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品格教育的渗透
2022-06-19杨慧敏
杨慧敏
摘要:语文课程学科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相比较于其他学科,它更注重于学生的表达、写作和理解能力的培养。随着国家对人才综合素养要求的提高,语文课程颇受重视,但一些教学问题随之而来,它们影响着语文课程教育效果的提高。近年来,品格教育在语文中的融入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品格教育进行剖析,同时探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品格教育融入课堂。
关键词:品格教育;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表明:教学过程中,简单地教授基本的语文文化知识已经无法达到教育理念的标准,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道德品质的培养。在课堂教育中,传统的理论式教学模式应进行创新,而品格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与渗透则可以使课堂教学展现出新景象,使学生融入到老师的教学中,将知识融会贯通,结合社会现状和实际进行理解和记忆。
一、改变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年龄尚小,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容易感到好奇。这就从侧面提醒老师要及时改变教学的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接受理论知识的状态,对于文章中包含的品格教育内容没有过多关注,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以及德育思维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这就要求老师要适时地改变教学模式,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和文章相关的一些问题,逐步地向学生进行提问,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者呈现出来的品格。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明显增强,学生能够与老师共同探讨相关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和品格内容的分析。此外,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语文教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出一定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
因此,老师要对教学的理念进行及时的更新,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进行教学,将文章中的德育内容以及文中的相关情境用多媒体进行转化,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文章中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情感境界以及德育水平。
例如,在学习“荷花”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一个通读,之后用多媒体将文章中的荷花形象进行一个展现,向学生展现“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姿态。而后,教师应对文章整体内容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解读,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解读内容,划分出文章的情感层次,同时,也可以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朗读,向学生展现不同的情感层次,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使学生对于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有一个更好的认知和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传递出荷花具有的品格,“出淤泥而不染”,教导学生在为人处事以及日后的学习、工作中,都应该具有莲花的“品格”,应坚持自我,时刻保持自我,与他人交善,不断完善自身的品格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品格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运用亲情进行小学语文的品格教育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学生品格的形成最初来源于父母、亲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亲情,对学生展开品格教育。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很多学生对于他人的理解和感受了解较少,在充满家人关爱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他们形成比较自我的性格,对于同学以及老师的意见不能进行聆听,不去学习他人的优点,对于他人一些较好的想法以及发展意见不能及时地采纳,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对于周边朋友、亲人的感受漠不关心,甚至有些学生不考虑父母的想法,只知道一味地索取,没有想过要回报父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不能较好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友好相处”“团结友爱”的价值,學生的情感较为空洞。老师利用亲情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逐步地了解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
例如,老师可以在班级中举办一个有关亲情的活动,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亲情进行表达。可以选择利用文章、诗歌朗读以及写作等形式进行比赛,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平时并不怎么注意的细节进行放大,从中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明白父母对自己的感情,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谅自身的父母,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了解什么是无私的感情,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形成“无私奉献”的品格。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将我国一些传统的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例如,孔融让梨等,这类传统文化的故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情感状态,引导学生的品格意识进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挖掘课本内容进行品格教学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品格意识以及相关的知识储备,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必不可少。虽说现在的环境处于应试教育环境,但是学生的品格思想对于学生之后的发展而言十分重要,多元化的品格教学以及知识的多层次讲解,对于学生思想品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素材就是手中的语文课本,因此,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课本中 的素材,例如古诗、散文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思想。
例如,在学习“望洞庭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读古诗词的内容,首先了解作者在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相关背景和生活经历,明白作者在写作时,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以及古诗的思想感情。基于作者的生活背景,结合故事内容,反复思考作者在写这首古诗时,想要表达的思想以及呈现出的品格意识,这能够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以及精神世界,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情感境界,对于学生思想品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小学语文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以及自身的综合素养、增强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十分重要。此外,品格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地评价和思考,了解其中的思想品格,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有极大的帮助。在教学时,老师要注意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点。此外,老师要遵循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品格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彩云. 释放激情 升华真情——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刍议[J].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2021(1):1.
[2]杜倩.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三四年级版),2020,000(002):9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