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价值的发掘与传播
2022-06-17阮青青
阮青青
摘 要:新媒体具有海量信息承载、信息传播碎片化和信息传播环境虚拟化等特征。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档案文化价值的发掘和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价值的特点,并提出了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价值的发掘方式与传播的路径,以期切实发挥出档案文化存储、传承、教育和交流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价值;发掘;传播
概述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最早由戈尔德玛克于1967年提出。新媒体时代是指数字化媒体盛行时代,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手机、数字电视、电脑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因此,严格意义上,新媒体又被称为数字化媒体。新媒体具有海量信息承载、信息传播碎片化和信息传播环境虚拟化等特征[1 ]。
档案是人们认知世界并改造世界活动的原始记录,不仅连接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昨天、今天及明天,也是人类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及社会文化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窗口。如果离开了档案,社会将成为没有历史记忆的社会,没有优秀文化的社会。档案是承载着人类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诸多信息的载体,是一种人类文化记录,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弘扬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档案文化价值的发掘和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在传播档案知识的同时,本身也成为档案文化的重要亲历者、见证者,例如,开发档案文化APP软件,运用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实现对档案文化的发掘和传播[2 ]。
1 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价值的拓展
档案的文化价值是指档案在社会文化的存贮、传承、发展及创新等方面发挥的价值作用。借助档案本身承载着的信息,发挥其文化存储及传承价值,促进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1.1 存储
科技创新、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无不建立在文化积淀基础之上,其中,档案又是文化重要载体。自古以来,档案就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储藏器。例如,从百年建党史中可一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究竟。无数重要历史成果积淀于档案之中,通过档案研究,可帮助后人快速、准确掌握这些历史成果。档案也记载着国家和民族兴衰的历史记忆,志书编著、文艺作品创造不断累积文化积淀的厚度。再如,医疗保险档案中也存储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社会文明发展进步,也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可将传统的档案文化载体存储于智能化终端设备,实现随时随地查阅。
1.2 传承
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社会活动所创造的系列精神产品。档案中凝聚着前人总结的宝贵历史经验,通过档案承载着的信息分析,可帮助今人了解文化发展的脉络,并據此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可见,档案能够帮助人们源源不断地吸纳新的文化成果,又可传承、延续这些文化成果,拓展了文化信息传承的时空范围。例如,通过查询和阅读国外档案,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异域文化。通过档案,有助于探索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新媒体技术中的缩微技术、OCR技术、3D模拟技术,以及VR技术等,可使档案资料得以数字化保存传承,并呈现出立体化、沉浸式特点[3 ]。
1.3 教育
档案是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一个领域发展过程的客观历史记录、第一手原始材料,真实且全面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脉络。因此,与其他事物相比,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客观真实性、现实直观性等特点,使档案本身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感染力、传播力,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来源。例如,建党百年档案的展览,让今天的人们深受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资源。凭借着档案在文化教育方面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档案的重要性也愈发受到重视。数字档案馆的建立,通过云平台、移动终端,实现网上档案展览。
1.4 交流
从宏观角度来看,档案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但从微观角度来看,文化也具有显著的民族性、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饮食起居、历史文化具有差异性。对档案资料的查阅,发挥着文化交流的作用,实现“互通有无”效果。例如,《清水江文书》记载了贵州苗族、侗族山林经营、木材贸易方面的契约内容,还有《林则徐戍疆信札》等,这些重要的档案资料为今人处理民族事务提供了参考价值。利用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这一特点,可通过文字、视频、音频等形式,立体化展示档案文化资料,使档案文化交流更加深入。
2 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局域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其传播的超文本性、高交互性已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档案文化呈现出如下特点:
2.1 档案文化资源更丰富
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媒体平台的搭建,VR、3D模拟技术的应用等,都深刻地改变了传统档案存在模式,使档案资源更加丰富。此外,新媒体环境为档案文化资源的发掘、发布、传播提供了可控、可变和可预判的平台。借助新媒体平台和新媒体技术,使档案呈现出图文视音频为一体的多元文化资源集群[4 ]。
2.2 档案文化传播更多样
传统媒介下,档案文化的传播较为单一,主要依赖于单一的大众化纸媒或广播电视等,受众群体较为狭窄,文化传播的价值难以全面发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在新媒体中的应用,使档案文化资源呈现出实体化、实景化、多元化文化体验和享受,拓宽了档案文化传播的样式和途径。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媒介和渠道进行档案文化传播,还可借助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信息网络等,实现档案文化传播途径的多样化。
2.3 档案文化影响更广泛
传统媒介下,档案文化传播受制于档案载体、传播方式等因素,推广影响的范围较小。一般由省市县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通过档案实体展览等形式进行推广宣传,效率低、成本高。而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发掘传播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受众群体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实时浏览馆藏的档案文化资源。如今越来越多的档案机构开通了数字档案馆,受众可实现足不出户,随时通过移动终端设备APP登录数字档案馆,查阅了解相关档案知识。
3 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价值发掘
档案文化价值依附于档案载体而存在,借助微信、微博,以及VR、OCR等技术手段,可深入发掘档案背后的文化价值。
3.1 满足受众需求
根据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网民手机上网比例99.7%。新媒体时代要针对新媒体受众的年龄、学历、职业及上网设备等特点,研究受众群体新媒体文化消费的特点和规律,根据受众文化需求,开发适销的休闲式档案文化,发掘历史名人手稿、信件、札记、个人珍藏等档案文化产品等。新媒体文化传播具有快餐化、碎片化特点和规律。档案文化产品的语言要大众化、朴实易懂,形式要新颖,并将文化产品放置于相应的新媒体平台,吸引受众关注,然后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宣传和推广,满足社会普通受众群体的档案文化消费需要。
3.2 注重技术应用
新媒体技术中的缩微技术、OCR技术、3D模拟技术,以及VR技术等可广泛应用于档案文化产品的发掘环节,不断开发出更多丰富档案文化产品。以声像档案为例,可将VR技术应用于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并借助3D模拟技术,开发各类声像档案资料。例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声像档案编研作品《电影传奇》,就是将我国电影诞生以来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拍摄的电影及其制作背后的点滴故事加以整理,挖掘电影发展史中的珍贵瞬间[5 ]。
3.3 创新开发方式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主动开发档案资源,积极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充分挖掘档案资源的现实和历史价值,推出一批有档案特色、有社会影响力、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档案宣传精品力作”。新媒体时代,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载体创新档案文化发掘方式。例如,开发“档案文化APP”。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档案管理部门可将其馆藏档案资源进行发掘,然后上传至独立开发的APP软件,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例如《武汉档案》《浙江档案》《深圳档案》等。再如,制作档案文化电子书。将馆藏的档案资源制作成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电子图书等,并利用Flash视频软件、PDF格式电子书,为社会受众提供丰富的档案文化产品。例如,《广动档案》推出“看档案中的百年党史”,将广东省档案馆百件珍贵档案以图文海报形式编纂成电子书,并在《广东档案》微信公众号上线展播。此外,还可以拍摄档案微电影。围绕馆藏的特色档案资源,拍摄档案文化产品。例如,山东档案局拍摄的《档案故事》、青岛档案馆拍摄的《寻找逝去的记忆》等等,通过微电影的形式挖掘档案资源文化内涵,将馆藏档案资源呈现给观众[6 ]。
4 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价值传播
发掘出档案文化产品价值,可利用新媒体互动性、交互性、碎片化等特点,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第一时间发布档案文化信息,为公众提供个性化档案服务,传播档案文化价值,扩大档案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为此:
4.1 增强档案文化价值传播意识
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档案文化的价值存储、传承、教育和交流功能,增强档案文化价值传播意识,增强档案文化价值传播的主动性,主动拓宽档案文化价值传播渠道。档案文化价值具有可信、质朴和真实的特点,经得住历史的考驗。因此,在文化交流中,要注重档案文化的传播功能,学会利用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加强档案文化价值传播。例如,在每年的930国家烈士纪念日,通过挖掘地区烈士档案资料中的先进事迹,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发网上祭扫等活动,起到传播红色革命文化的效果。通过把握社会热点事件、焦点问题,用档案产品的传播主动迎合社会焦点事件,回应社会关切,满足公众的期待。借助社会焦点事件是档案管理部门推广、传播档案文化、营造社会档案文化氛围的重要契机,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可吸引受众参与其中,能够有效增强社会公众的关注度和认知度。
4.2 充分运用新型媒体传播平台
一是注重与新媒体合作。利用网络传播的高效、快速特点,结合新媒体在创新话题、营造话题和营销话题中的独特作用,加强档案产品的编研,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做好档案编研的选题、题材的取舍,内容的呈现等。例如,苏州园林档案馆立足其特色园林档案,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发具有苏州园林档案馆特色的档案网站、融“声”“图”“形”于一体的档案编研产品,充分发挥出档案文化价值。此外,还要注重应用网上终端、网络、电视三位一体的新媒体平台,增强档案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根据不同平台的传播特点,推广相应的档案文化产品。例如,微博重点推送文字和图片;微信公众号则发布文本档案、图片档案和视频档案;利用大数据技术,借鉴信息推送功能,将开发的档案文化产品及时地推送至浏览者“眼前”,供其浏览选择。此外,还应增强新媒体中的交流互动功能,例如微信的留言功能、微博的转载功能等,加强档案文化传播,使更多的受众受益,从而提高公众的档案意识。
4.3 打造特色档案文化传播产品
档案文化价值传播离不开高层次档案文化产品为媒介。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以及档案馆应以馆藏档案资源为基础,运用新媒体传播的特点,以文化创意为手段,打造系列以特色馆藏档案为载体的动漫、电子书籍、微电影等,引导公众关注档案文化的传播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档案文化的传播影响力。就档案文化产品设计而言,在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到新媒体的交互性、易获取性和产品可用性特点,始终要以用户为中心设计档案文化产品的内容。然后利用新媒体的相关视听技术,交互设计,以传统档案文献的编辑、加工和编排方法为基础,结合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特点,在移动终端呈现出交互性、应用性强的档案文化产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要高度重视档案文化产品的营销,开发出电子期刊、网页网站、数据库、微电影等多种档案文化产品,满足社会公众文化需求。
4.4 增强档案工作队伍综合素能
加强档案文化工作者的业务素能,尤其是要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学习,使其掌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规律、应用领域和工作方式等等,以提高档案文化价值的传播效率。档案文化工作者要熟练掌握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的运营规律和驾驭能力,学会用传播学的视角研究、分析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价值传播规律,切实增强档案文化传播工作者的新媒体应用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兰兰,王梦思.论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价值的发掘与传播[J].档案管理,2016(1):17—19.
[2]陈立梅.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价值的发展与传播方法浅谈[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11):142.
[3]董学红.论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价值的发掘与传播[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20):98—99.
[4]蒋文焱.新媒体视野下档案文化建设的再思考[J].青海教育,2017(7):94—95.
[5]毕大鹏.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策略及途径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6(11):41—42.
[6]李冬,扈妍珺.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山东工会论坛,2016(4):139—141.
(作者单位:菏泽市医疗保险事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