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服务性学习项目开发与设计
2022-06-17李立伟侯建炜韦桂姬韦丽敏
李立伟 ,侯建炜,韦桂姬,张 琴 ,刘 萍 ,韦丽敏
(1.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5;2.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柳州 545001;3.柳州市鱼峰区白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西 柳州 545005)
目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升级和各行各业发展的不断加快,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等职业院校应重新审视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融合”[1]。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2]”的工作方案。2019年9月,《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炉,同样把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放在重要地位[3]。可见,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而深刻体现产教融合理念的服务性学习十分符合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本文尝试将服务性学习应用于高职护理学专业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围绕服务性学习介绍、开展服务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服务性学习项目开发过程、儿科护理学服务性学习项目设计方案和服务性学习的效果5方面进行阐述。
1 服务性学习介绍
服务性学习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提出,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对其定义是教育者通过精心组织服务,让学生在服务中进行学习并从中获得能力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为学生提供丰富而真实的工作场所和面向各种各样服务人群的护理实践[4],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必须与学生本身的专业课程整合,在服务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服务反思中提高教学效果。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将服务性学习应用于护理教育[5],到目前为止,许多国家的护理学专业课程采用此种教学方法。现有研究显示[6-11],国外在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研究等课程中开展服务性学习,为相应人群提供课程相关的护理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有社区弱势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和青少年、贫困人群等)及特殊群体(如未婚妈妈、乙肝病毒携带者、吸烟酗酒者、精神疾病患者)等。服务性学习的内容包括:(1)身体评估类项目,如血压、血糖监测,乙肝病毒携带者筛查;(2)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类项目,如社区常见慢性疾病的护理和生活管理、孕产妇与婴幼儿健康指导,为服务人群提供相关健康信息、卫生服务资源,帮助其做好自我健康管理;(3)服务人群健康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和报告撰写等。服务性学习在国外护理学专业各学历层次的课程中都有开展,并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培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等产生了积极作用。研究表明,国外对于服务性学习开展了广泛的跨学科、跨专业研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为国内开展服务性学习提供参考。
国内护理教育界对服务性学习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服务性学习的首次报道是2003年唐弋在《护理健康教育学》中的应用[12]。之后,我国护理教育者在不同课程中尝试应用服务性学习,但数量不多,应用课程有限。李惠萍等[13-21]在外科护理学、皮肤科临床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康复护理学教学中先后应用了服务性学习,证实服务性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成绩,且沟通能力、服务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也有所提高。此外,徐慧等[22-23]提出在护理临床带教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服务性学习的设想,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2 儿科护理学开展服务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方面,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开展服务性学习很有必要。儿科护理学是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理论与技能并重,目的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由于服务对象(儿童)的特殊性,儿科护理具有护患沟通难、操作要求高、评估难度大等特点,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有效的沟通技巧、随机应变的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的。服务性学习联系了校内课程和社会服务,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手段,这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也符合护理学专业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它不同于学生单方获益的临床见习,也不同于仅满足社区需要、与课程基本没有联系的社区服务和志愿活动,其特点与优势在于学习者、被服务者双赢。将服务性学习应用于高职护理学专业儿科护理学课程,有利于发挥企业、社会育人的积极作用,对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成为具有较强沟通能力、敏锐观察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很有必要。
另一方面,在儿科护理学课程中开展服务性学习有较强的可行性。儿科护理学课程内容丰富,与生活关系密切,涉及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各年龄段儿童保健、计划免疫、儿童喂养和膳食安排、儿童常见疾病和症状的护理等内容。生活中,家长也会面临育儿难题和护理患儿的困扰,如不知怎样观察儿童生长发育情况,想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问题,不能正确喂养婴儿和辅食添加,对儿童发热、腹泻、臀红等常见问题束手无策,需要专业人士指导。学龄期儿童、青春期青少年会因为缺乏健康知识而增加患病风险,如不重视口腔卫生保健和视力保健、存在性知识缺乏和相关心理行为问题等,也需要针对性地给予引导、帮助。所以,在社区、幼儿园、学校、卫生服务机构等有健康服务需求的家长、儿童的场所开展服务性学习既能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又可以给家长、儿童提供帮助,解决困扰他们的健康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3 儿科护理学服务性学习项目开发过程
开展服务性学习最重要的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服务项目,而服务性学习项目的开发与设计既是首要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保证服务性学习效果的关键。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开发适合服务性学习的项目,并进行全面、细致、可行的设计是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3.1 拟定服务项目
这一阶段主要是先拟定服务性学习项目的服务内容和服务目标。开发和设计服务性学习项目需要紧密联系的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既要突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鲜明特色,又要满足教学需要,同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在学习服务性学习相关理论的前提下,教研室集体备课,认真钻研高职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分析高职护生应具备的儿科护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学习目标和服务对象的需求,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选取儿童生长发育、儿童保健、儿童营养、常见疾病护理等章节内容,以期提高学生应用儿科护理学知识、技能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初步拟定的服务项目共7项:(1)儿童生长发育评估,提供儿童体格测量和生长发育评价服务;(2)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预防保健指导,如计划免疫、游戏和活动安排、意外伤害预防与急救等;(3)儿童喂养与膳食指导,如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方法,人工喂养的选择和方法,辅食添加的时间、原则、方法等;(4)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如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等;(5)学龄期儿童健康教育,如口腔保健、视力保健、读写姿势指导等;(6)青春期健康教育,如青春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介绍、青春期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知识普及等;(7)婴幼儿生活护理指导,如新生儿沐浴、抚触、臀部皮肤护理、安全用药知识、常见症状与疾病(如发热、腹泻)的处理等。
3.2 完善服务方案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地点和服务形式。与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带教经验的儿科护士长、儿童保健科负责人等行业专家就拟定的服务性学习项目进行研讨,确定服务对象、服务地点和服务形式。服务对象主要是各年龄段的健康儿童或患病儿童及有儿科护理健康教育需求的家长,学生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随着服务不同人群而逐渐提高,社会责任感得以增强。服务地点尽量丰富,贴近真实儿科护理工作场景,涵盖社区、幼儿园、中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等,真实的工作场景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儿科临床护士角色。服务形式尽可能灵活,适合服务对象和内容,如服务幼儿时可以采用互动游戏的方式,服务中小学生和家长时可以采用小讲课的形式,而服务就诊患儿的家长时则可以采取一对一答疑或操作示范的形式,丰富的服务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动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验。经过研讨,将初步拟定的7项服务性学习项目调整为6项,分别是:(1)儿童生长发育评估;(2)儿童预防保健指导;(3)儿童喂养与膳食指导;(4)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5)学龄期儿童健康教育;(6)儿童常见健康问题的护理。
3.3 服务方案可行性分析和细化
这一阶段主要是全面评估以上服务性学习项目的可行性,以及细化服务性学习项目的服务方案。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地点,分别联系服务点负责人。从可行性和学习效果角度考虑,对服务项目做了以下修改和调整:(1)考虑到学龄前儿童认知能力有限和幼儿园校园安全,根据幼儿园相关负责人的建议取消了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项目;(2)由于儿童喂养指导的需求比较大,特别是新手妈妈喂养新生儿难度较大,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的建议除保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喂养指导外,还增加了孕妇学校这一服务地点;(3)出于便于服务组织与实施的考虑,将儿童常见健康问题的护理项目服务地点由社区改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经与合作对象进行沟通,制订了详细、周密的服务方案,包括时间,场地、人员、设备、用物等准备,经费预算等。
3.4 优化改进服务方案
经过前期筹划和准备,按计划组织学生分小组在相应地点为特定人群进行服务。服务过程中收集服务对象的评价与建议,服务后组织学生进行服务前、中、后反思,完成复盘和反思报告。综合多方意见,对服务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目前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能够保证学习效果和服务效果,随着开展次数、参加人数的增加,还需要持续改进服务方案、拓展服务项目。
4 儿科护理学服务性学习项目设计方案(见表1)
表1 儿科护理学服务性学习项目设计方案
5 服务性学习的效果
服务性学习与产教融合教育理念契合,在高职护理学专业儿科护理学课程中开展服务性学习有利于发挥企业、社会协同育人的作用,实现产教融合,体现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精神和新要求。服务性学习在我国护理教育界起步较晚,主要应用于老年护理学课程[24]。本研究是服务性学习在高职护理学专业儿科护理学课程的一次有益探索,服务性学习的设计有助于突破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难点,在结构上,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双赢;在教学形式上,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形式,提高了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中心,从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出发,充分发挥院校、社会协同育人的积极作用。
服务性学习的应用前景广阔,护理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扩展教学项目,使服务性学习迸发更大力量,推动护理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