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效果观察
2022-06-22司玉新
徐 华,司玉新,闫 燕
(临沂市肿瘤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0)
耳廓是瘢痕疙瘩常发部位,耳廓瘢痕疙瘩多见于打耳洞、耳部外伤、手术等,瘢痕体质、感染等是主要原因,常伴有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严重者不仅影响耳部的外观,而且常引起患者的身心痛苦。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可分为核心切除和完整切除两类。完整切除更有利于术后恢复,但切口皮肤缺损大,闭合会导致伤口的张力较大,复发率较高,而瘢痕疙瘩的复发与周围张力有关,导致耳廓再次变形[1],尤其是瘢痕疙瘩较大者。本科自2019年至今,对此类患者经术前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取得较好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36例,均为女性,年龄16-30岁;患耳42只,单侧30只,双侧12只;瘢痕疙瘩大小1.0 cm×0.8 cm×1.0 cm-2.5 cm×3.0 cm×3.0 cm。
1.2方法 术前注射曲安奈德20 mg/2 mL+2%利多卡因1 mL,瘤体周围及瘤体核内均匀注射,至整个瘤体颜色变白,压迫止血,两周后重复注射。间隔两周行手术治疗。根据瘢痕类型、大小及耳廓形状设计切口,以突显切口隐匿、美观为原则。以2%利多卡因在距离瘢痕边缘0.5 cm处做局部皮下浸润麻醉注射,抬高皮肤,皮肤与内核分离。单侧型:沿瘢痕底部设计梭形、“Y”型或弧形切线,尽量切除瘢痕疙瘩,完整摘除内核,必要时可保留部分瘢痕边缘皮肤,修剪皮缘后以6-0线全层缝合,保证耳廓外形。双侧型:沿隐匿侧瘢痕底部做切口线设计,彻底去除瘢痕内核,将前后两侧贯通,保留对侧皮肤完整,隐匿侧保留部分瘤体边缘皮肤,修剪皮缘后以6-0线全层缝合,耳廓外形完好。术后常规加压包扎,术后6 d拆线,拆线后两周开始局部皮下注射曲安奈德,20 mg/2 ml+2%利多卡因1 mL,每2周1次,持续3次。随访6-24个月。
2 结果
本组36例患者共42只患耳,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外形良好,术后均按要求于门诊行局部皮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3次,间隔两周。随访6-24个月,6例出现不同程度复发,其中2例行再次手术治疗,术后继续行曲安奈德皮下注射,随访12个月,未见再次复发;2例瘢痕较轻,加用90锶敷贴治疗,每次2-3 GY,2 d一次,共4次,效果满意;另2例未来本院继续治疗。
典型病例:患者1,吴某,女,21岁,扎耳孔后右耳耳垂瘢痕疙瘩形成1年余。查体见瘢痕疙瘩位于耳垂区,大小约2.5 cm×2.0 cm×1.5 cm,单侧型。术后18个月复查未见瘢痕疙瘩复发,耳廓外形良好,见图1。
患者2,张某,女,23岁,右耳耳轮区穿耳洞后廄痕疙瘩形成1年余。查体见瘢痕疙瘩位于右耳轮中上部,沿耳洞方向生长,双侧型,大小约2.5 cm×2.5 cm×2.0 cm。术后6个月复查未见瘢痕疙瘩无复发,耳廓外形良好,见图2。
3 讨论
瘢痕疙瘩的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病理表现为组织纤维增生和胶原蛋白过多沉积,具有浸润性生长特点[2]。耳廓瘢痕疙瘩发病率较高,女性多见,多与美容穿耳洞、外伤、遗传基因、炎性介质等有一定关系,且各因素之间并非完全独立[3]。廓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较多,手术切除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单纯手术治疗疗效差,复发率可高达45%-100%。而耳廓皮肤张力大,弹性小,1 cm以上的瘢痕疙瘩直接切除缝合容易引起耳廓畸形和局部复发。研究发现,原位修复瘢痕皮瓣和局部切除转移皮瓣修复,皮瓣都成活,瘢痕未复发[4]。所以,可以通过切除瘢痕疙瘩内核、修复创面、无张力缝合等操作恢复耳廓外形[5]。
曲安奈德是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药物之一,其具有抗炎、抗过敏等多种作用,局部作用可以持续2-3周。利用其抗增生作用,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使细胞凋亡致瘢痕变薄[6]。本研究通过术前注射曲安奈德2次,每次间隔两周,80%以上患者瘤体缩小可达50%以上,表面皮肤软化,为皮肤保留创造了条件,更利于修复耳廓外形,减轻切口皮肤张力。但瘢痕疙瘩血运丰富者,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效果差,手术切除修复后需加用90锶敷贴治疗。
手术切除疗瘢痕疙瘩的同时必须兼顾外耳的形状,根据单侧型或双侧型瘢痕疙瘩进行美学设计,在进行局部麻醉时将浸润区域至瘢痕边缘0.5 cm处,抬高皮肤,使瘢痕皮肤与内核分离,对于缺损较大的创面可保留部分修薄后的瘢痕边缘,采用内核剥切加瘢痕皮瓣原位覆盖术式,确保伤口的全层无张力对合。术后早期辅以曲安奈德局部皮下注射3次,每次间隔两周,在不影响伤口愈合的情况下,对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生及胶原合成进行抑制,从而达到治疗瘢痕的目的。通过6-24个月的随访,85.7%的患者效果良好且未出现复发。
综上所述,手术前后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耳部瘢痕疙瘩,能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耳廓外形美观,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