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暮秋青华行

2022-06-22张云梅

大理文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铁观音茶园

张云梅

踩着秋天的尾巴,我踏上了梦寐以求的青华诗意之旅。这是巍山县文联去年组织的采风活动,在文友们愉快的谈笑声中,弯弯曲曲的山路好像变得更加平坦了。尽管已经到了深秋时节,车窗外一座又一座连绵起伏的群山上,除了偶尔看到核桃树上黄绿相间的树叶和火红的柿子树之外,大片的华山松和其他灌木依然自顾自地绿着。眼下,无边的静谧,空气里满是草木的气息。青华,果真是青青华美,青青的山,清清的水,亲亲的人。

茶园秋韵

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是石湾箐茶园。

在石湾箐茶园,一湾碧水静默于茶山,池水清澈,蓝天白云和四周的苍翠山峦映在水中,池边野花摇曳,绿茵缤纷,构成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美不勝收。绿树、绿草、绿水,满眼皆绿,茶园碧波起伏,让我几乎忘记了这是深秋时节,大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意蕴。

茶园跨山弥谷,成片相连,路路相通,层层茶墒连绵如锦,四周与苍翠的华山松林环抱,形成云、山、雾、茶、路、林为一体的茶园奇观。满山满坡的茶树郁郁葱葱,严严密密,成行的茶树像锦缎一样,延伸到离天空最近的山巅。身处茫茫茶海之间,一排排翠绿的茶墒,在晨光里散发出朝气蓬勃的模样。迎着阳光,惬意地闭上双眼,恍然间自己也成了其中一员,笃定而淡然。

一阵欢快的山歌隐隐约约传来,半山坡上彝家妇女采茶的倩影映入眼帘,瞬间,整个茶园变得更加灵动起来,扑鼻而来的是茶园飘出的绵绵清香。

面对这恍若仙境的茶园,心会禅定。突然好生羡慕这些山里的茶农,他们终日被茶叶的气息浸润着,心思必会如茶般清简。那一刻,我突发奇想,如果余生就在这里守着一片云、一片茶园、阵阵松涛,数株花草、三五间竹篱茅舍老去,或许日子就是梦中的诗和远方吧。

我惊诧于秋天还能采茶,同行的青华乡党委书记阿承文热情地告诉我,石湾箐茶园盛产乌龙茶和铁观音,秋天采摘的铁观音是最好的。因为秋天降水少,气候干燥,在茶叶的成长、采摘和制作过程中都能最大程度保持茶叶的香气。古人道:“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尤其以有“春水秋香”之称的铁观音为代表。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只有春茶才是最好喝的,听了阿书记的一席话,再加查阅资料,我才了解到,秋茶自古以来都是很受茶客青睐的。晋朝时出现了第一篇“茶叶专题文章”《荈赋》中有对秋茶的描写。中唐诗人张籍的诗中写道:“秋茶莫夜余,新自作松浆”。在简短的叙述里,虽无法窥见秋茶的全貌,但也能得知从晚唐起,民间已有喝秋茶的习惯了;晚唐诗人许浑写道: “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宋朝的陆游“初到荣州”,就急忙 “地炉堆兽炽石炭,瓦鼎号蚓煎秋茶”。可见,喝铁观音秋茶,此时秋高气爽,气韵从容,可以润燥、静心,解除秋乏,与时相合。

石湾箐茶园,我多次从报纸的报道中看到,置身这个世外桃源,我陶醉不已。摘一把茶叶放在鼻尖,我仿佛真真切切地闻到了乌龙茶、铁观音的清香。此时,我似乎坐在了古城那个叫“方寸间”的小屋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老朋友郑先生夫妇那质朴的笑容,我的舌尖,仿佛品尝到了铁观音的醇香。

方寸间是台湾郑先生夫妇在巍山古城开的一个小茶坊,茶坊里经营着石湾箐茶园里种植的茶叶,引进的是台湾青心软枝乌龙茶、福建安溪红心铁观音等优良品种。从他们刚到巍山青华种植茶树,成立茶厂,到他们三个可爱的女儿出生,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我和先生见证了他们一家的幸福生活,见证了他们茶园的发展,也成了他们的老朋友。只可惜,我都只喝过他们加工的茶,没有亲自到过茶山。

郑先生质朴而随和,我亲切地喊他阿郑。我和先生经常在他的方寸间里喝着铁观音,天南海北地聊天,聊茶艺、聊台湾和巍山的风土人情,聊孩子的教育、聊美食,当然,我们聊得最多的还是有关石湾箐茶园的话题。所以我知道,石湾箐茶园,倾注了阿郑十几年的心血。

因为疫情的原因,阿郑一家回台湾之后就没有返回巍山。两年了,茶园已经有了新的主人,方寸间也已经关门,可是,阿郑给我们送的铁观音,我和先生还一直珍藏着。铁观音的醇香,还时常在我的舌尖荡漾,我也时常会想起他们夫妇和三个可爱的小姑娘。

钟灵出秀境,奇香自天成。今天,终于得以见到时常喝的铁观音原厂地,我不禁感慨万千,惊喜地给阿郑发了几张茶园的照片和一条短信,我在短信上说:阿郑,此时的我,正在被石湾箐茶园满山的绿所包围,正陶醉在青华的蓝天、绿水、茶香之中。放下手机,这里果然青山连绵,云雾缭绕,我们拥抱着通往茶园的小道,一层层薄雾笼罩在周围填满了山与山之间的空隙,若静若动,若隐若现。绿先于人抵达,一垄垄的绿,亲人似地相迎。茶园碧绿叠翠,躺在大山朴素的怀里,恬静、安然而富有生机。上千亩茶园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一直延伸到蓝天之上。置身于茶山云雾之中,乌龙茶、铁观音的清香在茶园里流淌,天空纯净而高远,远山层林尽染,山腰绿水悠悠。一棵棵茶树,盈一怀婉约将一笺心语吟成满树风情,斑驳的树影诉说着秋水长天的故事,将秋的醇厚藏进了叶片,在季节的轮回中酝酿着春的梦想,熬出了最深沉的醇香。

离开石湾箐茶园,我在心里悄悄祝愿阿郑一家平安喜乐,也祝愿他们在台湾依然拥有如意人生,生活如这石湾箐的茶一样醇香、甜美。

初见漾江

山随平野尽,尽处是远方;远方有个梦,梦里是漾江。

从青华西窑一路下行,环顾四周,连绵的山脉尽收眼底,触目是一片深邃的绿,路边硕果累累的野生滇橄榄,不时让车内和我一样,没有见过这么多野生滇橄榄的姐妹们惊呼不已。俯瞰脚下,静默流淌的漾江在崇山峻岭之间若隐若现,那一湾碧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摄人心魄。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下行20多公里,终于抵达了我期待已久的梦中家园——漾江。

秋末的漾江,江水波澜不惊,清澈潋滟。天空蓝得出奇,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清悠的水面上,水天一色,惹得片片白云驻足,久久不忍离去。

江两岸,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虽为深秋,但青翠依然。几个彝家小院就掩映在这青山绿水之间,青瓦白墙、雕花木窗,向我们诉说着彝家人的生活日常。屋檐下挂着一串串金黄的苞谷棒子,一群小鸡正叽叽喳喳地跟在鸡妈妈身后觅食,一条大黄狗看见生人过来,警觉地竖起耳朵,“汪汪汪”叫个不停,一幅和谐的彝家山居图呈现眼前。FCD86179-7F39-4C2E-AD6D-ACE81DE4BD3A

下车,惊喜万分地冲到路边的橄榄树下,挑一个又大又黄的橄榄放进口里,在酸酸爽爽的余味中,喝上一口背着的矿泉水,那回味甘甜的味道,一直甜到心里。赫赫有名的江边橄榄,果然名不虚传,我们激动地拽着橄榄树的枝干采摘了一通,不一会,西窑街上买到的小竹篮子,就已经被青黄透亮的青橄榄装得满满当当。

心满意足地把摘好的一篮子橄榄放回大巴车,才看到江边种植了大片的百香果。果园边的空地上和路边停着二十多辆车,同行的文友说,这些都是钓鱼人开来的车。果然,我就遇到了两位从昆明远道而来的垂钓者,他们正兴冲冲地把钓到的十多条鱼往车上放。我问他们:“厉害啊!你们钓了这么多,来了几天了?”他们说:“来了三天了,每天都吃自己钓到的野生鱼,剩下几条大一点的带回去给家人尝尝。这儿真是好地方啊,山清水秀,当地人又热心肠,让我们来了就不想离开,但是今天不得不回去了。”听着他们爽朗的笑声,再看岸边,已经有了许多从各地专程赶来的钓鱼人,艳阳下,一个个专注地盯着钓竿,仿佛他们的世界就只有江水和鱼。这样一幅完美的山水垂钓图,让我的心瞬间安静下来,平时不喜欢垂钓的我,忽然之间有了下一次的旅行计划,带上全家人到漾江边度假,泛舟垂钓,看鸟翔鱼跃,听潮起潮落,住江边小屋,吃自己钓到的江鱼,让身心与山水融为一体,真正做一回乐山乐水的智者仁者。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我们坐上了漾江的南诏8号游轮,尽享漾江两岸优美的风光,我对拍摄江景和与江景合影充满着期待。背后的达子山,波光潋滟的江水,游轮溅起的朵朵浪花,飞翔的水鸟,江边的木棉树,芦絮飘飞的江岸,文友们的笑脸,都成了我镜头中的主角。一张又一张生动的画面定格在我的手机里,我是真后悔没有把相机带来,可是转念一想,恐怕再好的相机也拍不出这样迷人的风景和动人的景致吧,于是我便释然了。

同行的阿有高老师,如今已经退休了,他是地地道道喝着漾江水长大的巍山本土作家,也是小湾电站建设时的青华乡漾江移民指挥部工作队员之一,他兴奋地给我们讲漾江二队红岩村石榴酒的醇香,讲野生猴子的调皮,讲木棉花开时漾江畔“日出江花红胜火”的迷人盛景,讲他偶遇绿孔雀的心动,讲小湾电站建设前漾江秧鸡成对、芭蕉成行的美景,讲移民搬迁时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认真地倾听着,看到阿老师越讲越动情,越讲越兴奋,眼里仿佛闪着光芒,又仿佛闪耀着泪花,我无法完全体会阿老师此时的心境,但是我知道,那是他挥之不去的乡愁,是他看到如今漾江生机勃勃的场景时,无以言说的激动,尽管我第一次到漾江,尽管我不能想象漾江原来的样子,但是,此时我的心也五味雜陈,有不舍,有欢喜,更多的是感动。

掀起漾江长长的画卷,按图索骥,我了解到,黑潓江是澜沧江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丽江县九河乡白汉场,干流长341.8千米,在巍山境内人们习惯称之为漾江。漾江沿着漾濞、永平、昌宁、凤庆四个县的分界线奔流直下,古有“一水跨四府”之称,流经巍山的紫金、马鞍山、五印、牛街、青华,在巍山县境内 20 多公里,到南涧小湾汇入澜沧江。

在这里,漾江变得格外逶迤与蜿蜒,大浪淘沙,日积月累,在平缓的漾江一带,形成了肥沃的冲积沙坝,世世代代养育着漾江两岸的人民。之前,漾江在枯水季节水位很浅,水流也弱,当地的彝民们牵着骡马,挽起裤腿,缓缓淌水过江,涨水季节则多用竹筏渡江,“一竹筏,两水鸭,悠闲摆渡人家”,便是漾江边荒滩古渡最真实的写照。

此时,游轮在江面上驶过,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浪花,也溅起了一些满怀追忆的时光碎片,放眼波光粼粼的江面,彝人的故乡已经定格成永恒的记忆,成为水下美丽的童话。

2008年,建起了小湾水电站,为支持小湾电站建设,巍山县青华、紫金、马鞍山、五印、牛街5个乡涉及库区移民搬迁。2009年,青华漾江310户1253人外迁宾川县实行易地安置,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移民搬迁工作,其余就地后靠安置工作也如期完成。这些淳朴的乡民,离开他们世代繁衍生息的古老家园,舍小家顾大家,背井离乡,重新创建他们新的家园。

如今,小湾电站拉闸蓄水,巍山境内的漾江水位上升,呈现出“百里长湖”的壮丽景观,那牵马涉水、竹筏渡运的画面早已成为泛黄的历史。

群山苍苍,江流潺潺,从昔日的漾江峡谷,到如今的的高原平湖,江面上船艇涌动,生机勃勃,岸边瓜果飘香,酒歌嘹亮。也许,醉我的,不是彝家的百香果酒,而是彝家人火一样的热情;也许,醉我的,不是漾江如画的美景,而是彝家人山一般的豁达,和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从初见到不舍的期盼,从走进到挚爱的旅程,漾江、达子山、伽客岩,一个个诗意的名字,让我在深秋的阳光下沉醉,在两岸果香的氤氲下激情飞扬。

漾江浩浩荡荡,向南流去,为世间的“三千繁华” 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小湾电站正赖着这份水势的力量,源源不断地产生电力,来装点着“花花世界”。

无疑,漾江于当地的民众是有恩惠的,喝江中之水,食江中之鱼,赏江边之花,语江畔之人……而水是甘甜的, 鱼是鲜美的,花是灿烂的,人是质朴的……

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波光粼粼的江面,一排排波浪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鳞甲,“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唯美画面出现在眼前。离开漾江,我脑海中定格了这样一个仙境:旭日东升,照临千山,清风拂面,瓜果飘香,在万顷流碧的漾江上,澄江似练,一轮朝阳,一叶扁舟,一支撑竿,一曲江边小调在达子山下久久回荡……FCD86179-7F39-4C2E-AD6D-ACE81DE4BD3A

猜你喜欢

铁观音茶园
缩略词
杭州龙井茶园
浓香型铁观音烘焙工艺
品透铁观音,识得观音韵
冬樱花绽放粉嫩香艳空中俯瞰美翻天
铁观音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茶园观色
家乡的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秋茶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