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陶瓷的釉色魔力

2022-06-17朱宏秋

收藏家 2022年5期
关键词:釉色博物院河南

朱宏秋

当人们置身于博物馆的展厅,面对陈列有序的展品,在不到十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就可以辨别出一种颜色,但辨认字体要花费很长时间,而看每一件展品的展示牌上的文字就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绝大多数人是靠色彩来分辨展品,“远看颜色近看花”,因此,对于每一件展品来说,色彩是极其重要的,是吸引人们注意力的首要因素。

在中国陶瓷史上,隋唐五代是个辉煌时期,窑场数量众多,分布在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福建、四川等地,其中以河南、河北及浙江最为密集,窑场规模相当大。越窑是传统青瓷的典范,邢窑是北方白瓷的代表。今天我们常常以“南青北白”两种最大量最普遍的陶瓷色彩来概括唐代陶瓷面貌,大致是准确不差的,然而除了这两种釉色之外,实际情况要丰富很多,还有黑色、褐色、黄色、茶叶末色、绿色等单一色彩,更有白与黑、白与褐、白与蓝、白与绿、花釉、绞胎、长沙窑等两种色彩,以及三彩的斑驳淋漓、变化万千,在技术、材料等工艺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借以天时与地利,渗透了唐代人对色彩的追求与热爱。本文试图通过河南地区出土与收藏的一些典型陶瓷器,展现这些不同色彩的陶瓷是如何施展釉色的魔力,在同一件器物上达成对比与和谐,以及本人的一些对陶瓷釉色的感觉,这些色彩的感觉虽然是主观的、变化的,却也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

一、单色釉

1.白釉

白瓷在北朝时期产生,隋唐时期已经勃兴、风靡,河南安阳、鹤壁、辉县、荥阳、巩义、新密、登封、禹州、郑县、鲁山等地众多窑场里,白瓷是最大宗的产品。《元和郡县志》记载了唐开元二十五年(738)的土贡资料,其中有河南府贡白瓷器。这些白釉瓷器有的白中泛黄色,有的釉色洁白而匀净。

白釉塔式盖罐(图1)通高36、口径11厘米,1993年12月巩义市食品厂工地出土,河南博物院藏。罐体近球形,上承塔式盖,罐肩腹部等距离贴塑六个狮首,施白釉不到底,釉色白里泛黄。

白釉盖罐(图2)通高11.8、口径6.8厘米,河南博物院旧藏。釉色洁白,质地莹润,而且施釉面积较大,已经到了器物底部。

白釉多足砚(图3)高7、直径25厘米,1981年巩义市孝义镇和义沟村出土,河南博物院藏。体为圆盘式,砚心未施釉,十八个泥珠足施白釉,白釉在水滴般的球体上显得尤其光亮润泽。

白釉塔式盖罐比白釉盖罐的体型大三倍,看起来高大雄伟,虽然施釉總面积大,但由于釉质地较薄,没有白釉盖罐纯净,所以从白色的程度来说,没有白釉盖罐显白。但同样的釉质,表现在多足砚的小小砚足上,仿佛多足砚的白色如同白炽灯泡一般,更晶莹,更洁白。陆羽在《茶经》中形容邢窑白瓷的白时,有“类银”的比喻,也是强调一种光泽感。

2.黑釉、褐釉

以上说的是白色,那么我们脑海里同时也会浮现白色的对立面,黑色。白色是肯定的颜色,黑色就是否定的颜色,对光的否定,黑与白的划分清晰而明确。

黑釉双龙柄尊(图4),高50厘米,1985年8月出土自鹤壁市鹤壁集第六中学校园出土,河南博物院藏,墓主人卒于开元二十六年(738)。通体黑釉,因施釉不匀,腹部有的地方没有釉,露褐色胎。

褐釉双龙柄尊(图5),洛阳红旗纵队采集,洛阳博物馆藏。施褐色釉不到底。

双龙柄尊除了黑釉之外,还有白釉(图6)、酱褐色釉、蓝釉(图7)、棕黄釉(偏红色,图8)、青釉(图9)及三彩(图10)等其他釉色,虽然是大体一样的器型,它们的龙柄都攀附在口部和肩腹部,但给人的观感是不同的。与黑色相比,它们整体风格显得比较温和、有色彩甚至是华丽。而黑色有紧绷和收缩感,使得双龙矫健有力、贪婪张狂,力量感更强,整体风格比较狰狞可怕,一眼望去,黑黑的釉色,冰冷地使人打寒颤,仿佛它从死寂和暗黑的地狱悄悄走来。如果说白色是对光的肯定,是对生命的肯定,黑色就是绝对的生命结束的颜色,是深埋于地下墓葬的颜色,处在其间的褐、蓝、黄、青及三彩等,就是生活了。

3,黄釉

黄釉执壶(图11)高22、口径6.8厘米,鹤壁窑遗址出土,河南博物院藏。施黄釉不及底部,浅淡的黄色釉下隐隐约约可见一圈圈的跳刀纹饰,胎体上的下凹处有积釉,釉色较深。

黄釉罐(图12)高15.4、口径6.4厘米,河南博物院藏。施釉不及下腹部,釉色莹润光亮,与唐恭陵哀皇后墓出土的棕黄釉双龙柄尊釉色相似。

唐代人对黄色似乎有种偏好,单色的黄釉陶瓷器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生活用具如碗、盘、钵、杯等,茶具类如风炉、茶釜等,色浅淡有娇媚感,色浓烈有灼热感。黄色釉参与到花釉瓷中,作为底色釉,可以在黄釉上点褐彩,洒涂褐斑等。黄色釉也可以作为斑釉,洒涂在黑釉、褐釉等底色釉上,在衬托和被衬托的角色上自由切换。黄色釉更是唐三彩不可或缺的色彩之一,参与度极高,表现力极强,与绿色、白色、蓝色等色一起,是温暖、斑斓的色彩,是唐代色釉的再“创造”。

4,青釉、绿釉、茶叶末釉

越窑青釉四系划花背壶(图13)通高19、底径9.4厘米,1985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出土,河南博物院藏。仿皮囊的形制,左右肩下两对穿纽的设计则方便人们的背负携带。通体施淡青色釉,青釉莹莹,质地细润,宛如碧玉。

绿釉罐(图14)高21、口径11厘米,1959年河南省文物队在洛阳市砖瓦厂采集,河南博物院藏。通体施绿釉不到底,釉层较薄,与越窑的青釉釉色和质地是不同的。

茶叶末釉瓶(图15)高23、底径8厘米,1982年巩义市贺窑村采集,河南博物院藏。通体施茶末釉,不到底。茶叶末釉起源于唐代,但大量考古资料表明,唐代的茶叶末釉,并非窑工有意为之,而是在烧制黑釉器时,因过火等原因产生的一个特殊品种。

越窑四系划花背壶的青釉、绿釉罐的绿釉和茶叶末釉瓶的颜色,很容易让人想到绿地、树木和秧苗等等万物的生长。我生于北方长于北方,这里四季分明,冬天大多数的落叶乔木都光秃秃的,雨水不多,空气干燥。当我到南方读书的时候,才第一次感知冬天,也可以是绿汪汪的、湿漉漉的。北方的春季春雨贵如油,夏季的暴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如风一般迅猛,很干脆。南方的梅雨季节,雨是可以淋淋漓漓下个不停的,很缠绵。唐代的器物也随地域差别而气质迥异,绿釉罐的形体是敦实朴素的,越窑壶的形体是秀气优雅的,绿釉罐的绿色是明快干爽的,越窑壶的青色是恬静内敛的,更像南方多雨迷蒙的湖山之色。茶叶末的颜色仿佛是黄绿之间,清末寂园叟《陶雅》“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英语“teal”指的是青色、蓝绿色、茶色,黄、绿是类似色,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就会产生茶叶末色。CFFFCB14-91F4-4F58-9969-9D4B763F81DE

釉色不单是颜色,釉色与器物结合在一起,是有温度、质量和味道的。唐代有的人以“邢州处越州上”,陆羽则不以为然。他在《茶经》中列举三条理由:“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我们不妨这么理解:从颜色上来说,邢窑的白瓷是像银子一样的白度、光泽感和干燥感。而越窑青瓷如玉一样的颜色,大体是碧玉一样,光泽感不是闪光夺目的,而是温润柔和的。从质量上来说,邢窑白瓷的白色是像雪一样白,膨胀的,体量是轻盈的。越窑的青瓷是像冰一样,收缩的,体量是沉重的。虽然冰雪都是很冷的,但零下才能结冰,相比较来说,越窑青瓷是比邢窑白瓷更冰凉,釉色是能带来冷暖对比的。陆羽的这两条比较单单用眼睛观碗的比较,而第三条的比较,则是从实际使用来说了。同样的茶水,在白釉碗里,茶色是显红色的,而在青釉碗里,茶色是绿色的,茶水显得更浓郁了,看起来好像更好喝了,这是最要紧的。无独有偶,20世纪50年代,七喜给汽水包装增添了15%的黄色(汽水本身没有任何变化),但人们感觉更好喝了,因为好像柠檬味更浓了。现在,很多研究都证明,好的镇静药片多是蓝色、白色及绿色,而绝对不能是橙色!而治疗抑郁的药片最好是橙色,因為人们觉得药物的效力看起来似乎更好。色彩带来的感觉好像古今中外,没有什么差别。

二、复色釉

1.白与黑

虽然单色的白釉和单色的黑釉,对比是十分强烈的。但在同一件器物上,黑与白也是可以各司其职,在对立中以一定的形式达成一种和谐。

白釉点黑彩瓷兔(图16)高6、长10.9厘米,1989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区唐墓出土,三门峡市博物馆藏。白釉点黑彩瓷兔(图17)高9.8厘米,河南博物院藏。两只兔子分别呈俯卧姿、蹲姿,通体白釉,头骨两侧的眼睛点黑彩。

2.白与褐

白釉点褐彩器盖(IVT1118⑦:49,图18)残高5、直径14.6厘米,2005~2008年河南巩义白河窑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盖钮残缺,自盖钮以下到盖边缘,分别点四组褐色花朵、五枚类似云朵。褐色花朵由六枚褐色点组成,装饰的手法简单,但层次感很强。

白釉点褐彩盒盖(图19)盒高约4厘米,盒盖上点褐彩,从褐彩的颜色和形态,我们可以想象出陶工按顺时针方向从外圈向内圈依次点彩,刚开始的褐彩颜色浓,形态是点状的,慢慢地,形状从点状开始拖着尾巴了,褐彩也越来越浅,浅到几乎透明了。

3.白与蓝

青花套盒残件(图20左)残高3.7厘米,青花枕残件(图20右)2005~2008年河南巩义白河窑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套盒的外壁、枕面用蓝色花卉装饰。

4.白与绿

白釉绿彩瓷盒(图21)高5.4、足径5.8厘米,1985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刚玉砂厂工地出土,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白釉绿彩执壶(图22)高18.4、口径7.7、足径7.7厘米,1957年河南省安阳县薛庄唐墓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在白釉上间施黑彩,在隋张盛墓的白釉黑彩俑和镇墓兽已经有出色的表现,如在俑的冠、发、须、眉、眼、裲裆铠的皮襻联缀处、腰部束带、履、仪剑等部位,镇墓兽的眼睛、鼻头、关节和四肢等部位,都用黑彩。冯先铭认为这是北方白瓷使用黑彩装饰的开始,白釉与黑釉同时使用,这与白釉点黑彩瓷兔的装饰手法是相同的。适当位置的小面积黑釉,不仅使形象更加逼真,而且增添了艺术效果。每次看唐代白釉点黑彩瓷兔,真的像是现在的“熊猫兔”的化身,“熊猫兔”除了眼睛、耳朵是黑色的,身上有黑色的斑块,其他的地方,跟白兔一模一样,使人不禁发问,唐代已经有了“熊猫兔”了吗?

白色是大面积的基础色,黑彩、褐色、蓝彩、绿彩等图案就是小面积的点缀色,而且这些点缀的设计和位置恰如其分,黑彩、褐彩、蓝彩和绿彩更加清晰、突出,让人印象深刻。除了白色与其他各种颜色形成一定的对比和和谐,黑色也有跟白色一样的釉色品质,谦虚温和,与各种釉色都能相处。与黑色相邻,其他任何颜色都表现得更为强烈。黑色提高了其他釉色的颜色和色度,让彩色在他的旁边熠熠发亮。花釉就是黑色与其他色结合后当仁不让的典范之作。

5.花釉

花釉双系罐(图23)高16、口径10、底径10厘米,1987年河南禹州市浅井乡横山村唐元和五年(810)汝州节度先锋兵马使合浦郡王郭超岸墓出土,河南博物院藏。褐色底釉上有形状随意的四个灰白色彩斑。

花釉执壶(图24)高27.5、口径6.5、底径8.8厘米,1990年河南三门峡市出土,河南博物院藏。黑褐色釉上有蓝灰或灰白色如瀑布一般的彩斑。

双系罐、执壶这两件花釉瓷器,黑、褐色釉是底色,那些随意涂洒的灰白色的斑块,两者相辅相成。如果仅仅只有单色的黑釉,那么就是普通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容器。正是有这些貌似随意流动的灰白色的彩斑块,使普通的之前仅具有实用价值的容器瞬间拥有了个性,这种个性使得他能在强调实用性的共性中脱颖而出。

底色釉和彩斑釉两者相对来说,黑色是退让的沉稳的,灰白色的彩斑是响亮的明快的,是首先映入眼帘的。此类花釉瓷器的底色釉也可以是黑褐釉、黄褐釉、茶叶末釉等,彩斑釉色也可以是月白色、乳白色、灰蓝色、蓝白色等,甚至有的颜色无法用文字描述,总之是底釉色深,斑釉色浅。也可以颠倒过来,底釉色淡,斑釉色深。这种通过两种釉色的对比映衬,古板乏味的底釉与随意散漫的斑釉集于一身,沉闷单调的底色与明亮多变的彩斑融为一体,这可以说是花釉瓷器最大的釉色魅力。用黑色等相对阴暗的釉色衬托其他各色,如与白釉上的绿彩组合是一样的,绿彩在展厅里,一定是最先触及我们眼睛的,也使我们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安静和斑斓。

6.绞胎

以上白与黑、白与褐、白与蓝、白与绿、花釉等,是真真正正的复色釉。绞胎与以上五种比起来,是外表披着单色釉外衣的,实际上是玩弄胎色小把戏的,是看起来的复色釉,是视觉的。CFFFCB14-91F4-4F58-9969-9D4B763F81DE

绿釉绞胎枕(图25)、黄釉绞胎枕(图26),长约15、宽约11厘米左右,河南博物院藏。绞胎是通过深浅两种不同颜色的胎泥绞揉、切片、叠摞、拼接或者贴合、模压等工艺制作,表现出菱形、花瓣形、木纹、石纹、瘿纹等奇妙的图案,这些图案是器物最主要的装饰,放在器物的最显眼位置,我们正常的视觉第一眼就能捕捉到,“好钢用在刀刃上”。枕头的四侧枕墙部位,往往把绞胎主要花纹的边角料之类的,继续延展和补充,尽可能地多用绞胎装饰,造成很多枕墙的绞胎图案不完整,画面装饰也不完整。大概是制作起来工艺复杂,舍不得有丝毫浪费。再施透明釉、浅黄色、浅绿色釉等,虽然只施浅淡的单色釉,但釉下的胎泥却不是单一的,所以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釉色。所以,这类陶瓷的釉色虽然是单一的,但效果却是复色的,在釉色表现上,可谓费盡心机。

与花釉瓷器相比,绞胎瓷器也给人以两种色彩对比与和谐的视觉体验。但花釉的彩斑是漫不经心的,粗粝自由的。绞胎的色彩,其实是通过两种胎泥表现出来的,色彩随着胎泥的转折迂回似乎让人走向无穷,走着走着,却被挡住了。花朵类的图案的边缘有更宽大的胎泥如城墙一样框住,瞬间,色彩也深得像凝固一般,呈现出隐忍的疯狂,除了有一定规律的螺旋、延展,这些色彩跟胎泥一样,是规规矩矩的公主形象了,想暗自成为拥有狂野之心的骑士?不可能了。若是真的穿越那堵厚厚的城墙,顺着那些绞胎曲线向外、再向外,想象着天外天、山外山的美好景象,越往外越荒凉,越虚无,最后虚无的只有一色的釉色和一色的胎泥,那就是事实和真相。

7.青与绿、褐

长沙窑青釉绿彩执壶(图27)高19厘米,河南博物院藏。长沙窑青釉彩绘执壶(图28)高18.7厘米,河南省洛阳市出土,洛阳博物馆藏。

这两件执壶来自南方的湖南长沙窑,底色釉为米褐色,绿色、褐色在釉下绘制图案,用色活泼、丰富,表现了两色的对比与和谐。这种釉色效果与北方窑场相呼应,北方窑场在用其他釉色点彩、洒涂,南方长沙窑用其他釉色来描绘图案,殊途同归,都在竭力摆脱单色釉的束缚。而这两件执壶的色彩仅仅是举例,实际上色彩更多。

三、多色釉

三彩方形枕(图29)高5.6、长12.5、宽10厘米。三彩象枕(图30)高8、枕面最长处15、枕面最宽处9.3厘米,河南博物院藏。

方形枕面上白、蓝、黄、橙红等色规矩地施在花朵的界限内,最外面蓝色安排在四角,与绿色相间隔。中间是橙色白色,最中心是白、黄、绿,色彩在斑斓中略有克制。三彩象枕就是另一种用色风格了,他主要用黄、绿、白三色,枕面上的色彩边界模糊,大象身上的色彩更是互相弥漫浸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虽然我们习惯上称之为三彩,其实远远不只是三种色彩,白、绿、黄、褐、蓝等各种色彩,这是唐代人最直接的陶瓷色彩了,在工艺条件允许下,假以火候之深浅,丝毫不含蓄地,尽可能地用多种色彩,很任性也很自我。所以,唐三彩拥有扑面而来的热烈的色彩追求,富丽堂皇的色彩效果,使人不由得心潮澎湃,对呈现出的绚丽多姿的艺术效果,发出至心的赞叹!

如果说宋代的陶瓷是用格调讲故事的艺术家,那么唐代的陶瓷就是用色彩讲故事的导演,在他的镜头下,唐代陶瓷是这世界上最美妙的调色盘,单色的、复色的、多色的陶瓷,拥有某种魔力。我们看到陶瓷釉色的美丽、从容、洒脱、斑斓与富丽,以及各色在相互衬托中相互成就。这些色彩隐藏着工艺上的心机和创造,绽放着装饰上的仪态和风范,从古至今取悦着不同的观众。

注释:

①王文强、霍保成《鹤壁市发现一座唐代墓葬》,《中原文物》1988年第2期。

图18、图20均来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编著《巩义白河窑考古新发现》,大象出版社,2009。

图16、图21、图22、图28均来自:张柏主编《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河南》,科学出版社,2008。CFFFCB14-91F4-4F58-9969-9D4B763F81DE

猜你喜欢

釉色博物院河南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梅花依旧向阳开
——吉林省博物院建院及开放七十周年书画专题展
山西博物院推出“鸟尊”雪糕
Jokes Today
春意
视觉
探索铜官陶釉色应用于室内空间设计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