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阳区高血压及其慢性并发症的调查及分析
2022-06-22徐美华刘燕青饶小胖纪良
徐美华,刘燕青,饶小胖,纪良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109)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他慢性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既往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带来全民疾病负担的病种之一[1],不仅导致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和健康负担增加,也越发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疾病支出成本。2013年,中国的医疗卫生支出费用为31869亿元,仅高血压直接费用支出占6.61%[2]。本文对2019年在城阳区进行三高共管的8个街道及辖区的高血压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高血压及慢性并发症患病,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青岛市城阳区三高共管项目8个街道及辖区高血压管理人数共35155人,按10%的比例随机抽取3515人作为研究对象。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诊室内血压,高血压诊断标准: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SBP≥140 mmHg和DBP<90 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 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3]
1.2 方法
1.2.1 填写基本资料
确定问卷调查小组,制定研究对象问卷调查表(参照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流行病学学组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4]),参与调查小组的成员进行相关医学专业技术培训,调查涉及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出生时间、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询问有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病史,询问服药情况和自测血压血糖情况和有无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眼底疾病并发症等。
1.2.2 人体测量学指标和生化指标
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及身高、体重和腰围;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及心肌酶学、肝功能和肾功能。
1.2.3 高血压慢性并发症的诊断标准
(1)高血压性肾脏病诊断标准:①既往高血压病史,且病史超过5年;②出现持续性的轻中度尿蛋白,不伴或伴发少许镜检有形成分;③辅助诊断条件为眼底检查出现动脉硬化性视网膜或视网膜动脉硬化;排除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5]。
(2)心脑血管病变诊断依据:①冠状动脉硬化病变:临床症状和体征明确,十二导心电图检查发现存在ST-T或T波改变,证实心肌损害改变或出现心绞痛的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和/或检查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硬化病变,既往已行冠状动脉血管旁路移植术或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硬化病变,心肌酶学检查明确存在心肌梗死;②左心室肥大:心脏超声心动图发现男性的左心室质量指数大于130g/m2,女性大于100g/m2。③充血性心力衰竭:静息状态或不同运动强度状态下伴发心慌、胸闷、气短、喘憋、乏力、浮肿等症状,出现呼吸困难、颈静脉充盈或怒张、双肺底闻及干湿性啰音、伴发胸腔积液和呼吸音低、心律失常、心室肥大或扩大、心瓣膜杂音、腹腔积液及肢体水肿、肝触诊大等表现,心脏超声心动图明确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大、射血分数小于45%、出现肥大等结构或功能异常、血清脑钠肽浓度异常升高等客观证据。
(3)脑血管病变:脑部血管彩色多普勒确定脑血管病变,或者通过颅脑CT或MRI诊断脑梗死或出血性脑卒中等临床疾病。
(4)周围血管病变:通过下肢和颈部等外周血管超声确定大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例如颈部动脉血管内中层增厚和/或粥样斑块形成[6]。
(5)眼底病变:参照KWB(Keith-Wagener-Barker)分级法分为四级:Ⅰ级(动脉狭窄)、Ⅱ级(动静脉交叉压迫)、Ⅲ级(视网膜出血和渗出液)和Ⅳ级(视乳头水肿)。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ypertensive retinopathy,HRP)与高血压的其他靶器官的受累情况具有相关性,尤其是Ⅲ、Ⅳ级HRP[7]。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病率
城阳区高血压患者13.3243万人,城阳区成年总人口62.6093万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1.28%,低于全国23.25%平均水平。
2.2 患者临床资料
参与调查的3515例高血压中,男1680人(47.79%),女1835人(52.21%),平均年龄(55.08±20.87)岁;病程以5~9年最多,占41.54%,规律服药占64.10%,血压控制理想仅占22.75%。见表1。
表1 患者临床资料
2.3 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
2.3.1 慢性并发症患病率
在调查的高血压患者中,有慢性并发症者2285人,总患病率为65.01%,其中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眼底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分别为41.25%(1450/3515)、22.19%(780/3515)、14.08%(495/3515)、4.69%(165/3515)和17.87%(628/3515)。
2.3.2 性别与慢性并发症患病率的相关性
分析高血压并发症的性别因素发现,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眼底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性别与慢性并发症患病率的相关性[n(%)]
2.3.3 血压水平与慢性并发症患病率的相关性
高血压患者患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眼底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的患病率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血压水平与慢性并发症患病率的相关性[n(%)]
2.3.4 病程与慢性并发症患病率的相关性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病变、眼底病变和肾脏病变的患病率随着病程的增加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病程与慢性并发症患病率的相关性[n(%)]
2.3.5 人均费用及住院情况与有无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
随着并发症种类增多,患者人均费用、年住院频次及住院天数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人均费用及住院情况与有无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
3 讨论
我国最新高血压流行病学数据发现[8],2012至2015年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7.9%(其中标化率23.2%),高血压防治现状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8],虽然调查结果显示较1991年和2002年有明显的提高,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调查了青岛市城阳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现状,结果显示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1.28%,低于全国高血压标化率23.2%,但相比2002年全国高血压患病率18.88%[8]已经明显升高。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与脑卒中及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为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致残和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高血压导致的靶器官损害包括动脉僵硬、左心室肥厚、微量蛋白尿、中/重度慢性肾脏病、踝臂指数<0.9、晚期视网膜病变等[9]。本文共选择高血压患者3515例,其中有慢性并发症者2285人,总患病率为65.01%,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眼底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分别为41.25%、22.19%、14.08%、4.69%和17.87%。结果提示城阳区高血压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较高,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较高,与王会奇等[10]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调查资料中高血压的并发症中冠心病(13.51%)、脑血管疾病(10.0%)、下肢动脉硬化(2.66%)、视网膜病变(1.84%)、慢性肾功能不全(2.14%)、周围神经病变(1.12%)、白内障(9.41%)、尿毒症(0.4%)等相比,患病率明显升高。本文结果还显示,病程长和血压控制不理想,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女性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于男性,因此应该更加严格控制血压,一旦发生并发症不仅治疗费用明显增加,同时增加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给患者造成经济和身体负担。
综上所述,高血压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需要加强高血压管理,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患者并发症靶器官损害,定期进行随访筛查,及早干预并发症,进一步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