师在教学《神奇的数字编码》时,就应积极寻求该知识点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如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等数字编码,只不过大部分学生并未将其与“编码”这一知识点建立起联系。为了凸显“数字与编码”这一主题,教师围绕着“生活中的数字与编码”组织学生进行了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搜集全班同学的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等编码信息并进行小组讨论。在上述教学案例中,通过讨论,学生们揭秘了身份证号码等编码的奥秘,进一步强化了数字与编码的认知。正是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自主地进行数学探究,积极吸收和积累数学知识。
三、探究性——提升综合能力
从字面意识上看,综合与实践并不难理解,它包含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性学习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它以问题为导向指引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探究。在此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可以与学生生活相关,用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与数学理论知识相关,用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简而言之,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标在于以问题为串联而展开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质疑意识和数学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量一量、比一比”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图中的小朋友在测量什么呢?(出示主题图)
生1:有人在测量桌子,有人好像在测量讲台,还有人……
师:那我们也来玩玩测量游戏吧!和你的同桌一起,相互测量对方肩宽。测量完毕后,我们来解决以下问题:怎么样才能准确记录测量数据呢?在测量不同物体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单位呢?应当怎样借助一个物体来形容另一个物体的长度呢?
……
以上案例中,教师通过一连串问题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长度”概念,同时,也在课堂活动中收获了合作的乐趣。
又如教师在教学“有趣的平衡”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在跷跷板游戏中,有没有同学发现其中的奥妙?(播放玩跷跷板游戏的视频)
学生仔细观看,提出了如下问题:
问题1:在玩跷跷板游戏时,它总是会偏向其中一方,为什么呢?
问题2:跷跷板的平衡与什么有关呢?
问题3:怎么做才能让跷跷板一直保持平衡呢?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借助一个跷跷板游戏视频,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短时间内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初步形成质疑意识,提出了三个问题。紧接着,教师顺势而为展开动手试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其在实践中切实感受数学学习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
以上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所积累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促进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要让综合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其优势,就应当将其有效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之中。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有意识地将综合与实践渗透于数学课堂,以问题为引导,连接学生的生活,组织学生开展自由的合作学习,以此来保证数学课堂的深度、温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支红霞.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研究[J]. 名师在线,2017(14):36-37.
[2] 严孙庚. 立足课标更新观念——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实践[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6):4-8.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