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呈现白族妇女成长的命运史
2022-06-22张永权
张永权
大理鹤庆籍白族青年女作家刘永松的长篇新著《牧鹤的女人》(中国书籍出版社2022年1月北京版),是一部专门反映大理地区山村白族妇女,为追求人生的价值、爱情和幸福,与封建礼教、旧的习惯势力做斗争,历经人生的风雨坎坷,不屈不挠,自尊自强,为社会做出自己贡献的命运史,也是一部真实、生动呈现边远山区白族青年妇女励志成长的青春之歌。
这部作品,以鹤庆县的一个边远、封闭的白族小山村的生活为背景。那儿绿水青山,风光如画。龙潭、草海、溪流、鱼虾、野鸭、丹顶鹤、芦苇、山茶、三坊一照壁的白族民居以及原生态的民歌、传说和传统美食等,使这里成为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但也比较封闭,作品中的两个女主人公诗鹤和铁男,在她们初、高中毕业前都没出过县城,连近在咫尺的洱海也没去过。就是在已经改革开放后的20年前,“重男轻女”的旧的习惯势力还成为妇女身上的无形枷锁。“娶个鹤庆婆,当作骡子驮”,既是鹤庆妇女吃苦耐劳品性的表述,也是把妇女当作牲口使用的反映,剥夺了妇女上学的权利和追求爱情、幸福,实现人生价值的自由。这是由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礼教成为意识形态的统治思想造成的恶果。白族这样比较开放的民族,在吸收汉文化精华的同时,也吸收了封建礼教中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思想,一些人家把女孩当成赔钱货,单纯劳动力,不让她们上学,不允许在爱情上追求自由幸福。新中国成立后,特别在新时代,白族妇女大多得到了解放,各种人才应运而生,实现了她们的人生价值,还出现了不少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像文艺界就有杨丽萍、景宜这样出类拔萃的文艺家。但在有的边远山区的白族妇女,特别是一些贫困、封闭、落后地方的其他少数民族妇女,也没有完全获得真正的解放。甚至出现了被拐卖、当成生育的机器、受尽了侮辱和折磨。丰县被锁女孩“小花梅”的悲惨人生,绝不是个别现象。因此,在文学创作上提倡鲁迅的批判精神和重视反封建思想题材的创作,仍有必要,并没有过时。
关注妇女的真正解放和她们的成长,实现她们的人生价值,以温暖的情怀拥抱世界,塑造自尊自强,敢爱敢恨,反对封建礼教的妇女形象,成为白族青年女作家刘永松在创作上的一个特色。她过去创作的小说集《大学·拾梦》、长篇小说《人生坐标》等,都是这方面题材的书写。而《牧鹤的女人》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表现,又有新的开拓,更具有文学的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这部长篇小说,作家倾力塑造的两个女主人公诗鹤和铁男,就生活在白族山村的典型环境中。鹤庆优美的大自然、白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勤劳、善良、进取的民族品性,哺育和培养了这两个亲如兄弟的女性。使她俩品性聪慧,有着天生的艺术爱好,助人为乐,好学上进,从小都怀有向往美好生活,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愿望。诗鹤的爷爷就是土生土长的白族民间艺术家,他在山乡传承着白族的传统文化,民歌、传说、诗词歌赋,烂熟于心,山村民居照壁上的山水、虫鱼、梅、竹、兰图画呈现出他的艺术功底。他给孙女取名诗鹤,也充满了浓郁的文气和地理风味。爷爷教诗鹤画画,背诵古典诗词。唐诗宋词,甚至李清照的词,诗鹤从小都学了不少,画画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的人物画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山水花鸟画,充满了特别的灵气。她又用这些诗词来鼓励铁男上进。为抗争重男轻女的旧习俗,她俩也以兄相称,对阻碍她俩的封建礼教和习惯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和斗争。
生长在具有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美好自然环境的两位白族姑娘诗鹤、铁男,作家是把她俩当成美的化身来塑造的。她们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有追求美、热爱美、充满爱心的美好情怀。她俩热爱美丽故乡的一山一水,热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在诗鹤、铁男眼中,故乡草海的美,让她们“每个毛孔都伸展开来,草海的水清澈透亮、柔软细腻,望着那泛着细波的水面,心里就像被春风的手抚过,一点一点变得温柔起来。”大自然的美与追求美的少女的心灵,就这样相融一体,美美与共,难以忘怀。又如草海的野鸭、丹顶鹤,在水里悠闲地踱着步,更添草海的生机。丹顶鹤的水上“芭蕾舞”,野鸭钻进浓密翠绿的苇丛摘下美丽的海菜花,“献给舞出一海春色的丹顶鹤。”故乡草海的大自然的生态美,让两位美丽的少女,“忘却所有的烦恼”,诗鹤禁不住背诵起陆游的一首哀婉的爱情诗“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又让她想起自己的许多身世,激发出热爱美好生活的心思。诗鹤的名字,寄托着民间文艺家爷爷对她的希望,也成为她热爱故乡、热爱生活的象征。哪怕她一身风雨坎坷,但只要有机会,就会到美好的天地中去感受故乡的美丽,接受白族民间文化的哺育。铁男在第一次高考失败后,诗鹤为了让她忘记烦恼,鼓励她重新树立起信心,还特别邀约铁男去看洱海。她们沉浸在“好蓝的天,好蓝的水”的故乡海中,心胸顿觉开阔,美好的灵感让她俩诗兴大发,赞美起家乡的风花雪月,也让铁男的心里升起了希望的曙光,她决定发挥自己的特长,冲破老师和家庭为她高考设置的樊笼,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去复读文科,终于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和理想的专业,为她走出山村,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打下了基础。有爱,就有希望。爱,也成为她俩战胜封建礼教,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力量。特别是诗鹤,她在礼教的重压下,终于挺直了腰杆,和自己的爱人走在了一起,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作家以犀利的目光和敏锐的思想,把两位女性对抗封建礼教、落后的传统势力的斗争,作为这部作品的重点,浓墨重彩,通过人物曲折的命运,充分描写了她们在层层重压下,为追求爱情的自由、幸福和实现人生的价值所做的抗争,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写出了一部特殊环境里,在反抗封建习惯势力的斗争中,白族女性成长的命运史,唱响了一曲妇女解放,实现人生价值的青春励志之歌。小说中的铁男,生长在一个有七姊妹的环境中,父母相对开明,虽然父母也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想要个男孩,但生了七个都是女孩,也就死心了,还把她们称为七仙女。因为铁男的性格风风火火,女孩当男孩,就有了铁男的名字,又一直供她上学,第一次考大学落榜,还允许她复读。加上诗鹤兄的帮助,几经曲折,她终于考上大学,成了一名画家。而书中诗鹤的命运却有更多的磨难,带有悲壮的色彩。她长得漂亮,人又聪明,在爷爷的熏染下,画画、写诗是她的特长。虽然父亲不允许她上学,但在爷爷的保护下,还是走进了学堂,由于出众的长相,成为班上白马王子金鹏和许多男孩追求的对象。但由于只是语文成绩好,数学成绩差,特别在爷爷去世后,他阿爹就勒令她退学,回家劳动。她不从就被打得遍体鳞伤,就这样在父亲的威逼下辍学。他的父亲就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化身,母亲虽受尽父亲礼教的打压,甚至连白族妇女普遍都可以对调子的风俗,也不允许她参加。她不仅甘为女卑地位,还成为礼教的帮凶,与丈夫一起用封建礼教严管女儿。诗鹤辍学后,她还想一边劳动,一边继续学习绘画学习诗歌。但爷爷逝世再也没人支持保护了,连写诗画画的这点权利也被剥夺。她忍受不住父母的权威打压,被迫到外打工,才十八九岁,就经历了日夜辛劳、误嫁、生儿育女、离婚、被父母更加严厉地辱骂、打压折磨等悲剧性的生活。但她以倔强的性格,不断抗争,不甘就此沉沦,深夜偷偷地在扇子上画画写诗,寻找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出路,终于发挥其写诗画画的特长,她创作的扇画获得市场。15元一把的扇画,在集市很快被抢光,不少小伙、姑娘上门订扇画,作为订情物。诗鹤通过她的努力,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名声传遍山乡,人们把她当成爷爷的化身,谁家新房落成,都请她画照壁、题诗。一到春节,排着队请她写春联。诗鹤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在家中也有了尊严。然而,作家有着更深的思考,要塑造出一个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真正获得妇女解放,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新时代妇女形象。因此,小说并没有在诗鹤成为山村画家后落笔,而是通过诗鹤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抗争,进一步揭露封建礼教和旧习惯势力的强大。在强大的习惯势力面前来塑造诗鹤坚强的性格,讴歌她为实现妇女的真正解放,敢于反抗,决不后退的斗争精神。在情节结构上,插入当年追求她的金鹏,大学毕业后,为改变山乡落后面貌,放弃在省城当干部的机会,重返故乡当一名村干部,贡献青春和力量。他美好的情怀,也表现在对美丽能干的诗鹤的追求,虽然人非昨天,但仍然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愛人,再次向诗鹤发出了爱的信号,特别是他敢于挑战传统旧习俗,不管诗鹤是带着两个孩子的的寡妇,更置那些闲言恶语不顾,要和诗鹤结婚。就这样终于唤醒诗鹤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追求的爱心。那些侮辱恶语,如刀剑,她没屈服;金鹏母亲以死威逼,她没后退。最后吃人的礼教,没有吃掉诗鹤,而吃掉了礼教的化身。面对金鹏母亲之死,她后退了吗?她虽然万分悲痛,但更恨吃人的封建礼教。她和金鹏相约在河边,擦干眼泪,紧紧相拥,身心相融,月光如水,“深情地长吻,然后手拉着手,决定离开这个伤心地……”但河边一只诗鹤的鞋子,又使家人认为她殉情而死,还用遗物建了诗鹤的一座衣冠冢。小说似乎可以结尾了。5DBC032F-E675-46A5-9F22-9A9C0C1B8A7B
诗鹤被礼教吃了吗?这样的悲剧,自然让我们反思,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那吃人的封建礼教,渗透到四面八方,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作品的批判意义显而易见。但这样写,就无法呈现作品人物励志成长的主题思想。而这点正是作家要深入挖掘题材深度做的努力。
于是,在结构上,作品加了一节“尾声”。
小说的尾声,已是画家的铁男,走进一座高山寺庙改成的学校,那是培养出了不少山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校。学校的校长就是金鹏。诗鹤的女儿灵婉从这里毕业考上大学,大三了也来这里支教。而铁男面对的那个女教师,“就是化成灰了”也认得出她是谁。这是一个光明的尾巴,但并非多余。它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诗鹤敢于抗争命运,自尊自强,坚强性格的体现。正是这样,人物的成长史,才算真正完成。这是作家在小说衣冠冢一节没有详写留下的一个伏笔。
思想,是一部长篇小说的灵魂。但真正的文学作品,思想只能通过作品的人物、情节和审美品位自然地流露出来。女作家本人从鹤庆的山村走出,成为一名大学教授、女作家、女评论家,她的成长和事业上的成功经历,自然就有她切身的感悟和更深入广泛的思考。她把这些感悟、思考,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来,思想就由抽象转化为形象,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美好思想的洗礼。因此,这部作品,也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审美品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有一个好看的少数民族女性成长励志的故事。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复活》《巴黎圣母院》《林海雪原》等证明:任何优秀的长篇小说都有引人入胜的故事。刘永松这部长篇通过白族女性诗鹤、铁男的成长史,在她们风雨坎坷的人生命运中来结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曲折,也就留下了小说一个又一个的扣子,一个又一个解扣的故事和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情节,从而达到了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藝术效果。
二是作家为塑造出励志的青春人物,少数民族妇女的典型形象,敢于直面现实,干预生活,不回避矛盾,让人物在各种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呈现出她们的性格特点。让人物在矛盾冲突中逐步成长。诗鹤命运成长中的矛盾,不仅有她和家庭代表封建礼教父母亲的矛盾,更有如何冲破社会上强大的习惯势力形成的一堵堵铁墙的矛盾,还有克服、化解因年轻幼稚结出的苦果。在这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冲突面前,一个只有20多岁的山村白族妇女,她经历了屈从、思考和奋起、敢于挑战,并在抗争中成长起来的过程,这就写出了一个真实可信的成长中的人物形象。
三是作家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叙述故事,营造出一个环境优美,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文化内蕴深厚的小说天地。刘永松作为从大理本土走出的新一代白族学者型女作家,非常熟悉大理,特别是故乡鹤庆的山山水水、民族风情,已深入灵魂,她的创作传承着白族文化和历代白族作家的优秀传统。同时她还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怀,吸收古今中外文艺经典的艺术营养,使之不仅在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当代文艺批评卓有成就,在文学创作上也涉猎各个文艺领域,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文艺评论,成果丰硕。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上,她就能得心应手地把各种文体的表现手法,运用其中。她在结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细节的真实描写上,都显示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生命力。但又恰当运用了多种文体的艺术手法,即“跨文体”的艺术方法,来书写这部长篇,从而大大提升了小说的审美品位。在环境和场景的描写上,用优美的散文笔法写景抒情,如故乡的草海、白族人的母亲湖洱海、石宝山的日出,在作者笔下的生态美、人文美,如诗如画,形神兼备,达到景美、情美、情景交融、人物美的效果。为表现人物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人物的触景生情,还不时插入符合人物个性的抒情诗,用诗意美来表现人物的心灵美。又如诗鹤约着铁男第一次游洱海,面对优美的洱海、苍山和蓝天白云,引发二位少女天真浪漫的诗情,在诗鹤提议下,分别写了《风花雪月》和《苍山雪》的抒情诗,让其置身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苍洱环境中,坚定了她们追求美好人生的信心,也使小说凭添了诗画的境界。同时,在这部书中,还根据塑造人物的艺术要求,在不少章节,插入鹤庆来历的民间故事、苍山洱海望夫云的传说,还大量运用优秀的古典诗词和白族民歌来表现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思想感情,也增强了这部长篇的文化内蕴和审美价值。作品通过这些人物,反映了文化大理,生态大理、美丽大理、神奇大理的美好形象。
四是这部长篇的语言形象、生动、干净、优美、精炼,显示了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魅力。我想这也是作为大学教师的作家,在教学岗位上修炼出的语言功夫,读这部作品,我忘不了它的语言带来的美的感受,书中描写语言的形象美,叙述语言的简洁精炼美,人物语言的生动美,可以说是真正体现了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特性。例如,作家描写大理干净的蓝天,只用了一句话:“天空蓝得像婴儿的眼睛,没有一丝杂质。”真是出人意外,新颖而形象。用婴儿的眼睛,来比喻蓝天的干净,我是第一次看到,大概这是做过母亲的作家的特别感受,才有这样特别新颖的比喻。又如写封建礼教和旧传统习惯势力的强大,作家也有神来之笔:“世俗的一粒尘块,落在一个人的头上,就变成了一座大山……”非常新颖,也很形象生动。就连作品中两个女主人公的名字,诗鹤、铁男,其实也含有象征意义。诗鹤牧鹤,鹤牧女人,鹤美人美,美丽的女人,只要有美好的追求,必有美好的明天。铁男,女儿如男,必顶半边天。还有人物语言的性格化和形象生动,也让人难忘,当诗鹤和金鹏决定结婚的消息传出,那些受封建礼教支配的阿嫫,辱骂诗鹤的各种恶语,倾盆而来,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她们用封建礼教吃人,又被封建礼教吃的可恶可憎又可怜的丑恶形象。语言即人,作为人学的小说,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充分显示了人学语言的艺术力量,也是这部小说得以成功的一个原因。
当然,一部优秀的小说,也很难做到十全十美,这部小说在描写人物成长命运走向的过程中,前后也有一些疏漏,如更仔细一点,删掉一个细节或一句话,就比较完美了。作为长篇,对金鹏、诗鹤办学实现人生价值,似乎也稍显简单了点,如能展现一两个小故事,也许人物会更丰满。小说写到诗鹤考不上初中,似乎不合情理。因为作为义务教育,小升初,是不用考试的。但《牧鹤的女人》带给我们思想和艺术上美的浸润,已足以证明这部作品的优秀了。何必求全责备呢?
编辑手记:
大理鹤庆籍白族青年女作家刘永松的长篇新著《牧鹤的女人》于近期出版,这是一部专门反映大理地区山村白族妇女,为追求人生的价值、爱情和幸福,历经人生的风雨坎坷,不屈不挠,自尊自强的命运抗争史,真实、生动地呈现了边远山区白族青年妇女励志成长的青春之歌。作者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四个方面分析了小说的特色,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对于我们更好的阅读和理解《牧鹤的女人》这部长篇小说提供了指引。5DBC032F-E675-46A5-9F22-9A9C0C1B8A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