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回访对肿瘤患者PICC 置管延续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2-06-18吴金盼
杨 宁 吴金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二病区,安徽 合肥 230031)
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能够为肿瘤患者输注化疗药物提供有效通道,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因肿瘤患者治疗难度大。所以,家庭保健与管理成为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1]。大量研究发现,部分PICC 置管患者在家庭延续性护理阶段,对PICC置管管理缺乏正确认识,造成PICC 置管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2]。所以,为了避免发生不良后果,应以电话回访验证此类举措的可行性,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 年月至2020 年4 月治疗肿瘤患者42例的基础信息进行整理研究;对照组男13例,女8例,年龄53~69 岁;实验组男14例,女7例,年龄53~67 岁。组间比较具有对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后1w 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的身体状态,重申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根据患者反馈检查PICC 置管的状态,并开展置管维护。根据患者出院前的记录进行指导,介绍换药的时间以及日常维护方法等。
1.2.2 实验组患者,则以电话回访联合延续性护理为主,具体如下:(1)确定打电话次数,多在72h 后进行交流,以7d 为回访周期进行一次电话访问。电话访问由专职护理人员负责,详细记录患者PICC 置管情况,相关内容包括穿刺点的皮肤情况、肢体是否肿胀或者是否有渗血等。(2)在患者PICC 置管的末次维护的第六天,护理人员通过电话提醒患者携带PICC手册到医院进行维护,介绍维护期间的注意事项,并叮嘱感觉到置管位置不适或者置管侧受到伤害后需要第一时间到医院检查。(3)在患者院外导管维护当天,护理人员通过电话访问的方法,确认患者是否进行导管维护,或者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导管的性能是够满意等。每次电话随访期间认真记录患者情况,确保下次随访时能够作为参考。
1.3 观察指标 使用PICC 自我管理量表评价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评价项目包括认知症状管理评分、与医护人员沟通能力等,总分0~16 分,分值与疾病管理能力正相关[3]。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PICC 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 值检验差异;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值检验;P<0.05 时认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管理能力比较 实验组患者疾病管理能力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患者疾病管理能力()
表1 患者疾病管理能力()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2
表2 PICC 置管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PICC 置管护理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难点。考虑到肿瘤患者的特殊性,因此,延续性护理成为PICC置管护理的首选方法。但多数研究发现,单纯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在PICC 置管护理中存在一定弊端,护理人员难以第一时间掌握患者PICC 置管状态,患者关于自我保健的疑惑也不能得到护理人员科学有效的解答,造成置管相关并发症频发,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寻找一种更有效的置管护理模式也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4]。
电话回访依托电话实现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护理人员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电话访问体系,能够定期与患者保持互动,这种模式打破了时间与地域因素的限制,使护理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患者PICC 置管情况,提高了延续性护理的针对性[5]。同时,肿瘤患者回到家庭后,可能会因为跌倒、车祸伤或者本身PICC 置管问题而感受到不适,也可通过电话与护理人员取得联系,认真询问出现不适的原因,并得到有效指导。也有研究认为,随着现阶段医学模式变化,护理人员作为患者健康教育的主体,在改善患者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是临床上的危重症,患者发病后需要承受来自家庭、经济、身体等方面的病痛与压力,长期不良情绪会进一步影响患者对PICC置管的在依从性。在护理中实施回访,可增加对出院后患者状态的了解度,给予患者专业指导,促使患者能规范地进行自我维护,提高护理效果[6]。
本研究中,详细观察分析了电话回访模式在PICC置管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根据表1 资料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接受电话回访干预后,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患者认知症状管理评分、与医护人员沟通能力分别为(13.62±0.79)分、(12.95±0.8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表2 资料显示,实验组患者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仅为9.52%,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这些结果均说明,电话回访模式在延续性护理中具有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在PICC 置管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电话回访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应该成为患者护理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