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口腔运动训练联合新生儿抚触在晚期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06-20程功梅
阎 洁 程功梅
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西京医院儿科新生儿监护室,陕西西安 710032
晚期早产儿因自身发育不成熟常出现经口喂养困难症状,如不及早干预,会导致患儿营养不足,影响患儿后期的智能发育[1]。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晚期早产儿的经口喂养困难症状,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2]。新生儿抚触干预是通过规则化、科学化的手法按摩患儿的皮肤,达到调节患儿的大脑皮质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的目的[3]。但单一应用新生儿抚触护理对口腔的刺激不强,无法有效改善晚期早产儿喂养困难症状。早期口腔运动训练是利用按摩、吸吮性训练等方法对口腔进行刺激,有利于患儿尽早过渡至经口喂养阶段[4]。本研究旨在探究在晚期早产儿护理中应用早期口腔运动训练联合新生儿抚触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西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20 年2 月至2021 年2 月西京医院收治的204 例晚期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102 例。对照组男52 例,女50 例;胎龄34~36 周,中位胎龄为35.00(35.00,36.00)周;出生体重1.92~2.10 kg,中位出生体重为2.01(1.96,2.05)kg;自然分娩43 例,剖宫产59 例;产妇年龄22~31 岁,中位年龄25.50(24.00,27.00)岁;产妇文化程度:初中9 例,高中28 例,中专及大专36 例,本科29 例。观察组男54 例,女48 例;胎龄34~36 周,中位胎龄为35.00(35.00,36.00)周;出生体重1.91~2.13 kg,中位出生体重为2.00(1.95,2.05)kg;自然分娩41 例,剖宫产61 例;产妇年龄22~31 岁,中位年龄26.00(24.00,27.00)岁;产妇文化程度:初中8 例,高中27 例,中专及大专37 例,本科3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早产儿家长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晚期早产儿诊断符合《实用新生儿学》[5]中相关诊断标准;②出生5 min 阿氏评分[6]8~9 分;③初产妇。
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唇裂等先天性疾病的患儿;②合并肠炎的患儿;③合并肌松症的患儿;④新生儿时期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儿;⑤已接受其他干预的患儿;⑥患儿家长拒绝沟通或存在交流障碍、无法配合研究。
1.3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护理:晚期早产儿出生后需为其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室内相对湿度为55%~65%,室温24~26℃;护士需根据早产儿情况给予针对性的保暖措施,并注意清洁早产儿的口眼鼻及脐部,及时更换尿不湿;同时,护士需主动向产妇讲解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指导产妇正确母乳喂养姿势。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新生儿抚触干预:抚触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手部消毒,并涂抹润滑油;抚触时可播放轻柔的音乐。抚触方法如下。①俯卧位:护理人员协助沐浴后的早产儿取俯卧位,手掌沿着早产儿的脊柱两侧由下至上轻柔按摩,再由上而下滑动至臀部上方,先顺时针按揉20 次,再逆时针按揉20 次。②仰卧位:护理人员将早产儿体位调整为仰卧位,自额头中心用两个拇指推压至太阳穴,再滑至耳穴按揉,接着按眉头、眼窝、人中、下巴的顺序按揉面部,每个部位先顺时针按揉20 次,再逆时针按揉20 次;然后,护理人员将双手放至早产儿的双侧肋缘处,右手上滑至右肩,左手上滑至左肩,复原后再向胸下方交叉推进至左下腹及右下腹,往返推揉20 次。最后,护理人员可双手交替对早产儿的手臂、腿部、足部按揉,每个部位顺时针按揉20 次,再逆时针按揉20 次。每天抚触2 次,干预至晚期早产儿可完全经口喂养。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口腔运动训练,方法如下。(1)口腔按摩。①肌肉按摩:护理人员用拇指和食指轻柔按压早产儿口腔两侧肌肉,3 min/次,每天3 次。②黏膜按摩:护理人员用蘸取生理盐水的棉签刺激晚期早产儿的口腔黏膜,顺序为舌-牙龈-上下颚-双唇黏膜-左右侧面颊黏膜等,3 min/次,3 次/d。(2)吸吮训练。护理人员将戴无菌手套的手指置于早产儿的口中,让其吸吮3 min,护理人员需仔细感受其吸吮频率和强度,5 次/d。(3)吞咽功能训练:若晚期早产儿有吞咽反射,可用无菌棉签浸润奶液后按压早产儿舌中部,使奶液流入其咽部,促使患儿吞咽;若晚期早产儿无吞咽反射,可用干燥的无菌棉签轻按舌中部,按压10 次后可休息10 s,按压≤2 次/s,3 次/d。整个训练过程中需注意晚期早产儿的体位(头高脚低位为宜),干预至晚期早产儿可以完全经口喂养。两组护理人员均为同一组人员,护理资质无明显差异。
1.4 观察指标
1.4.1 喂养情况 统计两组晚期早产儿的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并计算喂养进程。喂养进程=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开始经口喂养时间。
1.4.2 体重 比较两组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时的体重以及矫正胎龄37 周时的体重。
1.4.3 智能发育 采用中国儿童发展中心编制的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7]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结束时的智能发育情况。该量表包括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共121 项条目,评估注意分辨能力、感知敏锐性、对外界做出反应能力等)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61 项条目,评估大肌肉协调能力、对身体控制程度、手及手指操作技巧),≤69 分存在智力缺陷,得分越高提示智能发育越好。该量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867,重测信度为0.839。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或Wilcoxon 符号秩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晚期早产儿喂养情况比较
观察组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喂养进程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晚期早产儿喂养情况比较(d)
2.2 两组晚期早产儿体重比较
观察组开始经口喂养及完全经口喂养时的体重、矫正胎龄37 周时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晚期早产儿的体重比较(kg)
2.3 两组干预前后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MDI、P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结束时,两组MDI、PDI 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MDI、PD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 U1/t1、P1 表示两组干预前比较;U2/t2、P2 表示两组干预结束时比较。MDI:智力发育指数;PDI:运动发育指数
3 讨论
晚期早产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对咽喉、口腔神经调控不成熟,使患儿出现吸吮障碍,不利于早期经口喂养的实施,需及早干预[8]。新生儿抚触能通过抚触婴儿的皮肤来促进其神经系统的发育[9]。早期口腔运动训练是通过针对性的口腔刺激训练来促进婴儿口腔功能发育、完善的干预方式[10]。上述两种方法在早产儿的临床干预中有较好的效果,但有关二者联合应用的效果仍需进一步探究。
体重增长是早产儿出院的重要指标,但晚期早产儿常发生经口喂养困难症状,不利于体重增长[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经口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喂养进程早于对照组,且开始及完全经口喂养时的体重、矫正胎龄37 周时体重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口腔运动训练联合新生儿抚触可有效改善晚期早产儿的喂养情况,增加晚期早产儿的体重。原因在于,早期口腔运动训练时,口腔肌肉及黏膜按摩可以加强口腔部位的感知觉及反馈活动,增加晚期早产儿口咽部肌肉的定向反射、收缩性等,促进患儿进食能力的发育[13-14]。非营养性吸吮可以促进晚期早产儿的吞咽反射、吸吮功能的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加快喂养进程[15]。吸吮-吞咽训练可以进一步加强口腔干预效果,促使早产儿可以早日接受经口喂养[16]。此外,新生儿抚触可以刺激皮肤并将相关感觉信息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促进机体释放5-羟色氨酸,维持神经稳定性,调节早产儿的摄食活动[17-18]。因此,新生儿抚触联合早期口腔运动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晚期早产儿的经口喂养情况,加快早产儿的体格发育。
晚期早产儿因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可能发生认知能力受损、感觉障碍等,如不及早干预,将会影响其智能发育[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MDI、PDI 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口腔运动训练联合新生儿抚触可有效促进晚期早产儿的智能发育。原因在于,早期口腔运动训练可以刺激晚期早产儿的口腔感知觉及神经反馈活动,促使早产儿可以早日经口喂养,为智能发育提供所需的营养[21-24]。而新生儿抚触干预可以刺激早产儿的感觉神经、中枢神经,促进受损的脑细胞修复,加快神经发育[25-27]。且抚触时全程播放轻柔的音乐可以舒缓晚期早产儿的不安情绪,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晚期早产儿的智力与心理发育[28-30]。
综上所述,早期口腔运动训练联合新生儿抚触可有效改善晚期早产儿的喂养情况,增加晚期早产儿的体重,促进其智能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