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疗干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技能水平的影响

2022-06-22朱青吕露芬门爽

青岛医药卫生 2022年3期
关键词:水疗肌张力脑瘫

朱青,吕露芬,门爽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神经与康复科,河南 商丘 476000)

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婴幼儿在脑发育早期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1],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还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2]。其中,痉挛型脑瘫占所有脑瘫类型的60%左右,临床特征为长时间运动功能缺陷,并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不断加重[3]。目前,临床治疗脑瘫尚无有效方法,主要采取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降低痉挛肌肉的肌张力、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有研究发现[4],在常规训练基础上配合水疗能够提升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本文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10例,探讨水疗干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技能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10例,纳入标准:符合脑瘫患儿诊断标准[5];年龄2~8岁;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合并先天脑积水;中途退出或转院。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男25例,女30例;平均年龄(4.26±0.82)岁,脑瘫类型:痉挛型四肢瘫16例,痉挛型双瘫13例,痉挛型偏瘫15例,其他11例。对照组男27例,女28例;平均年龄(4.19±0.33)岁,脑瘫类型:痉挛型四肢瘫12例,痉挛型双瘫17例,痉挛型偏瘫18例,其他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药物、经络导平治疗仪、痉挛肌治疗仪、异常姿势矫正手法、中医穴位按摩与推拿、Baboth疗法、Vojta疗法、运动疗法等常规治疗手段。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法基础上联合水疗,具体方法为:选择HK-W-Q型旋涡泡浴槽水疗康复仪器,由康复治疗师对患儿进行一对一治疗,将游泳圈套在患儿颈部,将患儿放入浴槽内,调整适用角度和喷嘴高度,并依照治疗需求启动不同的功能按钮。并由康复师对患儿踝、膝、髋、肘、肩等关节自评被动性、节律性放松运动,每天1次,每次20min,3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1)对所有患儿在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应用GMFM88项粗大运动评分量表评价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其中包括A、B、C、D、E 5个区,分别为翻身与卧位、坐、爬与跪、站立、走跑跳,下肢功能以D区站立和E区站立着重研究[6];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的背屈角、腘窝角、内收肌角下肢各关节活动度。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患儿的Milani运动发育评价明显改善,肌张力明显降低,异常姿势明显改善为显效;患儿肌张力、Milani运动发育评价、异常姿势明显改善为有效;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7]。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粗大运动功能

两组治疗前粗大运动总分、走跑跳、站立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粗大运动总分、走跑跳、站立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比较分)

2.3 下肢各关节活动度

两组治疗前背屈角、腘窝角、内收肌角下肢各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背屈角、腘窝角、内收肌角下肢各关节活动度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下肢各关节活动度比较

3 讨论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病变部位在大脑皮层及锥体系,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痉挛是造成脑瘫患儿运动发育迟缓、运动姿势异常的重要因素,影响患儿正常运动功能,严重者丧失肢体活动能力。因此,改善脑瘫患儿肌肉痉挛是促进患儿直立行走的关键[8]。水疗法是应用水浮力,在自然大气压下不能够获得运动,而在水中可以轻松运动的主要原理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改善患儿肌张力,提升下肢运动功能。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水疗干预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这是因为水疗法主要是应用水泡机械刺激、旋涡引力和水的浮力,促进患儿局部和全身血液循环,让立毛肌与皮肤弹力纤维松弛,保证动脉血管壁紧凑,改善全身痉挛状态,从而缓解肌张力异常,改善治疗效果。前期Meta分析结果也发现[9],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水疗法,治疗效果显著。

本文结果也显示,治疗后两组粗大运动总分、走跑跳、站立评分均升高,背屈角、腘窝角、内收肌角下肢各关节活动度均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水疗可以提升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技能水平。在应用水疗过程中气泡破裂时呈现的机械力可对患儿进行冲击按摩,结合水浮力缓解患儿肌痉挛现象,使正常大气压之中不能够得到松弛的肌肉放松,增加患儿活动度,进一步纠正其不良姿势与习惯[10]。此外,在水疗过程中,治疗师可以对患儿进行水中按摩运动,最大程度增加关节活动度,配合躯干回转训练配合踝关节被动摇扳和跟腱牵拉,抑制异常姿势反射,最大限度改善患儿主动运动功能,提升下肢运动技能水平。

综上所述,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水疗干预能够提升患儿的下肢运动技能水平,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水疗肌张力脑瘫
莱奥冈Puradies水疗酒店
Elysium水疗中心
水疗在美国日渐流行
魁北克Strøm Nordic水疗中心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请您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