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硕士研究生奖学金项目的发展阶段、特点及趋势

2022-06-17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助学金奖学金资助

刘 梦

在国家奖助政策的帮助与激励下,研究生奖学金的实施不仅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平等入学的机会,作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手段,也促进了优秀研究生的学业发展,激发了他们的科研热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研究生教育的改革,研究生奖学金项目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从不完善到全面发展几个阶段。从目前的各项政策来看,国家对“双一流”高校的教育投入力度相对高于地方和普通院校,因此,通过梳理“双一流”高校奖学金项目的设定情况能够较为清晰地呈现目前研究生奖学金项目的特点。基于多元资助目标,研究生奖学金项目在设置上充分体现了资助育人的理念,在不断突出创新性的同时,更关注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奖学金项目的设置应与政策导向相协同,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以适应研究生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

一、硕士研究生奖学金项目的发展阶段

我国研究生奖学金项目的调整与历史传统、经济发展和研究生教育发展等因素密不可分,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从最初单一的人民助学金到以人民助学金为主、奖学金和助学金共存,再到多元综合资助阶段,发展到现阶段更加全面的资助体系。

(一)单一的人民助学金阶段(1949—1977年)

1949年,国民经济正在恢复,高等教育处在起步阶段,国家对于如何发展高等教育并没有经验可循,[1]受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毕业生服从国家统一分配、低工资低收入等因素影响,这一时期奖学金项目的显著特征是由国家统一拨款,主要面向个体,实行结构单一、全覆盖的资助方式。1949年,研究生仅招生242人,[2]资助形式是免除学杂费和住宿费并给予一定额度的津贴。1952年,《关于调整全国高等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人民助学金的通知》颁布,开始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3]随后,教育部印发《关于调整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工资及学生人民助学金标准的通知》,统一规定全国不同高校学生助学金的基本发放标准,为人民助学金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调整奠定了基础。[4]1955年,《关于执行全国高等学校(不包括高等师范学校)一般学生人民助学金实施办法的指示》颁布,研究生奖学金项目开始从惠普制逐渐转变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1956年,国家确立了人民助学金的资助标准及补助办法,标志着研究生资助进入规范化和标准化阶段。[5]1977年,《普通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和技工学校学生实行人民助学金制度的办法》发布,依据学生的专业类别划定了人民助学金的资助范围。国家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研究生奖学金项目,在政策层面上给予研究生教育很大的支持。在这一阶段,单一的资助渠道和集中管理的模式保障了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普惠性的资助模式满足了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实际需求。

(二)人民助学金和奖学金并行阶段(1978—1997年)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研究生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1981—1985年是研究生教育制度建立和加快发展时期。[6]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施行,[7]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多,国家开始对研究生资助政策进行相应的改革。对奖学金项目在设置上进行调整,一是形成了以奖学金与人民助学金为主,个体困难补贴为辅的研究生资助形式;二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并设立了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管、助研)管理岗位。1991年,《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奖学金制度试行办法》施行,将研究生奖学金划分为“普通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施行临时困难补助措施。1994年,《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奖学金办法》颁布,国家统一取消了人民助学金,对研究生“三助”制度进行改革,将奖学金与“三助”岗位报酬相结合,改善研究生的待遇。1996年,国家进一步提高了奖学金的资助标准,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特殊专业研究生的奖学金、“三助”岗位学生酬劳等自行设立发放标准。在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研究生奖学金项目不断修正完善,且“普通奖学金”“优秀奖学金”的设立表明国家开始逐步重视奖学金在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的作用。

(三)多元综合资助阶段(1998—2013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研究生培养逐步实行收费制度。为了保障他们能够获得一定的资助,资助体系逐步多元化:一是实行了研究生助学贷款,二是统一划定研究生“三助”岗位,三是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改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1998年,《高等学校聘用研究生担任助教工作的试行办法》施行,统一规定了研究生助教工作的起止时间、工作量、聘用方式和补贴标准。2000年,《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补充意见》和《中国人民银行助学贷款管理方法》颁布,开始实行助学贷款管理制度,此后,高校逐步建立了绿色通道,实行助学贷款代偿机制。2007年、2009年相继发布《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对研究生“三助”岗位进行了调整。2009年,《关于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施行,对研究生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2012年、2013年,国家相继颁布《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行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制度,同时,研究生待遇进一步提高,保障了其基本的生活所需。[8]至此,研究生奖学金项目实现了全面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适应了我国国情和研究生培养要求。但是,在研究生奖学金实施过程中,奖助体系的监管、评估机制仍需完善。

(四)全面资助阶段(2014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经济结构实现重大变革,推动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逐步完善健全,使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奖助政策,实施以动态激励为导向的创新模式,研究生奖学金项目在设置上日益重视育人作用。2014年,《关于做好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意见》发布,规定设立“三助一辅”岗位津贴。随后,《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颁布,规范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审过程。2014年、2015年,《关于调整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若干意见》施行,统一调整助学贷款资助标准,延长贷款、还款期限。2017年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推进资助育人。2018年,《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颁布,提出将立德树人理念与奖助目标相结合,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的教育功能。2019年,中央财政对欠发达地区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给予政策倾斜,继续加大资助力度。2020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完善奖学金评定标准,进一步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至此,我国已形成了由财政拨款、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共同经费来源构成的多元资助体系,进入全面资助阶段。

二、现阶段硕士研究生奖学金项目的特点

随着研究生奖助体系逐渐完善,研究生奖学金项目在设置上呈现新的特点,资金来源渠道更广、财政投入更多,在奖学金的评定中,支持和鼓励知识创新成为资助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发挥资助育人的作用。

(一)鼓励科研创新,形成竞争性奖励方式

2019年,教育部推进卓越研究生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卓越研究生的特质是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自主学习的工作能力和持久的学习能力,[9]奖学金项目的设置体现了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目标。除了国家奖学金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以奖优为资助目标之外,政府、高校、基金会、企业事业等各类组织团体提供资金支持,在高校设立学术成就类型的奖学金项目,用以支持研究生进行特定的课题研究、课程进修及学位论文研究等。[10]通过对“双一流”高校奖学金项目的设置情况研究发现,较多高校设置科研创新类奖学金,或是依据学科特色设置学术类型奖学金(如表1),以突出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奖评指标,按照“竞争选优”的原则择优奖励,引导研究生更加重视科研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将学生的学业成绩、科研成果、创新发明、综合素质作为综合考量标准,采取重点考核研究生在科研和学术创新上的成果,在优等生之间形成竞争性的奖励方式。优中选优的资助模式激发了研究生的学术热情,为国家培养科研队伍和科技创新高端人才。[11]

表1 科研创新类研究生奖学金项目示例

(二)统筹各类资源,扩大奖学金的覆盖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研究生各类奖助资金的来源渠道更加多样化,逐步形成了高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多方资助的局面。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自2014年以来,用于支持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资助金额不断增加,占总资助金额的比例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双一流”高校奖学金项目的设置情况来看,各高校积极统筹各类资源,在多种渠道的支持下设置不同类别的奖学金,如奖优、助贫等,以扩大奖学金的覆盖面。除中央、地方财政和高校自身资金支持,以及金融机构实行的国家助学贷款外,研究生各项奖学金的资助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基金会、慈善会等团体;二是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三是地方政府;四是个人、校友(如表2)。伴随着社会慈善事业发展机制的不断完善,由个人出资或社会集资的各项社会慈善基金在高校设立各类奖学金,如,“周恩来奖学金”“吴玉章奖学金”等代表各高校最高荣誉奖学金项目的设置传达了进取精神,激励研究生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发挥了奖学金的教育功能。除此之外,知名企业、金融团体则根据其性质,针对相关院系、专业类别对学生进行资助,各地方政府提供专项资金用以支持高校学生资助事业,使研究生奖学金项目的设置更加丰富。

表2 社会资助类研究生奖学金项目示例

(三)助力学业发展,形成多样化资助形式

一个成熟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应具有多元的奖助目标,综合多种奖助方式,使各类奖助资源附带不同奖助条件及标准,流向不同类别的奖助群体。[12]从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的资助形式来看,有偿资助多以借贷或各种有偿服务的形式,改变了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的资助模式,社会多源性的参与方式优化了奖助资金的来源结构,使得资助形式更加多样化。因此,各高校逐渐采取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设置具有引导性教育理念的有偿型资助项目。具体来看,一是高校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提供实习岗位,为研究生提供实习机会。如,复旦大学设立的“上海发展研究奖学金”、中国人民大学设立的“国际实习奖学金”等,鼓励学生到合作单位进行实习,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同时,也为合作单位提供后备力量。二是高校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以联合培养的方式,对优秀学生进行资助,通过签订毕业后定向工作协议的方式,要求学生在受助后到合作单位进行一定年限的服务。如,国家为鼓励优秀学生积极投身国防科技事业,由中央财政拨款,在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设立的“国防科技奖学金”。这是高校和合作单位之间协作,借助双方资源形成的新育人模式。在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满足特定专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为国家和合作单位培养了优秀人才,达到了多方利益的平衡。

(四)支持基础学科,设立专业性扶持基金

随着研究生资助渠道的拓宽,更多高校设置了较为全面且有针对性的奖学金项目,依据研究生的不同类型,结合院校的培养目标设置立体、因专业而异的奖学金。除了依照专业类别进行奖学金的评定、分类指导之外,调整更多资源的资助比例,不断完善资助形式,具体表现在,增加对基础学科的资助力度,向科研经费难以获得、自身成本补偿能力较弱的学科门类倾斜(如表3)。部分高校通过对基础学科的扶持,鼓励研究生投入科研,提升学业成就,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学习基础学科,在推动学科发展的同时,培育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回馈社会。

表3 专业扶持类研究生奖学金项目示例

三、硕士研究生奖学金项目发展的基本趋势

结合我国“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奖学金项目特点,目前,研究生奖学金项目的设置兼顾多方利益平衡,照顾更多的学生群体,更加关注研究生的全面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由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由2010年的47.4 万人发展到2020年的110 万人,在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背景下,奖学金项目设置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协同政策导向,健全资助育人体系

2020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完善差异化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支持,改革完善资助体系。[13]在研究生扩招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研究生奖学金项目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各项举措在政策导向上协调一致,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因此,研究生奖学金项目的设置要注重科学性、激励性和导向性。一是完善以科研为主的奖学金项目,使研究生奖学金回归学术本位。重新明确研究生奖学金的对象、目标和理念,注重发挥激励和引导作用,鼓励研究生投入科研活动,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二是细化奖学金的评审方式,打破单一量化的限制,制定研究生综合测评方案,明晰评审细则,规范评审流程。重点考核研究生的学业成就、在科研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将其创新创业能力、学术道德、发展潜力和社会服务贡献纳入考核标准。[14]三是完善绩效评价,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高校应当及时了解研究生奖学金项目的实施效果,完善制度设计,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研究生奖学金项目只有具备了一套规范的选拔、培养及考核机制,才能协同研究生培养方案共同发挥育人作用。

(二)稳步推进分类资助,创新优化资助方式

高校依据学位性质确立资助形式和力度,设置一系列科研创新奖学金、专业扶持性基金,但是这类奖学金并没有覆盖更多的群体,因此,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应当充分发挥奖学金资源的最大育人效益,优化调整资助方式,逐步建立健全符合研究生培养特点的奖学金项目。一是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增加竞争性研究生奖学金。依据学科发展、关键领域人才培养要求,向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倾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15]增大对优秀研究生科研项目的资助额度,建立完善的科研成果考评制度,以确保研究生能够顺利开展研究项目。二是实施导师配套经费制度,推进导师科研资助项目细化落实。对于研究生来说,导师基于科研经费设立助研岗位,通过发放津贴的方式给予学生支持,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业成就感和学习融入感。[16]三是设立研究生实践平台,落实研究生培养工作,培育高素质人才。高校可以在校内外设立研究生实践平台,联合社会力量为学生提供科研实习岗位,设立与科研相联系的奖学金、实习津贴、专业技能津贴等,[17]促进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以成长型资助为主,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研究生奖助体系在统筹国家拨款、校级资金、社会资源及科研经费等基础上,不仅以资助贫困学生为目标,逐渐趋向于关注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生资助应以成才型资助为主,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支撑,助力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保障教育公平,实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应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相结合,逐渐形成注重学生的道德发展、能力拓展及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制度。[18]奖学金在保障研究生基本生活的同时,也是激发其学习能力、科研潜力、社会服务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最终目标是“以奖促研,以研促进”。研究生奖学金基于助贫、助优、多元的奖励育人的理念,除了经济资助,还应当设立心理咨询、生活指导、学术教育和其他特别辅导,关注研究生的成长。在人才培养上,要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端正科学研究动机,强化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总体而言,研究生奖学金项目呈现综合多方资源、普及各类群体、保障基本生活所需、激励潜心科研、注重学术成就、优中奖优的特点。研究生奖学金项目不断向精准资助、实践育人的趋势推进。既是培养拔尖人才、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保障,也是推动高校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有效举措。日后,我们仍需要借鉴国外完善的奖学金制度,结合研究生培养特点健全研究生奖学金项目,从制度上完善研究生培养的保障和激励环节,将研究生奖学金作为研究生教育质量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9]推动研究生教育更加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助学金奖学金资助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感恩的心——20名获得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学生的来信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