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护理中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
2022-06-17李凤娟
李凤娟
(莒县人民医院 山东 日照 276500)
消化性溃疡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1],是现代临床消化内科中一种普遍可见的慢性溃疡性疾病,好发于十二指肠、胃,初期症状不明显,只有少数患者伴有轻微的恶心、腹痛、纳差以及泛酸等症状,十分不利于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学习[2]。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工作压力剧增以及生活节奏加快,使得消化性溃疡患者越来越多。由于患者长时间遭受疾病困扰,心里面难免会过于焦虑不安、紧张、抑郁,严重影响着患者转归[3]。因此,有必要尽早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预后恢复质量。护理路径是现代临床护理人员围绕患者实际需要、具体病情发展情况而制定的一种表格式护理模式,以护理内容为横轴,以护理时间为纵轴,条理清晰,目前被广泛用于专科疾病护理活动中[4]。故而本研究纳入11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主体,对比分析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效果,以供参考。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观察对象为11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接收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11月,通过数字随机表法设为常规组、研究组,各56例。研究组包括29例男性和27例女性,年龄21-70岁,均龄(45.3±15.2)岁;患病时间3-22个月,平均(12.2±6.8)个月;24例十二指肠溃疡、32例胃溃疡。常规组包括30例男性和26例女性,年龄20-70岁,均龄(45.5±15.8)岁;患病时间3-24个月,平均(12.6±6.6)个月;22例十二指肠溃疡、34例胃溃疡。两组男女比例、均龄、患病时间、溃疡类型等基础资料齐全完整,可比性充分,统计学检验结果P值均>0.05。
入组标准:Hp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为阳性;经胃镜观察证实为消化性溃疡;无意识障碍,能够正常交流沟通。
排除标准:文盲或智力低下;认知障碍或视听障碍而不能正常交谈;精神病史;恶性肿瘤;伴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
1.2方法
常规组5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辅以普通护理,包括饮食指导、讲解注意要点、简单说明疾病禁忌事项等等。
研究组5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辅以普通护理同时加入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包括(1)入院第1d。主动迎接患者入院,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责任护理人员、病区环境,消除其陌生感、恐慌感;了解患者病情,全面评估其身心健康水平,以便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路径表,并将护理路径表发放给患者;(2)入院第2-3d。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科普饮食禁忌,根据患者病情特征,鼓励患者多摄入高蛋白、热量丰富且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每日多餐、少食,尽量做到按时按量就餐;不得摄入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不得暴饮暴食;不允许患者抽烟、饮酒、饮浓茶、饮料、饮咖啡;耐心讲解个人卫生重要性,提高患者个人卫生意识,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遵医嘱应用铝碳酸镁(0.5g/次,3次/d)、奥美拉唑(20mg/次,2次/d)治疗患者,同时向患者说明各类药品作用机制、应用剂量、应用方式方法、不良反应与正确应对措施。除此之外,禁止患者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阿司匹林、咖啡因等容易加重溃疡严重程度的药物。(4)入院第4-7d。需要护理人员深入了解患者日常活动情况、药物治疗情况,根据医嘱严格执行药物治疗方案;主动与患者交谈、交心,主动关心患者日常起居,拉近护患距离,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临床治疗;耐心科普疾病原因、治疗进展、预后等内容,加深患者认知;充分休息,合理安排时间,注重劳逸结合,避免患者过度劳累、紧张,禁止使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利血平等容易损伤胃黏膜的药物。(5)入院第8-12d。全方位了解患者日常起居、病情变化、治疗进展、饮食运动变化等等,并根据患者心态变化,通过心理暗示、解释说明等方式疏导患者负性情绪,促使其保持稳定的身心状态;对于即将康复出院的患者,需要护理人员再一次强调注意事项、居家护理要点,要求患者规律作息,科学合理饮食运动,一旦自我感觉有任何不适,立即回院检查。
1.3观察指标
(1)使用百分制问卷考核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得分越高越好;使用十分制调查表评价患者遵医依从性,得分越高越好。(2)4周后根据C呼气试验结果,记录幽门螺杆菌转阴的例数,Hp根除率=幽门螺杆菌阴性者/总病例数。(3)使用护理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5],60分以下不满意、60-79分基本满意、80分以上非常满意。总满意度=100%-不满意。(4)护理干预前、后评价患者心理状态,使用SDS抑郁量表、SAS焦虑量表,二者临界值50分,评分高低与负性情绪严重程度呈正比。
1.4数据统计处理
统计学软件以spss22.0版本为主,进一步检验分析本研究课题获得的定量资料以及定性资料,其中定量资料以均值(x)±标准差(s)的形式描述,组间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形式表述,组间X2检验,数据差异判定结果以P值描述,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遵医依从性 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遵医依从性
2.2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Hp根除率 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常规组Hp根除率对比
2.3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 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常规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对比(x±s,分)
2.4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满意度 见表4
表4 研究组与常规组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患者多数是因为胃蛋白自身消化、胃酸侵蚀胃黏膜所致,大部分溃疡病灶集中于十二指肠部位、胃部[6]。引起消化性溃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胃酸大量分泌、Hp幽门螺杆菌感染,尤其是Hp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已成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病原因[7]。一旦罹患消化性溃疡,不仅会导致患者反酸、腹痛不适、恶心,而且还有可能会随着疾病进展,诱发胃穿孔、胃出血等不良后果[8]。另外,消化性溃疡容易反复发作,病程迁延,长时间用药治疗过程中有可能会导致患者过度焦虑、抑郁,产生抵触、厌烦情绪,降低其遵医嘱依从性,十分不利于患者疾病转归。故而寻找一种高效、可靠的护理干预措施来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预后,临床意义重大。
护理路径较普通护理模式更加标准化、科学化,是一项护理时间明确且内容条理有序的新型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深入交谈,从而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临床各项治疗操作[9]。本研究观察对照,结果研究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遵医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护理路径有助于患者加深认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患者入院开始一直到康复出院,全程由护理人员耐心讲解、说明、告知,全面消除了患者疑虑、顾虑,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依从性。本研究观察对照,结果发现研究组Hp根除率92.86%、满意度96.43%高于常规组73.21%、80.36%(p<0.05)。护理路径模式下,循序渐进加深疾病宣传、用药知识科普,消除了患者认知误区,有助于患者遵医嘱合理用药,从而提高Hp根除率。同时,临床护理期间,每操作一环节,需提前向患者说明此项操作目的、作用、意义,进而赢得了患者配合、理解、支持,拉近了护患距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10]。最后,研究组SDS抑郁心理评分、SAS焦虑心理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普通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各项操作缺乏主动性,只是单纯的执行医嘱而言,并未强调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缺少的一定的人性化关怀,不利于患者建立自愈信念[11]。而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下,要求护理人员提前将护理路径表发放给患者,让患者事先了解、掌握各项操作环节,有助于患者稳定身心状态,避免患者茫然、不知所措;护理人员主动关心、问候,并根据患者实际心态变化,给予进一步针对性疏导,故而有效减轻了患者负性情绪。
总而言之,护理路径能够进一步加深消化性溃疡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使其主动遵医配合治疗,提高Hp根除率,缓解其负性情绪,且患者满意度较高,临床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