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领域游戏活动中多元化材料的应用
2022-06-24郑艳敏
郑艳敏
摘 要:多元化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有助于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幼儿科学认识、培养幼儿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将多元化材料投放到幼儿集体科学教育活动、幼儿科学区活动、户外自主活动和幼儿小组活动中,旨在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度,更好地于无形中了解科学、探索科学。文章结合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经验和相关幼儿科学领域游戏文献,将可供幼儿操作的科学材料进行多元化分类定义,既包括常态化科学材料、生活材料,也包括虚拟材料,旨在通过分析多元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对幼儿科学的价值,为教育同仁的科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多元化材料;幼儿科学;应用
一、何为多元化材料
多元,原本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概念,主要指不同种族、民族、宗教或社会群体之间文化或者利益的融合,重点强调在一个框架下。多元化则是事物发展到一定丰富的阶段,出现多种分类、多种行业等。本文所提到的多元化材料,就是将应用于幼儿科学教育的材料收集、分类,为更好地服务幼儿科学教育目标、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索水平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多元化材料的分类
科学教育活动材料是按照材料性质区分的,主要有三大类:常态化科学材料、生活材料和虚拟材料。
一是常态化科学材料。是指专门供幼儿进行科学实验、科学操作的一类材料,这类材料在给幼儿进行专业的科学操作时得到,比如说电路实验《小灯泡亮》——电线、电池、开关等,溶解实验——搅拌棒、烧杯、量筒、天平等,这些专门用于科学实验的材料,将其归为专门的材料。
二是生活材料。这里所指的主要包含生活中用到的材料、废旧材料等,生活类材料就是指在生活中,会用到的用品将用于幼儿科学实验中,这类材料可以是普通的生活中用到的日用品,或者是废旧可回收材料等,比如说利用泡腾片易溶于水的特性,让幼儿感知“火山”这一神奇景象,这一点就利用的是生活中的药品,再比如说利用物体的滚动实验,就可以为幼儿提高各种瓶子,也可以利用纸壳搭建轨道等让幼儿体验滚动的“奥秘”,这些都是对废旧材料的利用,这里提到废旧材料被利用的前提必须是安全且卫生的,这两点在废旧材料被应用与幼儿科学教育中是缺一不可的。
三是虚拟材料。这类材料指的是科学活动与互联网的结合,结合线上视听结合、动画效果等深受幼儿喜欢的特性,为幼儿直观展示科学的神奇魅力,还是之前提到的火山喷发,现实生活很难直观呈现“火山”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利用线上带给幼儿直观感受,为提高幼儿参与科学活动兴趣奠定基础;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线上的QQ群、微信群或者公众号等向幼儿家长介绍可在家庭实现的科学小实验等,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为幼儿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索欲望奠定基础。
三、多元化材料开发对幼儿科学领域游戏活动的价值
(一)基于幼儿维度的价值分析
1. 激發参与科学活动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材料的多元化开发,对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有重要价值。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为短暂,单一的材料对于幼儿阶段来说是不利于激发参与科学活动兴趣的。例如在物体的滚动科学活动中,如果单一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供幼儿操作,远远比不过让幼儿在周围的环境中去寻找物体来研究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更能够让幼儿体验“滚动”物体的特性。
2. 引导自主探索科学奥秘。多元化材料的引入,势必会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广的可供操作的实验材料,对激发主动探索欲是有很强的引导作用的。也给幼儿间相互沟通、交流创造很好的物质保障,在幼儿间相互配合的主动探索中,获取科学的更多奥秘。这一点在幼儿科学区域活动中优势尤为明显。
3. 助力启蒙科学思维观念。科学思维、科学观念的形成是基于幼儿自主探索的基础之上的,多元化材料的应有和开发正可以发挥这样的价值,打破常规思维,用幼儿感兴趣的形式和内容去引导幼儿参与科学活动,更能让幼儿对科学活动产生“神秘感”,激发探究欲望,在主动自主的探究中,启蒙科学思维观念。这一点价值是最重要的,也是需要在长期的多元化材料的操作和幼儿教师的引导下形成。
(二)基于教师维度的价值分析
1. 充分挖掘科学活动的价值。俗话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这个道理。多元化的科学材料就相当于物质基础,科学活动的价值就是所谓的上层建筑,唯有坚实的材料作为幼儿操作、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编排区域活动等前提,才能够使教师充分实现科学活动价值的挖掘,将这种价值更好地传递给幼儿,潜移默化地融入他们思维、活动、游戏的过程,这种价值有可能超过科学活动本身,比如说在小组实验的科学活动中,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供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操作,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也可以给幼儿相互协调配合的空间,这就是材料所能形成的“分享”价值。
2. 合理实现科学领域幼儿发展的目标。科学活动的目标设计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等来确定,教师在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科学活动的内容等基础上,正确、合理地为幼儿选择适合操作的多元科学活动材料。幼儿在感兴趣的操作中,实现科学活动本身的价值。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加强对幼儿的教育和引导,根据幼儿操作材料的实际,合理的调整生成新的目标。
3. 充实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设计。活动内容分为教师预设和随机生成两个方面,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会根据前期备课情况对幼儿预设活动目标、预设活动内容、预设活动流程等,教师会根据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情况,适时地调整预设内容,充实活动的设计流程,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例如,在沉浮试验中,某幼儿提到了容器大小可能和物体“沉下去”或“浮起来”有关系,教师利用这一点,为幼儿拿来脸盆让幼儿感受沉浮与容器大小的无关系,以此让幼儿感知“沉浮”的主要因素是物体和液体的密度等,达到科学活动内容的充实完善的目的,为幼儿科学思维的养成、科学素养的形成筑牢根基。
4. 拓展科学领域游戏活动的形式。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可视的材料更易引起他们的深度学习与深度思考,也更能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多元化的游戏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自主游戏活动、户外活动中,同样能激发他们操作、思考、学习的兴趣,萌生探究的意愿,进而诱发幼儿的深度学习。例如将多元化的游戏材料投放到区角活动中,幼儿在自主学习的游戏活动中,获得知识经验的增长;又如在户外自主游戏时间,幼儿在沙池区通过沙堡游戏感知不同湿度的沙子更易成型。
材料是诱发幼儿思维最直接的导火索,也是幼儿游戏最亲密的伙伴。幼儿是在与材料不断的互动、操作中不断推动游戏的进展,不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进而建构新知识结构。多元化的材料为幼儿操作、学习提供了更多种可能。科学领域活动抽象性、逻辑性等自身的特点,要求幼儿要多动手、亲身操作感知,这便对幼儿科学活动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元化的游戏材料为幼儿科学知识、技能的习得以及教师科学活动的开展都提供了极大助力。
参考文献:
[1] 徐海燕. 以废旧材料为载体开展科学教育活动[J]. 成长新观察,2014(05):19.
[2] 王子贤. 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材料投放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3] 韩会生,扈艳美. 浅谈科学实验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实施策略与研究[J]. 好家长,2019(02):30-31.
[4] 范长瑞,马奎彬. 高师生组织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策略[J]. 中国农村教育,2018(04):17-18.
(责任编辑:秦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