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2022-06-17王怀兴董静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王怀兴 董静

摘  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在我国教育技术手段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实效的有效途径。与本科生教育相比较,在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更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研究是行政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文章在明晰课程目标与地位的基础上,确定了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针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课程内容、资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五个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改革尝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探索经验的凝练,以期为其他高校研究生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4-0058-04

一、课程目标与地位

(一)课程目标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研究是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专业主干课,2学分,共40学时。课程秉承东北师范大学“尊重的教育”和“创造的教育”育人理念,预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品质培养三个方面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一是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和知识,熟知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政策和公职人员的道德规范,养成探究式的学习习惯。

二是聚焦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提升学生在现实国情下思考问题、在历史情境中分析问题、在中国经验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是将课程教学与价值引导、历史学习、法律规范和道德教育有机整合,培育学生新时代条件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遵纪守法、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职业品格,树立学生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二)课程地位

行政管理专业学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需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系统掌握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与技术,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公共精神的卓越行政管理人才,主要为科研院所和教育机构培养学术后备人才,为地方公共部门培养从事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第一,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明晰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提升公共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第二,通过课程学习,促进学生运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工具去分析特定领域的管理问题,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第三,通过课程的课程思政引领,培养学生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塑造体现时代特征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人生品格。

第四,课程学习对即将在公共部门从事管理和服务的毕业生而言,也是重要的职前人才培训环节,可重点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第五,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是现有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三個研究方向之一,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研究是其重要的课程载体,课程目标有效支撑了人才培养的毕业要求。

二、课程设计理念

(一)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理念

课程以“中外古今”为原则,延伸课程教学的广度;以“中国之治”为核心,拓展课程教学深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提升课程教学高度,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同频共振、红专并进。

(二)教师与学生角色转换的理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1],即转变原有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方式转变。该课程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力,以学生理想信念养成和研究能力提升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在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情境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线上与线下有效融通的理念

线上与线下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线上自学可为线下的案例研讨提供知识和信息支撑;线下的实践教学同时进一步巩固了线上自学的理论基础。课程在课程内容学习、案例教学实施和课程考核评价三个方面,实现了线上线下既分工明确又有效衔接,促进师生线上互动与线下交流的有机融合。

三、拟解决的问题

(一)解决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的问题

近些年,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学生本科阶段所学专业不同,导致系统接受过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领域知识的学生一般不足50%。由于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较薄弱,所以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论述知之甚少,对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政策法规体系更是不甚了解。由于生源质量的不均衡,导致课程的公平开展比较困难。

(二)化解学生研究视域狭窄的问题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研究视野不够开阔的问题较突出,往往就事论事,没有形成广博多元的研究视域。鉴于此,课程内容应贯彻“古今中外”的设计原则,既涉及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运作,也包括中国古代官制的历史发展;既客观总结了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优秀成果,又积极借鉴了其他国家和私营企业的成功经验,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研究视域。

(三)改变学生存在惰性思维的问题

对于研究问题的“无思”和对于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对策建议的“无能”,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曾经出现的问题。课程团队在综合考量青年学生学习习惯和信息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社会测量去了解问题、从人员要素去思考问题、从技术角度去解决问题,努力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四、具体的改革举措

秉承东北师范大学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该课程团队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命题,主要从课程内容、网络资源、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探索。

(一)更新课程内容

除鼓励学生通过线上自学补足知识短板外,团队首先紧紧围绕新时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紧迫性、全局性问题,结合学术研究的重要性、热点性话题,尽量涵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环节,精选课程的教学专题;其次着眼课程教学的教材建设,团队适时更新知识内容,突出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最后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特别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地位,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和人格的塑造,为学生运用理论工具分析现实问题夯实理论基础,在课程教学的全环节、全方位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建设网络资源

团队建设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研究的线上平台,又实现了“从有到优”的转变,线上平台由校内的BB平台迁移到了学习通平台,使得课程建设和用户使用更为方便高效。为培养學生广阔的研究视域,团队提供了丰富的线上资源,基本满足了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点自学自测和拓展阅读的需求。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持续更新,团队不断完善线上教学平台的相关应用。

(三)拓展实践教学

团队秉承东北师范大学“创造的教育”理念,不断开发实践教学的实现路径;奉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校府协同育人思想,不断发掘课程教学的实践资源,形成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研究实践教学的校府合作模式。通过校府共同搭建的实践平台,任课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课程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改变惰性思维,培养创新性思维习惯。校府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的有效衔接和完美融合,形成了线上自主学习、课堂互动教学和线下小组实践的有机融合。

(四)改革教学方法

在客观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团队在原有课堂讲授法的基础上,探索并实践了能够有效支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增加了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情境的模拟与渲染,让学生在讨论与争鸣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生动力。

研讨式教学法主要通过课堂研讨教学,实现生生互动和分享式学习,促进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促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提高学生分析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两种手段。多媒体教学主要运用课件展示、网络访问和视频播放等操作,给学生带来图文并茂、资源丰富的学习体验,辅助案例教学进行真实管理情境的渲染,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代入感和浸没感。网络教学主要依托学习通线上平台展开,打破传统课堂对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时长、方式和内容,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性。

任务驱动法是指学生通过任务领取、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凝练观点和课堂讨论等环节,在具体问题的指引下有计划地开展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浏览拓展阅读资源,为课堂讨论做好铺垫,有效促进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

(五)优化评价方式

教学模式的转变要求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改革后的课程考核重点突出对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结果的双重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论文两个部分,各占总成绩的50%。平时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线上自学、课堂研讨和小组任务参与情况;期末论文主要考查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

五、改革的初步成效

(一)凝练了课程特色

一是“请进来,走出去”的实践教学方针。该课程不受限于课堂、校园,充分发掘与有效运用校府双方的实践教学资源;依托东北师范大学UGE协同创新实验区平台,探索形成了“高等学校+地方政府”的协同育人模式,为课程的实践教学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教学资源;通过邀请实践基地的领导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管理者所面临的决策困境。

二是“三位一体”的混合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集网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多种模式的混合”[2]。鉴于此,团队进一步发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核心内涵,实现了线上自主学习、课堂案例教学与研讨式教学、课下小组研学实践的有机整合,形成了着眼于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的混合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养成了“学习—研讨—反思—再学习”的闭环进阶式学习习惯。

三是“多元融合”的课程评价体系。由教师、学生和校外专家共同组成课程考核团队,课程主讲教师负责过程性评价、学生小组负责参与性评价、受邀校外专家负责结果性评价,共同构建规则公平合理、线上线下兼顾、过程结果并重、多方协同参与的课程评价体系,有效衡量学生的学术水平,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四是“权威与特色并存”的教学案例资源。在选用国内前沿经典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的基础上,课程教师团队积极进行教学案例的编写工作,逐步构建了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教学案例库,其中有6篇案例入选了中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案例库。

(二)提升了学生素养

一是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和知识,能在课程论文写作过程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具进行分析论证,了解掌握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政策和公职人员的道德规范,养成探究式的学习习惯。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沿热点问题,通过课程学习和案例教学,开阔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历史视野,提高了在现实国情下思考问题、在历史情境中分析问题、在中国经验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学生体会到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充分融合,在二者有机统一中展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个人思考与想法,提升了个人的法律规则意识和伦理道德素养,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古今中外的制度比较分析学习提高了学生个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其遵纪守法、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的职业品格[3]。

(三)化解了课程难题

一是解决了课程内容落后、未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问题。新的课程内容既涵盖中国古代官制的历史发展,也包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既梳理了西方国家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脉络,也介绍了近现代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在覆盖“中外古今”的基础上,注重古今对比和中外比较,以此强化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延续性、包容性和先进性[4]。

二是实现了由“知识传授”为重点向“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转换。由于研究生生源质量的不同,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所以教师还需要利用课上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导致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很难展开。线上平台的搭建,使学生不仅可以自我学习、自我检验,还能有选择性地补足基础知识的短板,有效增加了自主学习时间,为研究能力的培养做好了知识铺垫。

三是改变了学生学习与研究脱离实际的问题。在以往教学中,对于中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现实的“无知”是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该课程依托实践教学的校府合作模式,通过邀请政府工作人员参与课堂教学、与基层公务员进行座谈、进行实地的社会调查等方式,将线下教学延伸至更深入立体的层次,提高学生“眼睛向下”的现实关怀,从而促使学生的学术研究更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话语和中国智慧。

四是解决了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改变了原有“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更强调生生互动与分享式学习、更鼓励独立思考和观点交锋,使教与学之间不仅有知识的传承,更有思想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生动力,促进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式学习的转变[5]。

五是解决了课程考核只重结果、失之于宽的问题。原有的课程评价仅以期末的课程论文为唯一要素,缺少过程性控制与评价。新的评价方式既包括线上考核也包括线下考核,既有对学生研学过程的考核又有对学生研究能力水平的考核,体现了评价的权威性和一定程度的“教考分离”,而使课程评价更科学、更合理,培养了学生严谨踏实的治学精神。

参考文献:

[1] 李建荣.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9(37):164-165.

[2] 陈剑波,祁顺彬. 基于云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J]. 职业技术,2020,19(02):64-68.

[3] 张干英,张冰洁.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思考分析[J]. 知识经济,2022(03):167-168.

[4] 林运超.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2020(26):138- 139.

[5] 张驷宇.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课程为例[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31(05):48.

(薦稿人:刘桂芝,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基金项目:东北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项目。

作者简介:王怀兴(1980—),男,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生导师,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董静(1998—),女,硕士在读,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方向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综合西班牙语”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护理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利用MOOC优势重塑教学 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MOOC教学试点学院探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